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种由农民联合经营的工、副业,正在实行包产到户的我国部分农村兴起,它们诞生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显示出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新联合,并非是偶然出现的现象,而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地方实行包产到户、解决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矛盾以后,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但这种单门独户经营又产生了新的困难:有些需要集中资金和劳力的事业,主要是工、副业,一时难于进行;需要协同努力的时刻,彼此又缺少帮衬。正是这些前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总觉得包产到户是大倒退,会滑向单干。 但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甘肃省武都地区包产到户后出现的新情况,就完全出乎上述那些主观主义者所料。 这个地区多数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又有三千多户社员在自愿基础上,成立了一千一百多个联营组织。其中,多数是农业上各户经营承包田,工副业搞联营;少数是农工副业全面联合。岷县多纳大队袁海贵等五户集资成立了小型农、牧、工组织,买了一  相似文献   

3.
辽宁广角     
《侨园》2007,(5)
辽宁有个"秘分"集体林的"小岗村"香港中通社丹东7月2日电(沈殿成)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子村的18户农民在半秘密状态下,开始将土地包产到户;两年后,国家开始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2003年,辽宁也出现了这样的"小  相似文献   

4.
走进“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寨村开启的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在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果作屯,一棵百年大樟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的贫困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历史现象。我国长时期停滞于农业社会,城市和现代工业均不发达,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而农业生产力又十分落后,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的频繁发生,官府和地主豪绅的敲诈盘剥,使得亿万农民千百年来饱尝了贫困的煎熬。从公元前一世纪到1911年,我国有记录的饥荒就有1828次。本世纪上半叶,有关我国农村因饥荒而饿死人的记录更是不计其数。1918年,国际救灾委员会估  相似文献   

6.
1980年,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在中国农村全面推开时,有学者已开始考虑,包产到户之后中国的农业、农民向何处去的问题,并提出,第一阶段是土地按户承包,第二阶段是兼业农户大量涌现,第三阶段是出现专业农户和其他行业的专业户。而当专业农户和专业户大量出现时,农村的经济联合、协作组织就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中央文件和学术研究对这方面的问题多有论述。但20多年来,在实践中,这一走向的脉络并不清晰,农民专业性的联合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提…  相似文献   

7.
涌动的春潮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为了生存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秘密签下了一份包产到户的"生死状"。人们何曾料到,当时这些穷乡僻壤的农民做出这一极具悲壮色彩的独立行为,竟然与党中央在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所作的一项关系到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爆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长期担任毛泽东主席秘书,坚持实事求是的优秀领导干部田家英遭迫害而死。田家英逝世43年后的今天,四川大丰人民依然怀念他,许多从上个世纪饥荒年月熬过来的老人仍念叨着"那年头,如果没有田主任,我们大丰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对他充满无限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9.
李斌  王文韬 《侨园》2003,(1):26-28
“项目饥荒”和“找啊找”现象是近年出现的新鲜事物。“项目饥荒”的背后,既有科技体制,也有风险投资的问题。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从北京到上海,从江苏到浙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追寻,一路求索,以期揭开项目饥荒之谜,揭开“项目饥荒”现象和“找啊找”现象存在的真实原因。步入21世纪的大门,市场经济日渐成型的中国社会里,“项目饥  相似文献   

10.
“不吃‘罚酒’吃‘敬酒’”,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回顾掌握农村经济政策的教训时,谈到了这个切身体验。 吃“罚酒”,指的是头几年省委摆脱不开极左束缚,硬性纠正包产到户,受到农民抵制。吃“敬酒”,说的是省委去年作出放宽农业政策的决定以后形势大变,出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1.
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1901年美国《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捐赈灾款。为了监督赈灾款的使用,尼克尔斯作为特派员前往陕西"查赈",同时报道陕西的灾情。他在陕西进行了十天的实地调查走访,掌握了大量有关本次灾荒的一手资料,这些内容被记录《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整理《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关于陕西饥荒的材料,可以展现在西方人眼中此次灾荒的情景,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此次灾荒提供一个材料上的支撑,以推进对1898—1901年间陕西大饥荒的灾情和原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滁州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实践与思考陈兆钧承包地如何流动?怎样规模经营?"大包干"故乡探索数年,找到了好办法。17年前,安徽省滁州市农民创立了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把土地承包到户,迈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此后,当地农民并没有止步,仍在为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13.
以道德档案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把实施"公民道德档案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乡风文明,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业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增强农村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组织、宣传、教育、动员农民群众的优势,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近年来,平凉市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新篇章──《毛泽东与中国农民》一书评介吴雄丞毛泽东是世界上少有的农民运动领袖和农民问题理论家。他出身农家,毕生与农民血肉相连。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首先就在于他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民的问题。他在农民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蛰伏于传统社队经济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转型而逐渐显露,并呈加速释放态势,若放任自流势必掣肘现代化步伐。因此,分流农民,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其转移就业就成为根除"三农"痼疾的良策,以此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狄马 《各界》2008,(4):85-86
在广袤无垠、陈迹四布的陕北高原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这种植物从撒种到收割不足百天,就会产出皮薄粒大的果实.因为生长期短,容易收获,因而就成了饥荒年月庄稼人的最后凭依.它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叫荞麦.   荞麦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可生长,但陕北地处高寒,日照充分,所产荞麦面坚粉多,籽粒饱满.你如果选择在盛夏进入陕北高原的腹地,你可以在每一座山粱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荞麦花,时而平铺直叙,时而起伏高耸,直把这粉红世界伸展到数十公里远的地方.荞麦收割后,勤劳的庄稼人把麦杆储藏起来喂牲口,籽粒拉成"生子"以备饥荒年月时应急.……  相似文献   

18.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内罗毕专电 连年兵燹,部族混战,加上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使非洲之角索马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全面崩溃,数百万人沦入一场大浩劫。 有人把现在索马里称为“非洲的广岛”。国际红十字会说在那里发生的一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间惨剧。战争、干旱造成的特大饥荒蔓延全国,每天正吞噬着数以千计的索马里人的生命。这场特大饥荒究竟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现在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4,(3):25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不但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而且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九八四年农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