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洛阳市洛龙区,有这样一位村“两委”干部,为实现本村的“中国梦”,上任10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全体党员干部,重点开发、改造“百年老集”关林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柳河县安口镇烧锅村,有一位百折不回谋创业,致富后不忘百姓,带领全村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领路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戴振甲。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人,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有这样一个人,人们淡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的“大干”绰号;有这样一个人,得到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群众信赖”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个人,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并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的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5.
63岁的常建富(上图左),1991年至今担任栖霞市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十几年来,他带领党总支一班人积极探索强村富民之路。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7元。常建富本人先后获得“全国百位优秀基层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贺霓虹  韩双亮 《湘潮》2008,(4):46-47
在伟人故里韶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村官”:1997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他,就是韶山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这位土生土长的韶山村人,从1983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就立足伟人故里,发挥特有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使韶山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明星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和“全国优秀村主任”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李飞艳 《党史纵横》2005,(11):61-61
王政国,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盘锦市唯一的农民代表。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村支部书记、一位农民企业家,然而他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崇高而真挚的“礼遇”?他的故事总是与“第一”联系在一起:他领导的村是盘山县第一个文明村、第一个安电灯的村,他创办的养鱼场、养猪场,均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就连他的故事也特别精彩动人……  相似文献   

8.
一个非法宗教盛行、贫穷落后的边远小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全村人均纯收入由620元增加到3320元,成为拥有农民新街、农贸市场和实现了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的现代文明新村。提起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四房嘴村的农民们无不笑逐颜开,他们都说,多亏我们有一个“事事跑在前头”的好书记。他们说的就是四房嘴村的村支书雍宗满。1997年秋天,经过“两推一选”,雍宗满当上了四房嘴村的村支部书记。也就是从这年起,他带领着全村走上了一条从“叫花子村”到“现代化集镇”的艰辛之路。小舞台唱大戏先进文化树正气四房嘴村是个穷得出了名的…  相似文献   

9.
自打李春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永吉县金家乡二道埠子村就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道埠了村过去穷得出了名,荒山秃岭,道路不平,土地贫瘠,人均收入才六七百元。1989年,李春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带领群众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村里在70年代建了一个小水库,是个“半拉茬子”工程,全村的90公顷水田三年有两年插不上秧。李春霖发动村民修水库,可是手里没有一分钱,李春霖说:“古代愚公能挖山,咱们靠力气搬石头!”他带人满山遍野找石头,用车推、用肩挑,点点地运到大坝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十…  相似文献   

10.
曹县王集镇郭庄村是个回族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公认的“菏泽市第一村”,党的十七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郭继春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带领全村群众拼搏20余年,把一个穷得出名的“光棍村”变成了全市首富村。  相似文献   

11.
吴仁宝带领村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这位“中国最有名的农民”虽然已经离去,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话,至今很有教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做五个方面的领头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要达小康,不仅取决于农民思想素质、科技素质的提高,更取决于有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才能步入快车道,才能加速实现小康的进程。一、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领头雁。实践证明,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观念如何,往往决定着一个村经济发展步伐。搞市场经济,光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不行,还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本事。如果只沿袭着过去一套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那只能导致落后。因此,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3.
牛棚里办起皮鞋厂 1949年,朱相桂出生于江苏建湖的一个农民家庭。贫病交加的父亲在朱相桂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先在村办小学代课,然后又到县砖瓦厂当了工人。1977年,朱相桂从砖瓦厂辞职,带领6位农民,借用生产队闲置的牛棚、猪圈办起了一个皮鞋作坊,他们为厂子起名为“建湖县第二皮鞋厂”。  相似文献   

14.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了。40年来,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至积劳成疾,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凭着对党的一腔热血和痴情,王丕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一个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马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在全县居于前列。1999年马寺村被县委评为首批“五好村”、“十强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先后受…  相似文献   

15.
乡宁县南崖村党支部书记郭海泉,是一个靠政策靠魄力凝聚班子和民心的“扛旗人”,在他的带领下,南崖村级班子团结奋进、廉政务实、开拓创新,村民们在小康路上一路凯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村党支部先后被县委、地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和“先进党支部”称号,南崖村也先后被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村”、“小康村”;科技推广、农田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群众文化等 10余项工作,先后 30余次受到上级表彰。   郭海泉是一位复员老兵,在外面见多识广,但他却从不炫耀,而是脚踏实地,严以律己。 1993年任村党支书以来,…  相似文献   

16.
一位农民老党员的心愿李雪萍年“七·一”前夕,来自我省潞城市黄沙岭村的农民老党吊段来喜将2000元党费郑重地交给了党组织,他说:“这是我对党的生日的一份心意,请你们一定收下。”61岁的段来喜同志是我省有名的种粮大户。1985年以前,他承包村办煤矿,经营...  相似文献   

17.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黄基钊冯增选现任琼海市温泉镇党委书记陈列雄,是一位勇立改革潮头,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领头人。陈列雄1993年任温泉镇党委书记、镇长。五年间,他和党委一班人一起,把一个农业乡镇改写成加工、商贸、旅游齐步发展的“海南省文明乡镇”,社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高炬 《党的建设》2012,(2):27-27
走进正宁县永和镇罗沟圈村,一排排新建的小康住宅拔地而起。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连家通户。在村子里,听到的是邻居们亲切友好的问候声;在农民文化广场上,看到的是优美的舞步;步人农家书屋,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学习氛围……罗沟网村的这些变化,都与村党支部书记巩志华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南于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才把一个“烂杆村”建成了乡风文明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19.
李桂芝  王丽红 《实践》2010,(3):18-18
今年41岁的于双印,足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富裕地村花卉种子繁育党群共富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位靠繁育花卉种子富裕起来的青年农民,一位带领许多农民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花卉种植,让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也让这片世世代代寄予美好希望的土地真正实现了“富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常宁市广泛构建“村为主”工作格局,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缓解了乡镇干部与农民的矛盾,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构建“村为主”工作格局中,常宁市各乡、镇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乡、镇党委都下发了文件,明确了“村为主”工作的具体内容,各村与乡、镇党委、政府都签订了责任状。在常宁市,不是每个村都能“村为主”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做到“六个为主”:一是班子建设“村为主”;二是经济工作“村为主”;三是计划生育“村为主”;四是社会治安“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