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是马克思应用劳动价值理论考察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创立的两个科学概念。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国别价值由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根据马克思的国内劳动价值学说:一国商品的价值(即国别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在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李硕 《甘肃理论学刊》2002,(5):80-80,F00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基础课程 ,内容庞杂 ,涵盖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及实践经验。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以供学习参考。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指出 :在世界市场上 ,商品的价值即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样同一种商品就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尺度。在国际交换中 ,以国际价值作为等价交换的标准。以此推论 :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用一个工作日的国别价值就可以交换…  相似文献   

3.
袁欣 《理论月刊》2003,(11):130-131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该文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的转移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各种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将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资本论》第一卷第57—58页)为了计算商品的价值量必须将复杂的劳动还原为简单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大于简单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造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这种区别的原因何在呢?《政治经济学辞典》和各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原因在于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并且在学习和训练期间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资  相似文献   

5.
要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需要从劳动的私人性质和社会性质、商品的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中来认识商品价值的形成与劳动的关系,需要将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力因素考虑进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源泉认定范围。在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原则之下,以社会劳动来确定具体商品的社会价值时就出现了"自然力价值化"和"人力劳动非价值化"这两种现象。价值化的自然力形成自然力剩余价值,成为技术先进企业大量剩余价值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商品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分析对象①,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为构架,以哲学价值理论为分析方法,论证“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挖掘马、恩关于效用对社会劳动耗费价值起折算作用的思想,提出简单明了的商品价值量等式,即 V=a·L(V代表商品价值、L代表社会劳动耗费价值、a为效用对社会劳动耗费价值的折算系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长远发展、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统一提供价值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1,(10):19-22,23
(1)劳动创造价值,是在活劳动与非活劳动因素的结合中实现的马克思在强调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指出:“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马恩全集25卷)。这就是说,可变资本或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要以不变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参与为条件,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现实的活劳动与潜在的非活劳动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基本的论述:“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实事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的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在这里,劳动生产力不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表述得明白无误。问题在于,马克思在谈到超额价值的形成时,却作了与这一原理似乎相矛盾的另一论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中,逐步形成了“宽派”、“中派”、“窄派”三种不同观点。目前,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问题只集中在:哪些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哪些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似乎只要将生产劳动的内函界定清楚了,就会毕其功于一役。其实,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本质的一个必要步骤,笔者以为,这种二分法已经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生产商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许莉 《新东方》2007,(10):12-14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的各个国家的国别价值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不仅揭示了影响国际价值的基本因素,而且揭示了国际价值实现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深  相似文献   

11.
理论是现实的抽象和升华,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劳动产品、商品及其价值的创造是最基本的范畴和命题,结合现实的需要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实质,必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劳动,即劳动是劳动力有目的的使用,只有坚持这种理解,才能使劳动产品和商品的范畴得到拓展,进而在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的观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13.
信息商品价值生产与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生产是不能划等号的,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目前。国内信息情报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混淆二者的区别,认为信息商品不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否定信息商品价值量。信息商品价值量关系到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关系到信息商品经营,有必要探讨清楚。一、信息商品生产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信息商品生产既包括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生产,又包括信息商品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价值生产所耗费的是抽象劳动。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怎样劳动、劳动什么的问题,关系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收入和财富源泉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5.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劳动的必要性 ,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前提 ;市场供求关系从实质上讲是社会劳动的供求关系 ,它影响劳动的有效性 ,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 ;市场范围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范围。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五个创新点:(1)劳动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各行业劳动量和价值量占社会相应总量的比例变化保持一致。(2)社会平均养育费决定复杂劳动力价值大小差异。(3)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劳动力使用形成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消耗劳动时间,使用劳动力提供劳动时间,这两部分劳动时间都是用劳动力生产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4)在两大部类基础上,把知识、劳动力和服务等非物质资料界定为第三部类,研究三大部类结构变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有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需求变化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各部门利润率变化具有非平均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从而凝结于每件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越少,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小。而商品的价格——我们通常说的物价,它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商品的价值越小,其价格也就越低。可见,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商品虽然经过了市场,但是没有交换成功,即卖不出去,那么,它们还是商品吗?它们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生产它们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商品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含义。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不成功(包括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被资本家毁掉)的商品,由于它们最初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时都消  相似文献   

20.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