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人培牛黄的基础理论及其外科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为了缩短牛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产量,我们对牛胆囊胆汁的流体力学因素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牛胆汁成黄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条件的改变和胆汁流体力学特征,设计了模拟胆囊,用以模拟牛胆内形成牛黄过程中一系列病理与物理变化,在牛体外生产牛黄。本法生产的牛黄经主要有效成分、基质结构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均证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 ①新鲜牛胆汁,沈阳市回族牛羊加工厂提供;②牛羊胆酸,沈阳生化制药厂提  相似文献   

2.
培植牛黄(Cultus calculus bovis)系采用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植入一牛黄载体(塑料网架),同时接种非致病性耐胆汁大肠杆菌,经一定时间后,在牛黄载体上便沉淀附着结石样物质,即培植牛黄。生产培植牛黄的技术研究,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不少省市正在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培植牛黄能否代替天然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其毒理学、药理学及药效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鉴此,我们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3月,对培植牛黄的急性毒性及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缩短牛黄培植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的产质量,本文探讨了在牛黄形成过程中硫酸化糖蛋白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成石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正常胆汁:取自40例屠宰的健康牛,经解剖证明无肝胆系统疾病。穿刺胆囊吸取胆汁。 2.天然生成胆红素牛黄的胆囊胆汁:取自5例屠宰时发现的天然生成牛黄的胆囊,经  相似文献   

4.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5.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手术的实验闫青,王春,李建基,朱连德,王振龙(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已于70年代获得成功,但该法培植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进行了牛双胆囊培植牛黄的研究,即在牛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成因,笔者在采用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培植天然牛黄的实验研究中,对回肠末段切除后的牛胆汁进行成分分析。证实了牛回肠末段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数增大。 材料来源 笔者在辽宁、内蒙古等地施行本地黄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22例,单纯胆囊造口置核术6例。从上述接受复合手术的22头受试牛中随机选取16头,从接受单纯手术的6例中随机选取4头,均于手术后分期进行胆囊穿刺抽取胆汁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培植牛黄,是解决牛黄药源短缺的新途径。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并进行连续性胆汁引流采集,对牛的生理功能有无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牛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中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在术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死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复杂代谢的有机产物。目前天然牛黄甚缺,主要以胆红素代替。为查明猪、牛胆汁胆红素的提取量及其纯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猪、牛胆汁:从1989年1~3月在太谷地区采集的80份屠宰猪新鲜胆汁中,随机抽取41份。同年3~5月从3头装有胆囊瘘管的黄牛收取胆汁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羊体培黄模拟试验及牛体人工培黄试验,探讨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体培黄的成黄机制。培黄羊胆汁部分理化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整个实验期内变化趋势:胆汁pH、粘度升高,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酸含量降低。培黄牛肝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除部分动物肝组织表现为变性、轻度硬化而外,动物胆囊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程度不等的腺上皮变性、腺体毁坏,且其病变的性质、程度与牛黄液中菌株的毒力及成黄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载体的植入是牛体人培牛黄技术中牛黄形成的基础;选用弱毒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造成胆囊卡他性炎症是牛黄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动物培黄期间,肝、胆系统的特征病理学改变是胆汁理化性状,成分含量改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误食尖硬异物造成网胃瘘管者,临床少见。多年来我们诊疗二例,均用切除剑状软骨、内翻瘘管的方法治愈。现报告如下: (一)手术方法 1.准备:术前24小时禁饲;术区剪毛洗刷并用70%酒精消毒(禁用碘酊,因某些牛对其敏感,会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水肿)。 2.保定:右侧横卧或半仰卧保定。  相似文献   

12.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主要经济动物。夏河县全县有牦牛219300头,占总牛数的33.95%。每年出栏商品牛14350头,平均每头产值227.89元。为了提高牦牛商品价值,夏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参照内地黄牛胆囊造口置核手术方法,于1987年夏季组织手术组,在佐盖多玛、科才、桑科、甘加等主要牧区乡开展了牦牛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共完成手术587例,成功581例,成功率为98.98%;死亡6例,死亡率为1.02%。  相似文献   

13.
从1982年以来,我们用手术整复法试治牛阴茎嵌顿,并与药物疗法做了对比,几年来共收治该病34例,其中用药物治疗13例,痊愈4例,死亡4例,治疗无效淘汰5例,有效率为32%;用手术整复治疗21例,均痊愈,有效率为100%。 (一)手术整复方法 1.保定与麻醉:将患牛行常规侧卧保定。用盐酸普鲁卡因取百会穴进行麻醉,或取百会、尾干穴进行电麻。 2.消毒:术者用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双手。对牛的患部用0.1%高锰酸钾温水溶液缓缓  相似文献   

14.
为开辟牛黄的药用资源,从50年代起,国内有关部门就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胆汁人工合成牛黄。80年代初,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已在国内推广。近年来,一些部门又开始了人工培植羊黄的研究。我们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壁进行了跟观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了胆汁主要成分的变化,旨在探讨羊黄的形成过程和提高羊黄产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两种造影剂(70%硫酸钡甘油混悬液和76%泛影葡胺)、两种造影方法(注射法和滴入法)结合两种保定方式(全身麻醉和镇静)对4头黄牛进行了泪道X线造影观察。结果表明,硫酸钡甘油混悬液作造影剂采用注射法结合全身麻醉保定X线侧位片可展现泪道的完整形态、影象清晰。泛影葡胺造影剂注射结合全麻,因造影液无色,从泪道溢出不能察觉而使造影剂流失、泪道近颅侧不显影。硫酸钡甘油混悬液注射结合镇静保定,试验牛不安定、操作困难,泪道影象因试验牛头部骚动而模糊。滴入法结合镇静保定试验牛安静、易操作,但泪道影象不清。本文还对硫酸钡甘油混悬液作造影剂的优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我们在保定地区冷冻厂检验家免过程中,发现一例兔肝脏肿大、变硬,胆囊扩张,胆管变粗,其壁增厚,切开胆囊胆管发现内有大量的虫体,数量达360多条。经实验室鉴定属于枝睾属(Clonor-chis Looss,1907)华枝睾吸虫(C.Sinensis Cobblod,1875)。兔体内自然感染华枝睾吸虫的病例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春兽医大学科研所研制的846注射液,具有较理想的镇痛、镇静和松弛肌肉作用。应用于牛的手术麻醉和保定,收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剂量及用药方法 将846注射液应用于门诊手术麻醉和保定,剂量依牛种别、年龄、体质和手术要求而定,犊牛2~4m1,成年牛6~8ml(按2~2.5ml/100kg),肌肉注射,术中可根据手术时间酌情追加用药。  相似文献   

18.
培植牛黄技术的试验成功,为解决天然牛黄资源匮乏开辟了新途径。我省自1987年开始在各地试验、示范、推广培植牛黄技术以来,逐步实行育黄手术规范化操作,塑料网架统一型号,植黄菌种标准化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菌种选育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协同省药材公司等单位于1982年12月10日在2头母牛体内进行牛黄培殖试验,于1984年3月13日剖腹取黄。共获5.7克,其中一头单产为4.2克,另一头为1.5克,平均单产为2.85克,接近目前全国牛黄平均单产量最高的广东省(4.4克)和河北省(3.38克),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培育牛黄牛后期的肝功变化,笔者对培育牛黄后期牛的肝功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牛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1578头培育牛黄牛中随机选用23头,其育黄月龄为23个月,另选未植核的健康牛27头;作为对照。上午空腹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待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