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是畸形的,其调整和优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依赖石油等初级产品的出口,而石油的出口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普京政府鉴于世界油价的高涨和自身战略需要,制订了一系列石油出口政策,这些政策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俄罗斯只有合理利用石油出口政策,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我国石油对外经济合作市场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我国石油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也给我国石油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石油对外经济合作只有围绕提高石油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市场开发和人才开发上狠下功夫,不失时机地推进石油对外经济合作队伍的发展,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又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中东是当今世界的“油库”,因此也成为世界各国首选和最重要的石油角逐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巨量的石油消耗,中国在获取中东石油资源的同时必然与在这一地区有着传统能源利益的美国产生利益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利益冲突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来思考中国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石油经济向石油金融化、石油竞争产权化趋势发展,将储采平衡和供需平衡作为石油经济安全核心的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已不能完全支持我国石油经济的安全发展。石油储备及石油金融化发展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石油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石油经济安全,宏观上要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为国内石油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资源;微观上要坚持企业的竞争产权化发展道路、加强企业的金融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创,以及石油价格的暴跌使依赖于石油行业的石油装备业更是雪上加霜。随着世界经济从2009年底开始复苏,石油需求开始逐步回升,石油价格的回升也加快了石油装备业复苏的步伐。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修炼内功,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蓄势待发,积极探索业务拓展之路,争取在国际石油装备市场占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特殊武器。面对“油荒”,石油安全措施的出台已刻不容缓。其中包括开展石油战略储备;提高石油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石油供给的世界分布格局;大力开展石油开采行业的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利用国际期货、期权市场;能源替代工程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石油利益与“入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是世界经济最主要的能源.由于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石油的作用已经渗透到整个国际关系之中,成为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中国加入WTO后,其石油需求和进口量将越来越大,从而石油安全的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8.
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和石油合作开发地区。非洲石油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日趋显著。目前,世界大国在非洲展开了激烈的石油争夺,中国若想在非洲石油资源开发中由少到多、由弱变强,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与非洲产油国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给非洲国家以实惠。同时,中国还应注重与先期进入非洲开发石油的西方大国达成谅解,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9.
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大产油国,也是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与合作伙伴之一。中安石油开发合作之所以成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两国友好的政治关系、经济上的互补性。但安哥拉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西方的话语霸权,以及中国石油公司自身的缺陷也使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安哥拉经济成功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双方传统的能源合作模式延续发展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两国在新形势新阶段下新的发展要求。加强中安石油开发合作,应坚持不干涉内政的援助原则及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实现各自结构升级以及资源经济合作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但如何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国际经济问题,只有结合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及安全因素,着眼于地缘政治经济的视角,才能更为全面地把握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与有关利害国形成良好的经济和政治互动关系,努力实现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使中国越来越依赖海外石油,石油安全由此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的高位回落短期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安全,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加大中国海外石油的供应风险.为了应对海外石油供应的脆弱性问题,即对外石油依存度高、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大以及应付供应中断能力弱,中国需要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进一步推动进口石油供应来源与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这些活动是在俄罗斯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下完成的,也是俄罗斯政府对已私有化的资源型企业进行回收和控制的重要措施。普京政府有效地将叶利钦时代被寡头瓜分的石油天然气公司收归,变为以国家控股为主的公司。俄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实现能源领域的重组,通过兼并方式和国有控股等形式对大型能源公司进行控制,组建了俄石油公司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确保了能源出口大幅增加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天然气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保障其安全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安全观只注重经济安全,而忽视了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对石油天然气的安全问题重新界定,审视和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石油天然气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逐渐确立起其大国的地位。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并大量依赖进口。印度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为了实现其多元化能源外交战略,印度将其目光投向非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非洲的联系,促进石油贸易。分析印度在非洲的能源战略,可以为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石油行业长期处于三大石油企业寡头垄断之下,以致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之时,国内市场的原油价格仍不降反升,这严重影响了石油行业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之后,亦未能对石油行业垄断行为形成有效控制,其中既有《反垄断法》自身的原因,又有我国经济状况复杂性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石油行业进行进一步的反垄断规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石油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应立足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保持石油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在继续重视石油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提倡厉行节约,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坚持对外开放,鼓励支持本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加快落实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切实提高国家应对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和石油中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石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课题组,在调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农业部、铁道部、煤炭部、交通部等单位的测算情况,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石油生产实际,就测算方法、经济量、参数以及如何考虑资源因素、自然递减、价格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完成了上千个方案的具体测算后,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石油贸易摩擦及我国石油贸易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希有 《理论前沿》2007,505(16):13-15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由往日的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大国.立足现状,认真、务实地研究当前形势下国际石油资源及贸易摩擦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际局势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及相关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以来,北非中东国家陆续出现国内局势动荡和政治危机,日本遭受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危机,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供应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短期上涨有限,但价格波动和震荡更趋剧烈;长期上国际石油消费将持续上升,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迅速加大。石油将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因此在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上,需继续坚持石油进口地多样化、协调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关系、加强商业石油和战略石油储备、推进战略性跨国石油通道建设、加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石油企业文化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改制和股份制公司的海外上市,石油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石油企业文化迫切需要创新。加快市场推进,树立人本理念,规范制度建设,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提升竞争力,石油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强势推进,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