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经涛 《工会论坛》2005,11(5):108-109
嫉妒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对人才培养工作有较大的危害。大学生群体中的嫉妒心理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独特的表现,分析群体心理特点,从社会、学校、家庭、学校方面努力,搞好大学生心理及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家庭功能的定义、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家庭功能不良将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行为,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些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由于90后大学生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90后大学生自我为中心观念强,期望成功但执行力不足,难以自控,好高骛远等性格特点,这直接关系其社会责任感的履行与担当。因此,需要从转变家教方式、加强学校引导和净化社会风气入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确或出现偏差,价值观冲突时有发生,知行脱节客观存在。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过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加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健全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机制,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沟通以及适当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增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从内因着手,即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外因也不可忽视,即家庭、高校、社会也责无旁贷。家庭教育率先垂范的同时,高校要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在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的配合下,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沟通以及适当的调研,笔者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增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从内因着手,即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外因也不可忽视,即家庭、高校、社会也责无旁贷。家庭教育率先垂范的同时,高校要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在良好社会法治环境的配合下,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7.
从人生社会化相关理论视角看,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标志着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可行的对策,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消费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格同一性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用以说明个人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经过学界的不断发展完善,人格同一性已经被认为是分析青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概念,是分析青年人格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大学生人格同一性的发展,排除不利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转向“增质提效”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社会情感能力渐趋成为考查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浙江省446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的学校氛围形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学校氛围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学校氛围是影响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解释要素;农村籍大学生在学校氛围中的同伴信任和教师信任获得收益更高;家庭文化资本对社会情感能力具有“边际递增”作用,而学校氛围中的教师尊重和同伴支持则对社会情感能力处于弱势的学生效益更高。研究建议,家庭应采用温暖型教养方式,并优化文化资本要素;高校需将学校氛围作为“软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增强对大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个性化支持;学生个体要积极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维系良性生师互动与同伴支持,以提升自身社会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国跨境民族地区五省高校的720名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系统调查,发现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度普遍较低,在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与国家认同呈正相关,且相关度较大,其中学校因素影响非常显著,其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国家认同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国家建构的核心力量,欲消弭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危机,有效提高其国家认同度,就需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以实现跨境民族长治久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朱慧卿 《工会论坛》2010,16(1):115-116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不断发生,在学习、经济活动、求职就业、人际交往等诸方面都有所表现。这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反映、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家庭诚信教育的忽视和个人诚信修养的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高发原因包括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混杂。解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需提升社会层面重视度,从根源上控制留守问题;增强"留守经历"大学生自身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加大学校层面关注度,努力改善心理问题;加强家庭层面关心度,辅助缓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点是:女生比男生更宜相处,高年级比大一新生更会与人相处,低学历比高学历学生更容易激动焦虑,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内向,贫困学生更容易敏感自卑等人格差异。对此,学校可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社交网络生活的作用、优化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社会支持这六大方面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力量,寻求这些力量的有序整合是改善"90后"大学生"知行不一"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自我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控制理论的本土化价值丰富了我国青少年遵守社会规范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职业规范。综合对社会控制理论的思考以及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思政工作、课堂教学等的具体实践,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路径的构建需要注重公安院校大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大学生同学间的情感联系,加强榜样、模范人物的具体化示范与引领,日常教育活动的丰富性与积极参与引导,强化职业价值观的全程引领。  相似文献   

16.
偶像崇拜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应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社会、学校、家庭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具有良好社会责任与进取精神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立体网络模式,是实现该任务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仅深刻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也是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特别是潜意显现的防御方式;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上,很少使用反作用形成的防御机制,而更多地使用消耗倾向等防御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激发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客观需要。从系统科学视角分析,大学生入党意愿是在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入党意愿无显著差异;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的入党意愿有显著差异;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均对入党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应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性很大。深刻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建立学校——家庭——司法机关三者相结合的预防犯罪机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