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历史中较为稳定与繁荣的时期,但在这种表象之后,也隐含着暗流与危机.随着对苏联研究的逐步深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未能逃脱斯大林体制的影响,从而使苏联指导理论持续教条化,政治人物特权化,并由此造成了体制运作的最终僵化集权.本文拟从理论、人物、制度三个视角,对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所发挥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以期完整、系统的了解苏联解体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现实指导,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飞 《党的建设》2012,(4):59-59
勃列日涅夫在1982年去世后,曾经参与抓捕勃列日涅夫女儿、女婿等家族帮派成员的安德罗波夫接任前苏联领导人职位。他和勃列日涅夫以及后来的普京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是前苏联克格勃的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基本上延续了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方针,只不过对外政策上谨慎得多,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政治家的误判据吴冷西回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我国最高领导层曾对苏联政局作过一次预测和判断。刘少奇曾说:这个人是一个平庸的人,不是一个办大事、成大业的人……但也可能是伪装的,他的毕恭毕敬给人以虚伪的印象。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勃列日涅夫的呢?美国人多恩伯格出版于1974年的《勃列日涅夫——克里姆林宫的  相似文献   

4.
勃列日涅夫则不同.他表示特殊尊敬的方式是使劲地亲吻你的嘴唇。作为一个被西方认为“才能平庸”、“在各个方面都很弱的人”,勃列日涅夫在他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十余年中。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莫过于“勃列目涅夫之吻”。,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第一驸马”的沉浮前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各级官员的贪污受贿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勃列日涅夫的一些亲朋好友更是享尽荣华富贵 ,个个腰缠万贯。其中就有他的“驸马” ,原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尤里·丘尔巴诺夫。丘尔巴诺夫是个极善于察颜观色、阿谀奉承、讨好上级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认识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公主”加丽娜 ,并一见钟情 ,坠入情网。不久 ,这位年轻英俊的民警中校便与比他大7岁、又老又丑的“公主”结为夫妻。丘尔巴诺夫很快便得到岳父大人的赏识。勃氏亲自出马向内务部建…  相似文献   

6.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6):65-65
正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赶下台,勃列日涅夫开始了为期18年的执政。赫鲁晓夫虽然下台,改革的惯性仍然存在。在新组建的苏共中央的"三架马车"中,最富于改革精神的是总理柯西金,他的威信也明显高于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勃列曰涅夫还羽翼未丰,在继承、发展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改革思路上也与柯西金达成了共识。在农业政策方面,进一步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工业政策方面,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7.
正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  相似文献   

8.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对经济体制改革了18年。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改革的头几年,不论在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改革18年之后的体制,仍然是效率低、浪费大、过度集中的一种体制模式。由于改革的停滞不前,产生了一系列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个时期,一方面消耗苏联积存的种种潜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产生种种社会经济疾病和积累大量的问题与矛盾,这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被其昔日的战友搞下台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怂恿下,开始了回忆录的口授,这使羽翼渐丰的勃列日涅夫寝食难安。勃列日涅夫派人找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4,(3):40-41
正1971年3月30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四大作总结报告时,不再谈改革,而是强调"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成就,都是同经济的计划经营紧密联系的。未来的经济成就,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工作的质量"。安乐死疗法勃列日涅夫把苏联的经济发展工作归结为两条:一是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坚持集中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9):65-65
正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废黜,柯西金因遭强势利益集团挤兑被迫辞职,戈尔巴乔夫从"改革"到"改制",苏联历史上这三个重要改革者的结局,都与一个人有关,就是勃列日涅夫。如果说他在改革上无所作为,但在扼杀改革上却是颇有"建树"的:他参与搞阴谋,颠覆了一个敢想敢干的赫鲁晓夫;通过打击排挤,压垮了一个温文尔雅的柯西金;他把国家拖到一团糟的地步,使接手者不改革不行,改革也不行,逼出了一个章法大乱的戈尔巴乔夫。结果没过几年,苏联这个"大厦"就坍塌了。但与其把勃列日涅夫看作一个人、一个政治领袖,不如更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13.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31):65-65
正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坍塌。从形式上看,苏共相当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就逐渐建立了一套相当系统的马列主义书本知识教育体系。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又作出"不应吝惜钱财、时间和其他手段"的指示,大量出版马列主义和苏共当时的领导人的著作。苏共中央还增办、出版大量新的报刊去充实和占领宣传舆论阵地,提出宣传工作要"不留死角"。但由于这些出版  相似文献   

14.
正自赫鲁晓夫时期起,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共党内形成了一个腐化堕落的官僚特权阶层,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特权阶层为使非法占有的国家资源合法化,极力推动社会主义苏联  相似文献   

15.
政党适应性改革是任何政党必须遵循的规律。斯大林领导的苏共没有看到改革的必要性而拒绝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改革走了很大的弯路,勃列日涅夫又将苏共拖回了斯大林时期的老路,戈尔巴乔夫抛弃苏共则使苏联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邪路和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09,(23):53-54
在苏联的历史中.我们以往最忽视的是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1964—1982)的那一段,现在看来,这一段又最值得今天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缓和战略"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在中美洲加勒比的实际运作进行了剖析,揭示了苏联在中美洲及第三世界打着"缓和"旗号极力扩张的历史事实。苏联的"缓和战略"使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双方的较量与争夺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1964年发生了两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一个是中国的原子弹炸响了,另一个是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了。毛泽东决定派周思来前往苏联,看看勃列日涅夫意欲何为?是不是能缓和两党两国间日趋紧张的关系。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会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莫斯科之旅。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出过四位强人领袖——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现在他们都撒手尘寰,而苏联也已分崩离析,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这四位领袖的子孙后代又如何看待,他们的祖、父辈,如何面对今天的俄罗斯的局势呢:请看——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时期,苏联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离异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国家与社会职能的正常分离,而是国家与社会矛盾的表现。拒绝对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进行改革导致了矛盾的积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