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冷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出人意料地终结了,它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两国的矛盾与合作等方面来论述冷战结束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一、冷战结束使中美两国关系的原有战略基础遭到破坏,新的战略基础尚未形成 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之一是结盟反苏。苏联集团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冷战对手,使中国消除了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中美两国同时发现,双方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切地需要对方了。主导两国关系的因素不再是第三国苏联,两国关系将呈直接的互动关系。由于两国…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关系互动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  相似文献   

4.
媒体在形容中美关系时,常用的词汇是稳中有变,跌宕起伏。回顾2011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一特征亦未改变。胡锦涛主席2011年年初的访美被两国一致定义为成功之旅,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与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实现了互访,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访华也很成功。但是,在这种大体上的友好气氛之下,损害两国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克林顿打破外交惯例,在白宫主动提前来会见张万年1998年9月12日至22日,在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的丈夫冀朝铸:中美关系的见证人汪向同编者按:冀朝铸同志是我省汾阳人。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在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过程中,他既是历史的见证人,又是开拓者之一。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刚刚结束对我国的成功访问后,本刊特编发此稿,以飨读者。冀朝铸早年在美国读中学...  相似文献   

7.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军售活动不断升级,不时引发中美关系剧烈动荡。中美关于最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存在分歧,致使两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严重对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中美台三方的利益,但这一前景需要三方都切实作出努力为和平统一缔造条件。美国的对台军售政策只会危害这一前景,这正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由缓和最终解冻的原因,是出于两国各自的利益汇合。这里面既有美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也有中国谋求两国关系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1944~1949年阶段)的白皮书,严重打击了国民政府士气,并使两国关系降到二次大战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由缓和最终解冻的原因,是出于两国各自的利益汇合.这里面既有美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也有中国谋求两国关系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中美关系今后45年如何发展?需要我们深思,也需要两国领导人作出政治决断,拿出历史担当。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6月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动荡不定,起伏不断,作着“摩擦”、“危机”、“改善”、“高潮”的周期性运动。迄今为止,中美关系已经走完了五个波动的周期。目前正处于第六个波动周期阶段。一、中美关系已经走完的五个波动周期第一个波动的周期(1989年6月~1992年初):1989年6月5日和20日,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对华五项制裁措施,使两国关系跌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由于当时苏联没有消亡,中苏关系自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以来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内的反华声浪,也使美国政府在进一步采取对华制裁措…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因素已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利益基础。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与减震作用。但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历来受到政治与战略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克服或降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经贸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利益基础经济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乃至建交之初只是双边政治和战略关系发展的一个附属物,战略需要是促成中美关系解冻并最终建交的…  相似文献   

14.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前夕,现任美国总统布什选在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同一天,再次来到中国访问,有力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向前发展。但综观30年来,应当说中美关系在广泛的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为维护亚太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两国关系走的是一条波澜起伏的曲折的道路。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些什么规律可探寻呢?笔者在这里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从而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使两国关系退到了25年来的最低点。由于美对华实行的政策遭到失败和在全球显得孤立,美国政府进行了反思。去年5月克林顿在美国发表讲话,表示要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11月到澳大利亚访问又重申这一政策;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机,举行了会晤,商讨两国关系如何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把中美关系推上一个新的里程。去年下半年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这些接触,使一些曾困扰两国关系的问题相继取得共识和得到缓解。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中美经贸摩擦引发舆论场关于中美关系的种种论调。中美建交近40年,两国关系一路走来,始终在跨"坎"过"关"前进。把握现阶段的中美关系,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与眼光,更要有定力与耐心。我们要认清美国对华政策"接触"中之"遏制"。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两国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往迅猛扩大,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30年前,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第一个联合公报,即著名的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世界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两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各自调整外交政策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致使两国交往隔断了22年。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争夺激烈,美国深陷越战泥淖,急于脱身,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谋求与中国改…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双方又有结构性矛盾,但两国关系几乎达到了30年来的最好水平.这是由于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不同,中美密切的经济依赖成为双边关系的驱动力.中美关系固然与全球化时代条件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优势.然而,经济上密切的相互依存,在加强中美关系的同时也导致了摩擦与分歧,从而成为新的矛盾根源,即贸易、金融和文化的持续全球化进程,刺激了经济民族主义,这在近年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