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2.
张洁池 《政府法制》2010,(24):42-42
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难过的一天当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广州,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好不容易要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宋美龄的声音。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其实.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3.
王丰 《政府法制》2010,(6):46-47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4.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3):31-31
蒋介石平素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评价蒋介石“古板,极其乏味”。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心情更是很沉重,据蒋介石侍从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的人回忆说。很少见到“老头子一笑”。然而,抗战初期胡适的一首白话诗,硬是把蒋介石逗笑了。  相似文献   

5.
逸民 《政府法制》2013,(3):31-31
1974年年初,马康卫“大使”即将退休,并返回美国,蒋夫人为蒋介石能否与马康卫在离开台湾前见面担忧了很长时间。她担心,如果他没有与马康卫会面,将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并有可能对华盛顿和台北脆弱的关系造成负面的影响。她决定,在1974年的3月25日和已87岁高龄的蒋介石为马康卫举办个饯行宴会。这将是1972年7月以来蒋介石第一次接待外国客人。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7):13-13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委员长蒋介石办公室里拆换原有的旧式电话,新安装了美国产的自动电话机。  相似文献   

7.
今天,女性当众演讲似乎已成平常事,她们的伶牙俐齿和敏捷思维使其巾帼不让须眉。众所周知的是,民国领袖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和国内各地的演讲,是蒋介石延续其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人不知的是,在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三十年,由于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均没有女性发言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历史,在1901年3月15日被一个来自今珠海地区的女孩——薛锦琴改变。  相似文献   

8.
刘斌  马晓莉 《政府法制》2010,(12):38-39
17名美国司局级官员于今年4月下旬在清华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些负责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美国官员想了解中国的什么?与中国老师面对面时,又会有哪些交锋?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13,(26):7-7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发来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平谈判。中共中央认真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8月28日下午3时37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延安飞抵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这是一次永载史册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2,(36):21-21
蒋介石兵败大陆后,宋子文一家定居美国。当时,台湾、美国有一种传闻,孔宋两家把大笔资产转移到美国。1950年,《华盛顿明星晚报》专栏作家布朗在一篇反对美国援助台湾的文章中,援用“美国官方确切可靠的统计”,说孔宋两人在美的银行存款达5亿美元之多。  相似文献   

11.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了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纵论世界和中国局势时,这位东方巨人作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对台政策也一直是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除了大陆与台湾的内部因素以外,美国因素的介入是最大的外部阻力。二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三阶段对台政策的演变除了依赖其相应的国际背景,也有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其原因的剖析,把握台湾问题的本质,为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丹 《法制与经济》2009,(12):131-132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对台政策也一直是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除了大陆与台湾的内部因素以外,美国因素的介入是最大的外部阻力。二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三阶段对台政策的演变除了依赖其相应的国际背景,也有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其原因的剖析,把握台湾问题的本质,为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处文章由远及近、由大及小 ,远及中美关系发展 ,近涉美国对华政策 ,大处着眼国际背景 ,小处探究具体制度 ,宏观微观把握得当 ,且有用心思考分析之心得 ,乃一整体了解中美知识产权制度相对存在之状态的可读之文。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突然召见 徐恩曾惶惶不安 1941年3月的一天,中统首脑徐恩曾接到蒋介石侍从室的电话,说翌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别墅召见他。 对这突然召见,徐恩曾心神不安。前些日子,中央党部发现一条写有“总裁独裁,中正不正”的标  相似文献   

16.
1975年4月5日,出现在宋美龄身上的,是件黑色旗袍。 这一天,因肺炎引起心脏病,蒋介石走向了生命终结,以蒋宋“执子之手”的纪元计算,这对伴侣共同走过了48年。之前一个月,也恰好是宋美龄的78岁生日。 这年秋天,失去了蒋介石的宋美龄离开了士林宫邸,赴美就医。之后,宋美龄有两次返台,也都是为了他。第一次返台出现在1976年,宋美龄参加蒋介石逝世一周年的活动。另一次是在1986年,在蒋经国三子蒋孝勇的陪同下,参加蒋介石的百岁祭典。第二次返台,几乎是她在台湾岛最后的日子。在蒋介石百岁诞辰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式加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行列,维护“门户开放”就是西奥多·罗斯福政府谋求推进美国在华势力的主要手段。该政策由于遭到俄、日两国的冲击而显得软弱无力,几无成效。但另一方面,为树立美国的强国形象,罗斯福政府却在排华问题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民众联合抵制美货运动上对中国政府颐指气使,态度强横。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典型地体现了20世纪初美国开始推行全球扩张外交的特征,即在谋求扩张的过程中对弱国与强国采取迥然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蒋经国是蒋介石与王老夫人早年为他从溪口挑选的妻子——毛福梅所生.多年后,蒋介石为了与陈洁如结婚,在王老夫人死后,与毛夫人正式离异.蒋介石写给毛福梅的二哥毛懋卿的一封信,描述他对结缡20年的妻子之感想是:“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  相似文献   

19.
老当 《检察风云》2007,(1):66-68
与蒋介石唱对台戏 1927年,近代中国腥风血雨的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被迫逃亡海外.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7):20-20
1907年秋天,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的蒋介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次年被派往日本振武学堂留学深造。闲暇之余,蒋介石常常拿着一把80厘米的长刀把玩,并不时地向同学吹嘘:"这是我家祖传的宋代宝刀。"一天,一个叫梅村的日本同学拿出自己的东洋武士刀,比画着对蒋介石说:"中正君,我俩交个朋友,换换宝刀。""不行!"蒋介石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