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兰修女曾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给予那些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以爱和关怀,她甚至会拥抱一个即将离去的传染病患者。德兰修女与英国王妃戴安娜同一天被上帝召唤而去,我为戴安娜的命运痛惜,却为德兰修女的生命感动。知道戴安娜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而崇敬德兰修女,是因为她的无私和仁爱。今天,当我们还不能从医学上完全阻挡“非典”时,“非典”突兀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知道了钟南山,这位德兰修女式的人物。作为一位从事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院士,他主…  相似文献   

2.
哈丽旦是伊吾县一名维吾尔族女干部,在环保局任副局长。她有很多的"亲戚",虽然这些"亲戚"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她就像亲女儿一样为他们做饭、洗衣、看病、喂药,像妈妈一样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鞋子、交学费。特别是当这些"亲戚"家里遇到困难时.她更是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他们。十几年来,她在经济上帮助了他们多少,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3.
欲望高跟鞋     
麦当娜说:给我一双高跟鞋,我就能征服全世界……超人什么时候最性感?披上超人斗篷的时候。蝙蝠侠什么时候最诱人?穿上蝙蝠装的时候。女人什么时候最魅惑?穿上高跟鞋的时候。爱鞋如命的经典女人以《欲望城市》里的凯瑞为代表,当男友提醒她,她的鞋子值2000块时,她一脸无辜和放纵:"可是我需要它们,你知道的!"连被抢时,凯瑞苦苦哀求的也是"你什么都可以拿走,但请不要拿走我刚买的那双Manolo Blahnik"。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08,(5):62-64
多年前,在朋友的聚会上,曾经见到李度,当时并未多谈,只是很随意的聊了一些她唱过的那些歌。前段时间,又听到李度久违的声音,一曲《倾城》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还是学生的我和她聊音乐时的情景。初春的北京,和李度坐在咖啡馆。她说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早已不是第一次来,但每一次来到这里总能让她有惊喜之处,在她心中北京和台北一样都是她最爱的地方。 说起李度,很多人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明天我要嫁给你》、《难以抗拒》、《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为爱犯了罪》,人们记住了她唱过的这些歌,却忘记了她的名字。李度笑称,唱了20年更愿意听者记得她唱过的这些歌,而不是把她当成明星只记得名字。李度是一个率真的人,如她的歌一样。记得多年前朋友曾说,听李度的歌,像是一个陪自己坐在床边的朋友。当软弱的时候,她的歌劝自己;糊涂的时候,她的歌骂自己;哭泣的时候,她的歌疼自己;再度找到幸福的时候,她的歌温暖自己。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兼职     
人们叫她杨阿姨,这是她年轻时给人当保姆留下的称呼,一直叫到今天.其真名却让人淡忘。现已60岁的扬阿姨,原先在湖北省泌滋县一家化工厂工作,八十年代所在工厂倒闭。她便没有厂工作。但她并未闲着.而且似乎比原先更忙,因为她有一种特殊的兼职:为死人洗澡。1964年冬,厂里的一位女职工因工殉职,她和一位大姐给这位女职工洗身子,洗完后穿衣服时,那位大姐无论如何也给死者穿不上,而等杨阿姨来接手穿时.却毫不费力就穿上了,替灭人洗澡就从这一年开始。开始她只给女尸洗澡。1968年春.厂里的一位湖南籍工程师不幸死亡.死者的女儿来…  相似文献   

6.
5月19日清晨,重庆市的天空阴沉沉的,这让许多人开始担心,会不会下雨呢?因为这天,重庆市渝中区残联要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前的露天广场举办“筑梦善行爱在渝中”助残日专题活动,活动中,会有13对残疾夫妇,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见证下举办属于他们的金婚、钻石婚庆祝仪式.早早来到现场准备参加活动的多重残疾人谭玲玲穿上婚纱的时候,忍不住眼泪滑落下来,她用手语比画道,“我做梦都想穿婚纱,举办这样一场浪漫的婚礼……”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待了50年.  相似文献   

7.
是什么时候爱上她的,他已经忘了,只知道每天活在她的微笑里,那才是他想要的幸福。他们的认识,是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早上。他问路,她热情地带他去,后来他来到这个城市工作,她便成了他的妻。那时他事业刚刚起步,她的家人都反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好不容易,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说:我不痛苦,所以我幸福。梵高却说:我的痛苦就是我的幸福。我更佩服后者,因为这是战胜痛苦、驾驭痛苦的强者的豪言。有一位全身截瘫的女孩,每年春天都要买一件新衣,轮椅世界里的她没有办法穿上新衣把自己扮靓,但她强调,她活着,所以应该有新衣服。她认为,如果她能活到80岁,那她的衣柜里同样有一排美丽的衣装,她的生命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她精神的乐观,她内心的灿烂,让人感动,给人震撼。前天,我见到了这位朋友,她又买了一件新衣,因为是在三月,春天来了!我想通知病中的人们,春天里应该添置新衣,死去的仅仅是…  相似文献   

