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地跨欧、亚两大洲,连接黑海和地申海,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无论在冷战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二战后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很快,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扩张势力范围和遏制苏联政策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美国中东战略中许多重要举措都是通过土耳其这个“支点”展开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俄罗斯的中亚竞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所处的地缘战略位置及其属性凸现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美国和俄罗斯由于其各自特定的历史抱负和使命感、该地区在其对外战略中所占有的特殊份量、以及两国特殊的历史交往过程等因素,使其在中亚地区的相互竞逐过程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9·11”以后美国和俄罗斯在互动中展现出新型的竞逐态势,对地区乃至全球局势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与入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欧盟既不愿接纳土耳其,又不愿放弃。不愿放弃是因为土耳其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欧盟出于地缘与安全上的考虑,始终对土耳其有一种需求;不愿接纳是因为双方在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上存在着深刻差异,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在宗教、文化层面上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接纳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入盟将是对欧洲观念和欧盟性质的一个挑战,意味着欧盟将超越基督教文化传统,需要对自身的认同重新定义。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视角来解释土耳其入盟所遭遇的这种困境。加入欧盟是土耳其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土耳其建构欧洲身份认同的努力已经在其政策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欧盟的认可。2005年10月4日,欧盟正式启动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土耳其入盟初见曙光。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作为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印度也不例外.其巨大的能源储备、战略性的地缘位置、有待开发的广阔商机都令印度在1998年后执行了明显倾向于积极的政策.尽管印度将中亚作为“扩展的邻国”,但印度和中亚并不直接接壤,于是,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阿富汗就成了印度“西北向”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印度对阿富汗展现出积极姿态,不仅恢复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全面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中.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日期逐渐临近,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前景也随之蒙上了一层阴影.确保阿富汗的稳定,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成为印度对阿富汗政策的优先战略目标.作为连接印度与中亚的通道,阿富汗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印度能否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印度近年来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希望能够在中亚地区的“新大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确保本国的国内安全、能源安全并拓展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分析和理解哪些因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使印度对作为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通道的阿富汗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以及印度在中亚地区有哪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杨恕  后俊 《德国研究》2012,27(1):42-51,126,127
中亚大量德意志人的存在使德国在苏联解体后迅速积极地介入了中亚事务,而能源、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以及中亚战略地位的提高则使德国不断增加在中亚的投入并制定了中亚政策;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动欧盟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推动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德国在中亚的影响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7.
苏联剧变后,原苏联中西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凸现。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中亚地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欧亚大陆的心脏”谁控制中亚,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全世界。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勘探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进程、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建立区域安全体系,以及利用和开发中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与中亚:中国在新世纪的地缘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都是既有重要战略地位 ,又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可为中国提供广阔的陆海活动空间 ,也可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市场支持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是中国在新世纪周边地缘战略中需要重点经营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0.
欧盟决定与土耳其展开入盟谈判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5,20(1):21-25
2004年12月,欧盟决定与土耳其展开入盟谈判.欧盟选择以地缘政治及延伸欧洲价值观范围为目标的扩展战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赞成派和反对派观点的评述,分析土耳其加入欧盟将对双方及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及中亚地区战略格局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的欧盟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963年以来 ,土耳其开始了漫长的欧共体 /欧盟之路 ,历经坎坷。2 0 0 2年哥本哈根欧盟峰会上 ,土耳其又被排除在十个入选国之外 ,其入盟成为欧盟的一道难题。它反映了欧土美三者之间的关系。伊拉克战争后 ,土耳其在欧美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其欧盟之路前景看好。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和文明冲突的角度去探讨欧土美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耳其入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利用美西战争从菲律宾到东南亚的扩张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在地缘政治上,它是美国国内外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关系形成合力的体现。美国进攻菲律宾与菲律宾所居地理环境、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政治动机和地缘政治格局等相关。美国从东南亚到亚太的地缘政治布局是从菲律宾到整个东南亚、亚太和中国三重纵横关系入手的,其运行是先布点后连线再占面,终使其地缘战略空间从东亚大陆广延到太平洋、印度洋并穿连大西洋甚或北冰洋。它对世界地缘政治型态、性质、价值和空间关系变化的深远影响至今犹然。现今,在应对美国不论是重返东南亚或亚太还是推行再平衡战略的挑战中,探溯美国利用美西战争从东南亚扩张到亚太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历程,不仅可填补国内对此研究之空白,而且可能有着重要的引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54年,为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在中亚、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乌拉尔等地发起垦荒运动。该运动是苏联、更是中亚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垦荒对中亚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进程、现代化进程乃至地缘政治方面都带来深刻后果。中亚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受益,现代化进程加快;同时,垦荒也提高了中亚各共和国在苏联的地位,在中苏关系从友好走向对抗的过程中,垦荒在客观上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亚地缘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地缘关系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俄罗斯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以及各自在中亚目标存在异同,双方在中亚形成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而作为中俄在中亚共同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确定因素的增加,中亚可能成为更复杂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中国与中亚:共建地区安全与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学者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中亚地缘政治的新情况、中亚政局与颜色革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有中国学者认为,双方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经贸额的成倍增长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关于中亚地缘政治问题,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中…  相似文献   

18.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战略态势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现实而长远的.虽然它并没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际战略格局,但却使世界基本矛盾重新排列,恐怖与反恐怖、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再次以政治军事斗争焦点的形式表现出来;战略力量对比重新组合,美国势力明显强化;美国军事战略开始重大调整,"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更加显现;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版图将重新划定,大国在中亚地区已经展开空前的争夺;"反恐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存在,中亚地区有可能出现新的动荡乃至冲突.九一一事件将使中国西部安全问题再次凸显.反恐战争的泛滥化和扭曲化,将有可能扼杀地区和平.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 ,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 ,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其涵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争议不己。但是 ,无论对其肯定或否定 ,“各国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来都没有因为地缘政治学的声名狼藉而放弃使用地缘政治学的分析方法”。[1] 不仅美国与苏联 (俄罗斯 )等全球性的大国在谋求霸权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 ,像越南这样相对较小的国家 ,地缘政治也是其制定国家战略、调整对外政策的极为重要的依据。事实上 ,越南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越南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选择。而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