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亚利 《各界》2013,(12):87-89
公元1939年夏天麦子黄时,陕西山西交界处黄河滩上,残阳如血,黄河声咽,热风猎猎.800个陕西冷娃与日军肉搏之后,走投无路,不愿受辱,宁愿赴死,朝西北方向的老家拜了三拜,纷纷跳入眼前泥汤似的黄河水,一位旗手用旗杆刺穿一名日军,将其压入黄河底,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2.
全长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从太行山脉透迤向东南延伸,在郑州邙山头放慢了步伐,宽达近十公里的滔滔黄河挡住了去路。郑州黄河穿越工程位于河南省荣阳市与武陟县之间,工程总长度7600米,包括定向钻穿越和顶管穿越两个组成部分。其中黄河两岸滩地采用定向钻穿越技术,穿越总长度3738米,该工程已于2002年底全部完工。黄河主河槽  相似文献   

3.
林嵬 《瞭望》2005,(24)
自1982年黄河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后,黄河步入枯水期,已经23 年没来大水了。但历史上黄河的洪水规律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相似文献   

4.
殷晓章  卫红春 《侨园》2014,(7):56-57
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到黄河视察,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著名号召。从此,揭开了治理黄河的序幕。要确保黄河的安全1952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钟,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郑州黄河南岸车站停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副所长侯国本说,他提出的一个治理黄河新设想,如果能付诸实施,几十年后,被称为“悬河”的黄河有可能变成地下河。侯国本认为,治理黄河主要是泥沙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黄河每年要倾泄十二亿吨泥沙,一部分漂流人海,一部分沉积下来。郑州以下九百多公里的河床,每年要升高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洪,山东、河南两省每年要组织几十万人上阵,抬高,加固黄河堤岸。近期来,大约每十年加高河堤一米。到目前为止,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已高出地面十到二十米。如果年复一年地沿用这种“以堤束水”的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是山东省峄县的一个小镇(今属枣庄市),位于津浦线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会点,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击溃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因为这次战役的地点在台儿庄,故称为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在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和我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发生的。当时,日军攻陷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尔后,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循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占领我国抗战的中心城市——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中国军事当局调集了七八万军队,于1937年10月  相似文献   

7.
临阵斩将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扼守陇海线和津浦路交汇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京陷落后,华北和华中日军已深入中国内陆,徐州成为中国军队控制的唯一前进战略基地,有向四面八方调动兵力的条件,日军南北会攻徐州的态势已然明显.华东地区从长江到黄河之间,划为第五战区,司令部设在徐州,司令长官李宗仁,部下只有十万杂牌部队,在各战区中军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黄河的儿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黄河两岸已进入初冬季节。西北风怒吼着,郑州花园口黄河水面,被掀起几尺高的浪头,令人生畏地撞击着坝头,发出“哗哗”的响声。一个个头不高,身子显得瘦弱的小伙子,骑车来到花园口将军坝处,忽然听到有人喊:“救人啊!救人啊!”小伙子急忙眺下车,往河里一看,一个女青年正在惊涛骇浪中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200多位水利专家聚集郑州,共商黄河治理大计。他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理黄河的新对策。 建国后治黄工作的两大失误 在专家们看来,1955年我国制订的治黄规划有较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其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超越了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田纪云副总理在4月29日国家防总会议上指出,今年防汛的重点,第一是黄河,第二是长江。黄河防汛的重点在河南。作为一个河南人,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故想借贵刊一角,呼吁有关方面予以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50)
在河南省长垣县苗占乡马野庄的黄河滩上有一座奇特的学校。校长马文仲是一名身患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几近半瘫的青年。他只能坐在轮椅上给学生们上课。11年前,一位名叫谷庆玉的湘西白族女子来到了这里,与他结为夫妇。十多年来,这所两个人的学校送走了上千名的小学毕业生,其中十几个学生后来还考上了大学。马文仲与谷庆玉的故事,引发了记者强烈的采访冲动。为了找到谷庆玉家,记者一早从郑州出发,先到长垣县城,又上了尘土飞扬的黄河大堤。从县城到苗占乡这段不过50公里的乡路,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而从乡里到马野庄还需一番折腾,等到…  相似文献   

12.
史华 《各界》2008,(9):27-28
1945年3月,54.5万美军攻打坚守冲绳岛的日军,这是二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持续了三个月,共有20多万人丧生,包括约1.2万名美军官兵、9.4万名日军和9.4万名冲绳平民.在此次战役中遇难的日本平民,多数人是被日军屠杀或者强迫自杀,而不是死于美军的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年五月十六日下午,湖北宜城县十里长山一带鏖战正急。以飞机、大炮助战的大股日军从东、南、西三方面向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的总部指挥所包围上来。在南瓜店东山岗上,一位身着将军服的中国将领用嘶  相似文献   

14.
纤夫     
我十分崇敬纤夫。然而,更崇敬另一位“纤夫”,如大禹一样永载史册,永不磨灭的“纤夫”,他既拉过真正的纤,也真正把中国这艘艨艟战舰拉过了一个个暗礁险滩,使之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他,就是从大运河畔的淮安走出去的一代伟人,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也是连选连任26年的总理周恩来。 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一年,黄河大水成灾,冲歪了郑州一座铁路桥。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老百姓只能想出一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3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8·15"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放军联络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已经解密的改造日军战俘的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与日寇交战中,俘获了大量日军官兵,对日军战俘进行了教育改造,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人道主义篇章。大量日军战俘接受改造后加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李艳红 《学理论》2011,(3):61-62
1938年6月九日,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以水代兵"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滚滚黄流,经中牟、尉氏,直泻而下;夺贾鲁河、涡河水道,分流入淮。在以后九年时间里,黄水泛流又迭向西滚,泛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广袤的豫东黄泛区。九年黄泛给豫东民生带来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造成泛区大批灾民或葬身水海,或死于饥饿、瘟疫;而幸存下来的灾民,由于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往往令其无以为生,迫使他们远离故土,到异乡寻找生命的依靠。  相似文献   

17.
宫文婧 《学理论》2011,(30):81-83
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NARA)于2000年、2007年先后两次解密有关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10万页的解密档案揭示了二战后一直被掩盖的日军发动生物战和细菌战的罪行记录,以731部队的文件、电报、照片、日记、报道、证词、审讯记录等确凿的史料证实了日军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生产以及发动细菌战争的历史事实。在对美国解密的日本细菌战档案进行筛选、整理、翻译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研究掌握的相关资料,从日军对细菌战攻击方式的研究入手,以日军在江西发动的细菌战为例,揭示了日本公然违反国际公约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相似文献   

18.
葛美菊 《各界》2011,(12):69-71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5月,日本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大批日军入关,以武力相要挟。10月,日军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11月,日军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活动”。与此同时,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加紧演习,进行挑衅。日本特务到处横行,大小汉奸及日本浪人公然游行,叫嚷“...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20.
六月底至七月初,万里、胡启立、李鹏等同志,从黄河上游的青海龙羊峡,顺黄河干流而下,经甘、宁、豫、鲁等省、自治区,直到黄河入海口,对黄河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记者一路随行,写下了这篇纪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