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终身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国文 《理论前沿》2005,(10):33-34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中国当前的终身教育的关系。认为,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与中国当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全面实施的终身教育的国策密不可分,都有赖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海南人大》2006,(12):44-44
丁元竹在2006年9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的,要通过经济发展和体制设计建立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就是要在和谐社会的体制或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更侧重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那么,和谐社会则是着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新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都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指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意义、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进程的途径以及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期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摆脱了自然关系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奴役和精神关系的奴役之后的和谐,是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基础上的和谐,是终极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他们的和谐社会观对于我们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摆脱了自然关系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奴役和精神关系的奴役之后的和谐,是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基础上的和谐,是终极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他们的和谐社会观对于我们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前沿     
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核心机制丁元竹在2006年9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的,要通过经济发展和体制设计建立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就是要在和谐社会的体制或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更侧重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那么,和谐社会则是着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一是价值和心态层面的。要通过相互了解、沟通、交流建立社会认同机制。价值层面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来源于理论与人类社会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法律上的和谐。这一关系的形成,必然涉及到国家公共权力、公民权利、执政党的权力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人类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坚持生态文明,重树整体协作意识、人地共生意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统一意识和对话交流意识,才能使人类的发展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是由人来完成的,而构建和谐的行政管理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现代社会的人的社会行为是在政府有组织的管理下完成的。和谐行政管理观的核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同一的整体。和谐行政管理观对于政府治理、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了加强执政党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三大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规律”一一呼应。其中,先进性建设是深入认识政党执政规律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当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引起人们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律的交互思考,也引发从传统环境伦理观的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和片面发展过渡到新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法律生态化突出生态本位的法律观念,强调代际公平与种际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保障环境权为重心,树立预防优先的立法倾向。环境法治包含了环境法律的体系,环境立法、司法、执法,以及环境法律救济和监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揭示了自然与人、人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内在逻辑联系,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结合重新认识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社会应用的合理性包括科技成果的科学合理性和科技成果应用的社会合意性。科学技术社会应用合理性包括如下原则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目的合理性、手段合理性与结果合理性相一致 ;正确的价值观决定合理性评价 ;科技、社会、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方面内容看,每个方面都同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完全一致的。其次,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第三,人民富裕、社会安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也是一致的。最后,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谐社会提出先富帮后富的要求,这同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借鉴人类发展史上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市场经济运行基础上成熟起来的一种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法的价值定位:效益提高和公平增长。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经济法的使命有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对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亲相隐”的嬗变是从人类为了解决伦理(人情)与法(国法)之间的矛盾开始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亲亲相隐”从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变嬗变为了体现人性的一项制度设计。“亲亲相隐”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倡导和维系了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应当通过合理的设计实践“亲亲相隐”的积极价值。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