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冯雪娇 《学理论》2015,(1):243-245
道德学习作为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养成,所要学习的不是物之理,而是人之理;不是人之所是之理,而是人之应是之理。它不能仅仅依靠认知来获得抽象的道德知识,它需要的是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人对人的理解、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生活的认识、反省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感悟。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内在于生活,它的存在形态、结构、过程等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抽象理性的原则。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展开的,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从生活与交往的视角对道德学习进行研究是与当前道德学习方式转换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牟健  梁隆榜 《党政论坛》2009,(20):53-53
鬱林石又名“廉石”,是我国历史文物中与玉林历史相关之物,也是著名的历史典故中唯一与玉林相关之典。它的由来和它所具有的人文历史价值,均与历史人物陆绩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国学赏析     
《侨园》2014,(6):44-44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骥才 《民主》2007,(3):3-7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第一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5.
曾庆伟 《学理论》2010,(21):16-18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化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具体而言,它是资本化社会生产力与消费力悖谬、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悖谬、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悖谬的极度恶化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生隽语     
《民主》2022,(1)
冯骥才: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作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绝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为什么说“信息”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信息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为“经济信息”是无形的财富,它面广、量大、资源丰厚,但人们对之却很容易视而不见。它隐藏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之中;善用之,则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甚至使企业起死回生,使一国经济起飞,不善用之,以至弃之,则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不知根由。日本是个资源穷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经济信息需求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日本官方和民间企业不惜巨资建立现代化灵敏的经济信息系统。日  相似文献   

8.
李雪松 《学理论》2013,(12):204-205
佛家四大经典故事通过四个爱情故事诠释了人世间的四种爱情境界,分别是觉醒之爱、顿悟之爱、不渝之爱和大爱无形。前三种爱向世人讲述的是在爱情中要懂得放弃,放弃不该拥有的才会拥有更好的,才会有更圆满的结果;最后一种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讲述了超越无限与有限的人生,它让人经历了人类感情的全域。  相似文献   

9.
陕西是中国诗歌的高地,陕西当代农民诗歌的创作水平,代表了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水平。从王老九、李有源、韩起祥到李强华、蒿文杰、章立,等,经几代人的努力,陕西出现了一个农民诗歌创作的高潮。这类诗歌简捷、明快、自然、朴素,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情感真挚,深得社会各界喜爱,它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贡献不容忽视。农民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之根,是中国农耕文明之花。它体现着田园牧歌式的审美理想,同时,它也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冲击,面临着重构与再造。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2)
"絜矩之道"是儒家倡导的最高治道,是古代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絜矩之道"虽然对今天的人而言比较陌生,但它绝非一个丧失价值的概念,反而,今天对它的历史意涵进行厘清,能更好地彰显出它对当今中国治道极具现实意义的概念涵摄力。"絜矩之道"能使中国治道智慧的"本来"与"未来"获得新的连接,达成时代的贯通。对矩之义的开新与领会,能焕发中国治道的优秀精神传统,厚植执政者群体治国理政的现代共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2.
贾娟 《学理论》2013,(14):185-186
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惶恐人生     
大 凡人生都是在惶恐之中度过的。笤龄少年惶恐学业之不优异 ;血气方刚 ,惶恐爱情之不甜蜜 ;不惑知命 ,惶恐事业之不达 ,家庭之不兴 ,子女之不杰 ;花甲古稀 ,惶恐体力之不济 ,疾恙缠身。阅尽人生 ,何人不是如此诚惶诚恐 ,步完生命之旅。懂得惶恐 ,常呈惶恐之态 ,正是入与它物之比所显示出的高尚之处。惶恐是一种人生境界 ,它可以催生一种力量。惶恐为官不廉 ,从政不勤 ,惶恐危害国家 ,触犯法纪 ,惶恐治学不严 ,求学不精 ,惶恐对长者不尊 ,对子女不成。如此惶恐 ,是为奋勇前进踢开羁绊 ,是为抗御邪恶构筑堤坝 ,是为加强人生修养 ,是为辉煌人…  相似文献   

14.
对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任何一种理论,不管它如何完美、如何先进,如何符合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理论界、宣传机构和少数人手中,远离了大众阶层,那么它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它的生机与活力就是有限的。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融入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深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本质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命题。近年来,随着人权保障入宪入法、法治国家进程不断推进,刑事诉讼表现出三元本质属性:在国家权力之元,它是国家刑罚权在个案中的具体化和概括实现方式;在社会治理之元,它是社会矛盾纠纷和平、理性的解决方式;在个人权利之元,它理应成为最重要的人权司法保障方式。新型的权力实现观、纠纷解决观和人权保障观,以及刑事程序正当性和司法公正性是其诉讼法理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一、理论与政策的互相关系 理论是由概念、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是理性认识的总和。它有自然科学理论与社会科学理论之分。本文所说的理论主要指社会科学理论。政策则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不难看出,理论与政策均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然而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学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历史悠久、积蕴丰厚、影响巨大的思想化体系之一,它可以与基督教化、伊斯兰教化、印度教与佛教化相并立。儒家仁学,也可称为仁爱通和之学,是儒学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普遍伦理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仁爱之心是一铆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建设道德明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普遍伦理最紧迫、最因难的任务是将爱心扩充到全人类。儒家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视天下犹一家,人类只有具备了此种情感和意识,普遍伦理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同样,通和之学用之于道德,便要求打破以部为空的狭隘性,淡化族群仇恨心理,实现真正的博爱。总之,儒家仁学,包括它的仁爱通和之学,会为普遍伦理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实现了真善美有机统一的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它的"真"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科学性与合客观性,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生态观为指引,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作出了高度凝练与阐发;它的"善"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人民性、合生态理性与合发展理性,表现在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主张构建以"生态优先""严密法治""系统治理"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主张依靠生态科技创新与"生态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它的"美"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合艺术性与合理想性,表现在赋予美丽中国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及生活之美的意蕴以及推动构建生态维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宇宙是一个"气"的宇宙,与气的宇宙最相合的是线的艺术。于是,中国书法线条的流动与宇宙之气的世界有了一个相似的同构。试从中国书法中"气"之宇宙、运动、精神、中和等几个方面的体现,相对形象和有理有据地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气"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国的"气"文化,不仅仅以思想的形式在延续,还借助于诸如书法等各种艺术载体,得以感受到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中引起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九八开篇,我们先向广大读者朋友拜年!今年元旦、春节同在一月,这一拜,是把两个年一并拜了。我们衷。。祝愿朋友们新年愉快,身体健康!我们向朋友们道声辛苦!——这个辛苦,不仅是指辛勤工作之苦,而且包括辛勤探索之苦,包括当今政工圈子之外的人们难以体味到的坚持不移、任劳任怨之苦。我们深深地感谢各位朋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经办到第十五个年头了,一直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关心与支持,大家订阅它,运用它,评说它,呵护它;在它的一切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跨入九八,我们离新世纪又近了一步。越走近新世纪,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