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体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拉美一些国家的实测研究刘新民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拉美政治改革的逐步推行,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越来越关注政府体制的选择。巴西1988年宪法改革时曾提出改总统制为议会制;其他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也曾把这个问题提...  相似文献   

2.
试析通货膨胀对巴西金融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析通货膨胀对巴西金融改革的影响宋林峰巴西是南美大国,金融业比较发达。经过1964~1967年的金融改革,巴西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金融制度。1988年巴西进行了第二次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其金融制度。巴西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巴西国有企业的改造与整顿吕银春本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开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巴西要求民族经济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的影响,国家资本主义在巴西得到迅速发展,成了...  相似文献   

4.
萨尔内政府是在巴西经历21年军人统治之后建立的第一任文人政府。由于当选总统坦克雷多·内维斯突然病逝,依照巴西宪法,副总统萨尔内继任总统。萨尔内总统是在巴西政局处于“微妙而又艰难的时刻”上台执政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不可捉摸的命运把他推上这个最高职位”。萨尔内接任的“新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政治上,军人独裁统治刚刚结束,民主的大门刚刚启开,一方面,各派政治力量重新组合,权力之争激烈;另一方面,群众渴求民主,从各个方面向政府施加压力。在经济方面,政府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国家积欠外  相似文献   

5.
王琼 《亚非纵横》2014,(2):13-25
埃及每一次宪法修订或重新起草都融合了国内复杂的政治变革问题。尽管2014年宪法删除了2012年宪法中争议的伊斯兰教法条款,但是在伊斯兰教徒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背景下,伊斯兰教法的宪法地位依然无法被明显的淡化。从2012年到2014年宪法,军方的政治地位在不断强化,军事法院管辖权的扩张和对公民集会权利的限制遭到了多方批评。不过,公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也在不断丰富。从宪法的变化可以看到埃及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囿于长期积累的复杂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6.
1994~2002年是巴西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巴西政府通过以"雷亚尔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文章从"投资与经济增长""外贸形势的变化""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社会改革与民生改善"等几个方面,对巴西经济转型的成就与局限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正>巴西作为新兴大国所具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但最近3年来,巴西经济持续处于下行态势,国际上"唱衰"巴西的论调也随之而起。《巴西经济转型:成就与局限》一文指出,1994~2002年是巴西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巴西政府通过以"雷亚尔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文章从投资与经济增长、外贸形势的变化、工业部  相似文献   

8.
193 0年的瓦加斯革命是巴西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 ,旧共和国的垮台为瓦加斯开辟了一个经济上的发展主义与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相结合的时代 ,揭开了 2 0世纪巴西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转型过程。在这期间 ,1 891年因政教分离而被迫退出政治中心的巴西天主教会 ,从支持 1 93 0年革命开始 ,以“布道者”与“政治家”的双重身份 ,或者说“披着布道者外衣的政治家”的身份 ,从“边缘化”逐步走向政治核心 ,深入影响巴西的政治转型 ,特别是 6 0年代后从威权向民主的转型过程。有些权威性的研究著作 (如亨廷顿的《第三波》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  相似文献   

9.
陈继东 《东南亚》2011,(4):6-12
经历了近8年的军人执政后,巴基斯坦从2007年底开始进入政治转型期,实现了由穆沙拉夫军人执政到人民党民选政府执政的权力转移,宪法第十八修正案为总统治理向责任内阁制转型奠定了法理基础,但目前的巴基斯坦并未完全实现总理负责制,政治转型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0.
董经胜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85-110,157
20世纪初,巴西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为以佩德罗·埃内斯托·巴普蒂斯塔、若泽·阿梅里科、阿德马尔·德巴罗斯、卡洛斯·拉瑟达、莱昂内尔·布里佐拉等地方政治领袖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改革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热图利奥·瓦加斯、儒塞利诺·库比契克、雅尼奥·夸德罗斯、若昂·古拉特等巴西总统也体现出明显的民粹主义政治风格。他们虽然在意识相态、政治立场等方面大相径庭,但都以个人魅力、社会改革的纲领和实践动员无组织的底层民众,赢得大量支持并上台执政。20世纪中期巴西经典民粹主义的实践对于推动政治参与的扩大、促使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方面也有所作为,但是,在推动民主体制的制度化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等方面收效甚微,由此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粹主义政治被军人建立的官僚威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实行宪政民主制度,要求有一部至高无上的宪法。并在宪法范围内推行民主制度,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俄罗斯宪政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其过渡性,目前的民主化进程正处于由高度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阶段——权威政治的初始阶段,要建立起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制度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巴西学者谈巴西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7月,巴西利亚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法律系主任瓦米伦·夏贡·德阿布克尔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期间于7月1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题为“与其他拉美国家关系相比,巴西在拉美及南大西洋地缘政治中的作用”的报告,主要论述了巴西在南美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巴西与美国和欧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矛盾、巴西与中国的关系等问题,并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德阿布克尔教授首先阐述了巴西在南美洲政治经济中的作用。他认为巴西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在南美洲而不是整个拉美。其原因在于:南美洲…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14.
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刘玉娥伊塔马尔·佛朗哥于1992年10月接替被弹劾下台的科洛尔就任总统以来,针对前任的失误和巴西的国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治理、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衰退之后已出现增长势头,国内政局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政治...  相似文献   

15.
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知、应对策略、国际谈判立场经过了3个阶段:拒绝和抵制阶段、建设性参与阶段和积极推动阶段。巴西政策及立场的转变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推动过程。亚马孙国际化的呼声对巴西主权的威胁、外国NGO在巴西的活动及对巴西NGO的影响和国际援助是主要的国际因素。科学研究对提高政府和民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国内政治的需要、巴西谈判地位的提升、气候变化为巴西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大国外交战略提供的机会等内部因素才是促进巴西气候变化政策和立场转变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据来自巴西的消息说,玻利维亚通过阿根廷领土向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正在加紧实施。1980年阿根廷曾向巴西出售过天然气。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向巴西提供天然气,将使巴西每年减少进口石油的30%。1980年巴西曾为进口石油花费了一百一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试析巴西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马小平1889年,巴西终于在君主立宪制的废墟上建立了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然而,经过第一共和国和瓦加斯统治这两个政治时期后,直到19f6年,巴西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才得以确立。这种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君主立宪制下的孕育...  相似文献   

18.
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刘玉娥伊塔马尔·佛朗哥于1992年10月接替被弹劾下台的科洛尔就任总统以来,针对前任的失误和巴西的国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治理、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衰退之后已出现增长势头,国内政局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政治...  相似文献   

19.
萨利纳斯执政时期(1988~1994年)墨西哥通过三个宪法修正案,对议会席位的分配方式、联邦选举机构和选举程序进行改革,使墨西哥议会的独立性得到加强,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程序民主进一步完善,提高了选举平等性和选举结果的可信度;通过选举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多党政治的基础,墨西哥政治体制开始向民主化方向转变。可以说,萨利纳斯执政时期的选举制度改革是墨西哥政治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一时期选举制度改革的原因在于,萨利纳斯执政时期反对党的崛起和壮大,革命制度党势力的衰落,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墨西哥选举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了维持革命制度党的统治和墨西哥的政治稳定,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