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法律体系都是由一系列的法律文件组成的,一股来说,某一规范件的法律文件包含四要素,即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技术性规定。其中法律规范是法的主体,而法律规范又是由法律概念构成的。要从深层次学习理解法,要掌握运用并遵守法,就很有必要研究探索构成法律规范的原材料——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概念的一种,逻辑学将概念定义为“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法律概念也不例外,但它又与一般概念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观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 罪名概念定义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刑法学中的一系列罪名概念都有严格而准确的定义。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这些罪名概念的定义,才能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否则,就难以做到定性准确、量刑恰当。在此,本文仅就罪名概念定义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给罪名概念下定义的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办法,也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给罪名概念下定义就是判明罪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并同时把该类犯罪跟一切与它相似的对象区别开。  相似文献   

3.
<正> 任何科学概念,都是以浓缩的文字形式,对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抽象,既来自于所反映的对象,又是所反映的对象的重要理论基础及人们进行相应行为正确制定、理解有关行为规则的重要指南。科学的证人和证人证言概念,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正> 明确罪名概念是准确使用罪名概念的前提,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对罪名概念的使用不准确,就难以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就不能做到定性准确、量刑恰当,从而影响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本文就如何明确罪名概念的同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什么是罪名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某类事物特有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那些属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某事物与其它事物有着联系的共有本质属性;二是某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有本质属性。通常说某事物的特征如何,是针对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刑诉法第58条对侦查含义的解释,是不是就是科学的侦查的概念?法学界是有争议的.有一种观点,就是把刑诉法第58条对侦查含义的解释理解为侦查的概念.什么是概念?简单地说,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于事物本质属性的错综复杂与千差万别,作为人们思维形式的概念也就五色缤纷.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然而,有的不同的概念,既反映各个事物的个性,又反映某些事物的共性,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就是异中有同.还有,把那些“异中有同”的同类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即可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犯罪学的概念。是科学的犯罪对策,从基础上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刑事政策论的基石范畴。本文拟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石范畴性作些理论探讨。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深刻最全面地反映了刑事政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犯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自身矛盾的产物。犯  相似文献   

7.
罗润祥 《中国公证》2004,(10):35-36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表述.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是邻近属概念加种差的方法.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了一个概念全部外延的与该概念最相近的概念,种差则是指同一邻近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别.定义的定义项又必须遵守与被定义项相应相称、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清楚确切、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明确"公证"这一概念,下定义是最好的途径.定义就必须使用定义的方法、遵守定义的规则,才能真正揭示出"公证"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即为意义,包括字、词、句、篇的意义。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个人所使用的语言视为"言语",而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照的,完全体现语言规范的,则称为"语言"。从意义研究的角度来看,意义就被区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法律概念,简而言之是对法律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这也是多数法学教科书中对法律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法律概念不同于语言中一般事物的概念,他具有规定性、开放性和衍生性的特征。从训诂学角度而言,法律概念是一种处于不断构建中的概念,构建的因素包括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迁。法律概念的定义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界定,更是对概念在当下社会形态中所代表事物的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法律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与普通逻辑学不同的特征和功能。本文从应然的角度,重新界定法律逻辑学的含义,即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领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从这一界定出发,根据我国现实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运作的实际状况,以及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运行中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过程,深入探讨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问题,以试图回答法律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阶级社会里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但是,犯罪概念的形成,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比起犯罪现象的产生,要晚得多。人们从对各种具体的犯罪现象的感知,到把各种具体的犯罪现象进行抽象,形成反映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认识的一大进步。从在形式上认识和概括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到从实质上认识和概括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进而对犯罪的概念作出全面的、完整的定义,是对犯罪的认识的又一大进步。从法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人类对犯罪的认识的这两大进步,都始于中华法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中的法律逻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完善的法律中法律逻辑学被简单化为法典适用的简单逻辑 ,它不能将法典化过程中真正的逻辑方法反映出来 ;现代法律逻辑学尝试了形式数理逻辑、自然科学和试验科学逻辑、规范性逻辑等不同的研究思路 ;但这些研究对现代法理学对司法三段论批判仍然认识不够深刻 ,本文认为司法三段论是一种研究框架 ,逻辑的刻画功能、发现功能、修辞 (论证 )功能在法理学指导下已经显得越来越具有方法论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 我国刑法第十条给犯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3.
<正> 罚款和罚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学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罚款是行政机关对不够刑事处分的违法行为人,依法强制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钱币的行政处罚。罚款区别于作为一种刑罚的罚金。(《法学辞典》第509页) 罚金是法院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强制被判刑的人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钱币的  相似文献   

14.
一、推定的概念与种类在刑事诉讼中,作为一种证明方法的推定,实际上是对已有证据或已知事实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认定,从中推论出未知事实的存在与否。也可以说,推定就是推理和认定的简称。它是逻辑学中推理的思维形式在分析认定刑事证据方面的具体运用;是在审查判断证据时,使自己对案件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一种特定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证据的推定大体可分四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教师讲述数学概念时,死抠课本,缺乏灵活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影响其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为了弥补这一教学缺陷,本文阐述了以下改进方法:在学生原有概念基础上以感性材料引入概念;正反例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强化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抽象和概括。概念是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第一步的理论思维。无论多么庞大深奥的理论体系,都离不开概念作为其基本的理论单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是概括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体系所遇到的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几年来,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不同角度,作了各种概括和表述。但是,应当说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来。这种状况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对理论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因此,深入探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逻辑学中的盖然判断,亦称“或然判断”、“可能判断”。反映对象可能有或者可能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如:“这个地区可能有石油”;“明天可能不下雨”。其形式是:“S可能是(可能不是)P”。盖然性即指有可能又不是必然的性质。对于盖然性,我国法学界极少予以认可。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宣扬和推行盖然性理论,其作用是“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借以欺骗群众”,“为资产阶级法官的主观臆断提供了理论根据”。盖然性其实是合理存在的,比如用已知的证据对未知的待证案件事实进行证实活动时:“证明的结果总是与案件的事实真相存在一定的差距,即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个案与逻辑认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成敏 《法学研究》2002,(4):105-116
法律逻辑学在个案认识方面是与价值论相对的元科学理论。法律逻辑学在个案认知方面区分了形式问题和价值问题 ,提示形式证明给价值抉择留下的空间 ,说明价值渗透的特殊理由。因此有必要提供相应的形式概念 ,例如“事实Ⅲ”概念 ,推断与推证概念 ,怀疑的科学与证明的科学 ,确证概念和确证偏见概念 ,合情推理概念 ,悬疑概念 ,疑错和冤错概念。这些概念显示探究个案有特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相似文献   

20.
法的国家强制性问题是重要的法学理论问题。许多西方法理学家以及中国的法理学前辈对此作过深入研究和阐述。笔者试图从要素分析的角度,运用哲学和逻辑学原理,分析法的国家强制性的特征,法的强制因素与规范因素、价值因素的联系,说明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