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业的结构水平低,企业数量多但经济规模小以及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加快工业发展就必须对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根据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在保持基础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改造和提高轻纺工业等.调整工业结构需要有政策措施提供保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创造市场竞争整体优势云二柱要加快工业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步伐,必须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通过全方位调整企业、产业的结构,建立、扶持和发展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并由此带动发展一批优势产品,提高企业、产业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3.
《创造》1996,(2)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地方工业发展宣威市市长陈世贵当前,宣威经济全面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快市乡工业发展步伐,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效益的市乡工业,增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适应...  相似文献   

4.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有关企业: 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支持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  相似文献   

5.
苗圩 《人民论坛》2012,(21):8-10
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好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近期,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第33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并对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科学发展。我国工业发展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面对西部大开发 ,甘肃在“十五”期间要加快工业发展 ,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其基本思路应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要以“抓两头 ,带中间”和“高新技术 +传统产业”作为总体思路 ;二是要以“以电子工业为突破口 ,以软件开发为核心”和“建立梯次型的工业产业支柱结构”作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 ;三是要以“发展四精”、“扩展四电”和“引进两微”作为甘肃高新科技发展与引进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7.
豫政办〔2 0 0 4〕 5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发展改革委制订的《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四年五月二十日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意见  为促进我省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产品结构升级 ,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就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重要意义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国际汽车产业的调整转移 ,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群。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和就业具有…  相似文献   

8.
对调整宜丰工业经济结构的思考皮诚,李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宜丰工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后劲不足,而影响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要增强宜丰工业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花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应当...  相似文献   

9.
<正>马鞍山市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笔者按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从"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工业产业政策层面探究其结构调整的可行路径,目标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强则经济兴。工业发展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我区作为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不大,主要是工业总量不大;竞争力不强,主要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结构不优,主要是工业结构不优。进一步加快我区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了科技和经济互动发展的局面。推进黄石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把握这种互动发展的历史趋势,实现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站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高度,必须进一步明确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 根据中央“把工业化与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周必健 《今日浙江》2012,(13):28-29
加快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主线。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浙江,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什么是转型升级?概而言之,转型升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转型,二是产业升级。什么是工业转型升级?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合理的并不断向高一级演进的工价结构是工价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迫切要求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因此,对工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工业劳动力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我省工业经济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推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85年和1995年两次工业普查资料试对湖北工业劳动力结构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工业劳动力结构及其变动的基本态势1986-1995年10年间,随着工业经…  相似文献   

14.
<正>一、马鞍山工业向"智造"转型发展的必要性2014年初,我市通过了《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2014-2017)》,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战略",把强力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确立为今后几年全市上下的中心任务,围绕发展总目标,聚焦政策强力推进,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周边区域城市激烈竞争环境的主动举措,更是谋求改善自身缺陷、谋求更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6,(4):20-21
“十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工业兴桂”战略,作出《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促进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自治区发改委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和区位优势,从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专项规划、论证建设配套条件、开展项目预可研和可研等前期工作入手,以大项目吸引大公司投资,以大项目带动结构大调整,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县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县级工业经济在县级经济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县级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实现县级工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确保县级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国家宏观利益和县的自身利益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的着眼点是服务于东北。因此,必须从配套改革着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培育产业集群着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注重信息技术着眼,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从扩大对外开放着眼,加快吸引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着眼,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眼,拓宽老工业基地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哈尔滨市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还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投融资偏低等问题,因此,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源头培育、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从而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政发[2011]1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对于我省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求发展,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丰厚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