9.
鞋的诱惑     
<正> 从小就对高跟鞋情有独钟.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妈妈给大我七岁的姐姐从上海买了双桃红色的皮鞋,丁字型,鞋跟细细高高的,非常时髦.那时可不象现在这样,每人都有着许多双颜色和款式都不同的鞋子,在当时拥有那么双漂亮的皮鞋,简直太让人羡慕了,姐姐自己则舍不得穿,更不用说任我试着穿,所以我常常等她出门后,偷偷地拿来套在脚上,镜子前照上半天舍不得脱下来。那时我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自己拥有一双高跟鞋.  相似文献   

10.
正或奋战在家政服务一线,或坚守在出租车上,或返乡打工奋斗……他们用拼搏进取让自己在普通的岗位上闪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民工"。因为比其他人更努力,所以他们收获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殊荣。"爱心妈妈"莫永芸3月3日,记者见到莫永芸的时候,她正在向学员讲授婴儿穿  相似文献   

11.
没有绿卡,我也要离婚5年前,骆小婷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4岁的美国华裔,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思,年轻的骆小婷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于是在国庆节与这位华裔结婚,并且来到了美国纽约。“我先生对我真是很好!“最初来到纽约的2年时间里,因为先生有自己的电脑公司,收入很好,于是她几乎都是待在家里,养养狗,要不就是上网,看看欧美,香港的娱乐新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年,婚姻让骆小婷对自己彻底地失望了,她不止一次的  相似文献   

12.
她几次从病危中被抢救过来,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看着病床前忙碌的他,脸色憔悴,几近谢顶,才四十来岁的人啊,她的心不禁一阵阵抽痛。相识的时候,他们都已是大龄青年。她是因为生病,他则是因为遇不到心中所爱。初次见面,她便对他说出实情:我患有红斑狼疮,一种很难治愈的疑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14.
欧拉在姐姐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自杀了两次”。她说得平平淡淡,仿佛在说着他人的故事。她一般不说“我”这个字,而使用名字称呼自己,下面就是欧拉的话。欧拉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姐姐。姐姐是万般宠爱在一身的。因为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而当欧拉来到这个世界时,仿佛是悄无声息的。父母的新奇在姐姐身上实践,欧拉只是沿着前边的辙重走了一遍。欧拉什么都做得好,一切都不会让父母操心。但在这个家里欧拉无足轻重,没有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5.
昊平 《中国减灾》2011,(16):30-31
萧伯纳有句名言: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其实,很多的时候,"灭顶之灾"并没有能力破坏我们的信念,只是我们因为自己给自己使绊儿;即便真的是沉重得让人难以喘息,也应该想到:因为我们失去了,所以不能失去更多。于是,"心理干预"开始让我们凝眸,开始提醒我们,到了清除你鞋子里那粒沙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人类的生育者,更是人类的教育者,所以,高素质的母亲是高素质的后代乃至高素质的民族赖以产生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民族的较量是母亲的较量,母亲的文化素质与教育方式影响着民族的未来。   先说关于一位母亲的小故事。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来了一位 50多岁的华裔老太太,起初,大家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在美国,人人都可以挑选让自己开心的事做。可是过了不久,人们发现这位老太太并不是退休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儿的。每天早晨总是她最先来到教室温习功课,上课时跟着老师认真地阅读。她的笔记写得工工整整,不久,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陈亦权 《传承》2008,(23):54-54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群阿尔巴尼亚的天主教修女们来到印度加尔各答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办贵族学校,其中有一位名叫特蕾莎的修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律师在大学班级群里称自己辞职了,原因竟然是经常有客户因为她年轻漂亮而怀疑其专业能力。群里的男同学一片叹息,纷纷发来各种遗憾和安慰的表情包。当漂亮都可以成为职业短板的时候,女律师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9.
曹德旺 《今日广西》2014,(10):32-32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20.
胡安梅原本打算与村里的同龄人一起到外地打工挣钱,以缓解家中的经济危机。可是当她准备动身远走他乡的时候,父亲班上的学生却自发地来到她身边。“半年都没有念书了,你来教我们吧!”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仿佛在痛苦地乞求。胡安梅的眼睛顿时模糊了。她清楚地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