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小瑞 《工会论坛》2014,(2):125-127
软实力是文化折射出来的意识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丰富的文化资源若要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播与“中国梦”的实现互为因果和动力。因此,要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必须增强新闻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切实提升,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当前,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国家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建构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力争掌握塑造国家形象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增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事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国际认同等理应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价值诉求,其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作为一种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已被全球大部分国家列入国家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当前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路径。此外,值得指出的是,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手段。要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西方优秀文化等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并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坚持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提高福建文化软实力,必须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拓展文化的吸纳力,增进文化的传承力,强化文化的感染力,激发文化的创造力,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统战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福建统战文化的实践和经验,研究统战文化在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着方向上的引领思想功能、价值上的凝聚共识功能、行为上的规范约束功能和传播上的文化认同功能。国家软实力水平同样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和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中国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全方位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合亮 《理论前沿》2009,(23):38-39
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新的“角力场”,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提高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既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还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感染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就必须深入了解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而把握二者的转化机制、发展途径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纲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的战略着眼点。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优化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环境;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力和竞争力;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核心内容是以"中国梦"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红线,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家话语权为切入口,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外全面阐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的道路选择、发展过程和目标,生动对外描述中国作为"醒狮"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质上是该国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由内而外发散过程。文化体系重塑的核心价值内涵失根、文化传播机制的核心价值手段滞后、文化创造主体的核心价值取向不高,彰显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急需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现实依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根基;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观念;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培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底蕴,是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三条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社会整合力的重要基础。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强化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大国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整体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相匹配,遭受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制和攻击,提升国际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中国要弥补软实力的欠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争取与我国整体实力相称的话语地位。破解话语困境须内外兼修,从塑造特色国际话语、扩展对外交流平台、提高对外传播水平等几方面入手,为国家发展提供正面的舆论支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8.
参政党文化伴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参政党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文化体系,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二要大力开展参政党历史教育,弘扬参政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三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才智;四要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当代背景下,西方试图以文化渗透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应对西方在文化领域的挑战,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实现中华文化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相似文献   

20.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是衡量其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直接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和释放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释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怎样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观,认为发展文化软实力,建构健全、丰满的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业已成为事关我国和平发展与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