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庆  冯治 《党建》2006,(2):18-21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吴仁宝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华西村的领头人,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奔向共同富裕,是共产党基层干部的优秀典范。“要发展集体经济,改变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人生奋斗的主旋律,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吴仁宝吴仁宝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干了近50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为了摘掉华西村贫穷的帽子,吴仁宝与村民们一起,研究制定了华西村的15年发展规划。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吴仁宝带领群众,…  相似文献   

2.
“吴仁宝”和“华两村”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吴仁宝是一个传奇人物、他那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的语言,无不透露着他的睿智。有人说,听吴仁宝介绍华西村,就像听“评书”,此起彼伏,娓娓道来;也有人说,听吴仁宝讲话,就像“上了一堂课”,辩证哲理,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3.
江苏无锡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已年逾78岁,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锋犀利,不乏幽默,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有些什么健身之道?面对人们好奇的提问,吴老总会饶有兴味地谈起他的“十二字健身经”。管住嘴。年轻时的吴仁宝有一斤的酒量。20多年前,华西村声名鹊起,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吴仁宝日益感到“时间赔不起,身体吃不消”,毅然戒了酒,并决定一律不陪客人吃饭。但又要尽地主之谊,他实行“跑场”,吃饭时,只见他从这个餐厅跑到那个餐厅,双手抱拳:“大家吃好,吃好”。“跑场”过后,径直回家吃老伴做的家常饭去了。…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我应香港凤凰卫视之约去做一期新农村建设访谈节目,在休息室巧遇吴仁宝。他也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那期节目的。在等待录制节目时的交谈中,话题很自然地涉及到华西村。我说以前曾写过一篇称赞华西村是“华夏第一村”的文章,他听后摆摆手说:那是从前了,  相似文献   

5.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在任48年。他率领全村人民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使华西村由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变为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拥有8家上市公司、60多家企业的“天下第一村”。村民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最“穷”的有百万元,最富的达千万元。有记者问吴仁宝领导华西村取得成功的秘诀,他说了一句非常朴素却让人难忘的话:“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官儿虽小,却有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伟大胸怀。而正是这种胸怀,让昊仁宝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村民们已住上第五代别墅,而作为村里几十亿家底“掌门人”的吴仁宝,却依然住在70年代的老房子里。他一直拿着最低一级的工资,镇政府多年来奖励给他的几千万元,他悉数捐给集体。退居二线后,他仍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说:“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因为他的心中总是装着群众,所以,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6.
很偶然,从中央电视台我看到华西村第一书记吴仁宝。节目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甚至产生移居华西村的冲动。使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华西村的老人无后顾之忧。在华西,老人活到100岁,医药费报销,他的子孙每个人可以拿一万块钱的敬老奖金,这是许多大城市都无法办到的。原因二是华西人没有下岗失业之忧。原因三是华西村的年轻人都是“抢手货”,听说华西的姑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8):82-89
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吴仁宝以一手打造了有“华夏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而闻名遐迩。在其掌舵之下,华西村获得了令人欣羡的物质富足:在上世纪90年代,华西村先后就有“别墅村”“轿车村”“彩电村”“电脑村”等名号,拥有多项“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对老书记由恨到敬,敬他对村民的一片真情 “做华西村村民很自豪,但做吴仁宅的家人滋味不好受。”这是吴仁宝家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9.
钟桦 《新湘评论》2012,(13):19-20
"老书记",华西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称呼来表达对曾任村书记48年的吴仁宝的尊敬。吴仁宝虽然已经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多年,但华西村人却几乎天天在谈论他。吴仁宝有许多传奇式的故事。多年前,华西这个村子与吴仁宝这个村书记就已经声名远播、引人瞩目;而今,我们再提这个传奇村庄里的这个传奇人物,乃是要重温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和...  相似文献   

10.
钟桦 《学习导报》2012,(13):19-20
"老书记",华西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称呼来表达对曾任村书记48年的吴仁宝的尊敬。吴仁宝虽然已经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多年,但华西村人却几乎天天在谈论他。吴仁宝有许多传奇式的故事。多年前,华西这个村子与吴仁宝这个村书记就已经声名远播、引人瞩目;而今,我们再提这个传奇村庄里的这个传奇人物,乃是要重温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进而永葆先进,奋进不已。  相似文献   

11.
吴仁宝带领村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这位“中国最有名的农民”虽然已经离去,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话,至今很有教益。  相似文献   

12.
走在全国农村现代化最前列、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华西村,将怎样超越自我?已73岁高龄的吴仁宝,确立了什么样的思进目标?这是人们在“双思”活动中所关注、想了解的。本篇访问记详细报道了华西村思源、思进的情况,并披露了吴仁宝令人惊叹、仰止的远大目标──在他80岁之前,争取让华西的共同富裕在世界上第一。为中国农民,为社会主义,争口气,露露脸。这一远大目标的确立,基于吴仁宝充满哲理的共同富裕观。首先,他把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富裕,放在全体农民、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整个进程中思考。提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  相似文献   

13.
1958年,农村刮“五风”,吴仁宝任华西村23大队党支书。有一次,公社召集村干部报产量,各村的数字像竞放的气球,越升越高,最高报到亩产1万斤。轮到吴仁宝时,他使使劲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上:“3700斤。”全场哗然,会议主席也急红了脸,说他太保守,产量高低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希望他再考虑考虑,他摇摇头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4.
我在华西搞社会调查,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3月23日晚,吴仁宝在北京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应清华大学邀请,介绍华西村的变化和他在基层工作的体会,给该校600多名教师和研究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其间,有人向吴仁宝提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2):118-119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作的“仁宝”牌报告,与华西金塔、农民别墅并列为华西引以为豪的三大自创品牌,也是慕名来华西参观的客人必选菜单之一。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没有听吴仁宝作报告,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05,(11)
吴仁宝数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华西,建设成为中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典型,享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早在1961年,时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就制定了本村的15年发展规划,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始探索脱贫致富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率先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大力开展农副工综合经营。1988年,先富起来的华西村与邻村成立了共同经济组织,1994年组建了华西集团公司,接着华西股票在世纪之交上市。近几年来,华西村又以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发展共同体,形成了面积30…  相似文献   

17.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闻名全国的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天晚上七点钟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当天的《新闻联播》。吴仁宝说,看新闻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不仅能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从中找到抢抓机遇谋求华西发展的“金点子”。  相似文献   

18.
凡到过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看到一排排的农民别墅,一座连一座的厂房,高大雄伟的华西金塔,别具特色的农民公园,以及华西广场、长廊等,无不为这个天下第一村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感动。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有一句名言:“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的领导班子吃苦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1,(8):38-38
吴仁宝,1928年I1月出生于江西省江阴县一户贫农家庭,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村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