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收入差别的“倒U型”理论马洪桥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收入差别"倒U型"假设理论。他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  相似文献   

2.
伴随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分析也在演进。对于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古典学派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论证了其“合理性”,而凯恩斯学派则相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作用,由此,可以认为,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15,(1):60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被许多媒体评为2014年的畅销书之一。该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担纲翻译。据此书的中译本序言介绍,皮克迪分析了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他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认为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皮克迪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二者的区  相似文献   

4.
机会平等作为一种经济权利,主要指社会赋予每个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资产阶级一直鼓吹资本主义社会是机会平等的社会.仅从某些现象看,这种论调确有较大的迷惑力.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最明显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发下,人们占有生产资料进而参与分配的机会极不平等,故使社会始终存在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铲除私有制的基础上消灭阶级,是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它与资本主义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一些尊重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扬克从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配不平等的弊端出发,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比市场资本主义优越的一种经济制度,并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蓝图。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主要是试图通过对生息资本进行社会化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它的核心目标是在保持资本主义效率的同时,消除其分配方面的极端不平等。苏东剧变后,詹姆斯.扬克对许多针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完善和发展了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对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三种经典公平正义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有两种典型的正义理论,一种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以平等为取向的公平的分配正义理论,他要求分配的不平等必须是机会公平平等的结果,又要受差别原则的补偿,使社会较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诺齐克是一个以权利为取向的自由主义者,坚决反对罗尔斯具有平等倾向的差别原则及主张扩大国家功能于分配领域的观点,强调在社会经济领域彻底贯彻自由原则,反对推行人为的分配平等,并提出持有正义三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主张分配作为一种权利,直接来源于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配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权利与经济关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优越并超越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平等与效率的统一曹新平等与效率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一对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遵循效率原则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贫富差距的悬殊使平等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流于形式。据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和社会成员收入...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理论和实践张海旺,梁金霞,刘春爱(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发展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的运用,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有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就开始涉及到经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南北问题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融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全球体系。南北问题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扩张的过程中资本积累的产物———世界两极分化。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战后部分学者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出发,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中南北问题的新变化,特别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的扩大,探索南北问题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求解南北问题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政治民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先哲就对早期民主的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确立了西方经济民主最早的思想传统。近现代经济民主思想是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平等"吁求,是针对当时政治民主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民主思想,主张保护公民平等的经济权利,实现经济福利的民主分配。当代西方经济民主思想有着鲜明的当代问题意识,它是弥补代议制民主特别是精英民主、多元民主理论和实践缺陷的产物,更是应对当今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现实的反映,主张公民权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思其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西方经济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政治民主理论与实践反思批判的逻辑结果,其发展演变的核心主题是处理好经济与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针对帝国主义的产生、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向,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认识帝国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列宁在论述资本主义发展时存在着局限性,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也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在现代的发展就必须重新界定,资本主义已经超越了帝国主义阶段而进入了后帝国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必须正确把握“基本经济特征”的科学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变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科学概括。现在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有从经济社会形态和非经济社会形态出发的,有正确把握和没有正确把握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科学概念的,有比较正确说明和没有正确说明其发展阶段的观点和理论;而在世纪之交,现实资本主义仍处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表现出其向国际垄断、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济理论中,平等与效率的权衡占据着崇高地位。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著有经典名著《平等与效率:大权衡》,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围绕管理这两种价值的冲突而生的。2007年,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在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发表毕业演说时总结了12条简短的经济学原理智慧,权衡也在其中。增进平等需要牺牲经济效率的观念,建立在经济学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加薪与公平都重要赵裕凤(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近几年伴随着各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层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上述矛盾实际上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收入差距过大,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收入分配不公,更多的是强调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更多的是反映分配结果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使这个差距不断加大。我认为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职工收入分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资本主义长周期理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理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模式比较与模式转换是观察、分析、研究目前的这场大危机的几个角度。  相似文献   

18.
张扬 《学理论》2015,(4):38-39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间,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千变万化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济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需要切实加强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难题与前景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所面临的众多挑战出发,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新途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以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183;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资本主义虽有许多新发展 ,但依然无法根本解决其经济危机、精神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等三重危机 ;而社会主义在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 ,加快改革进程 ,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与发展 ,显示出光明的前景。这证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 ,仍具有现实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