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薇薇 《学理论》2012,(10):103-104
文化是乡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乡村文化的现实困境,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加大人才支持和走产业化道路几个方面来解决现有问题,为实现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以农耕文明为主滋生起来的国度,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了乡村文化的"失衡",引起乡村社会发生着"四大转变",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重新"整合"."文化整合"为中国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文化的形成,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制约。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形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1.自然环境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萌生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乡民生活在乡村,同土地打交道,以与自然界的交换和交流为职业,自然环境对乡村文化的形成就更显得重要了。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传统乡村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疆域广阔,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比较温和,降水充足。这为乡民的生产和生活奠定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密不可分,乡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和扬弃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的乡土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存续的基础;乡土化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发展相对缓慢的乡土社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庇护。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在乡村"的要义,才能明白"乡愁回归"的社会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真正坚持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郁大海 《学理论》2010,(14):16-17,158
乡土社会衍生传承了各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生活形态,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魅力特质,是乡土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式微是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文化割裂和文化体制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制度供给和培育新的乡土文化入手,重构乡村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王立云  杨萍  连永新 《学理论》2011,(13):52-53,70
拟从早期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中的"万物平等"、"惜生爱生"、"天人合一"三个方面阐述后世主要生态伦理思想对这三种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萌芽奠定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它在整个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史上起到源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民流动的大规模进行,乡村关联开始逐步加强,使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文化和以传统乡土文明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开始了接触、碰撞和融合,从而产生了城乡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本文试图找出城乡文化冲突的矛盾点,并提出融合方案,以期为城乡文化的发展提出一些借鉴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  相似文献   

8.
正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随着乡土社会变迁,新乡贤文化能否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特别是能否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新乡贤文化的内涵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张碧波 《学理论》2008,(20):60-64
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思潮与行动,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在一超独霸的格局下国际政治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均陷入生态危机。我国提出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战略决策正源于我国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政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构成我国生态学体系。文中考察了和谐观念渊源于中华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等现代化力量的强力作用下,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的持续消解,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历史地进入实质性的解构与重构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命因子激活,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恢复乡民的文化自信力和创造力是促进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现代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具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认识方法、思维模式、价值导向、流转机制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其和谐文化特质。在现代中国语境下,可以从融通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因子、整合中国现代和谐文化的创新成果、争取中国未来和谐文化的生态空间等方面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特质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种特定文化,其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如农村的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发展和繁荣乡村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Kidult现象是当前流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之一,此现象可追溯到古代的"赤子"道德和情怀,它本身有久远的文化渊源和社会传承,并且在现代社会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本文从现代媒体传播与大众消费文化背景、后现代文化影响以及文化分析中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视角等方面对kidult现象进行了文化解读,阐述了现代kidult现象产生发展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华 《理论探讨》2005,(4):168-170
当今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现时代和未来时代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建立新型的人地关系,其根本依托是文化进化.新型人地关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进化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应当以"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基因,遵循人类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化模因的传播、渗透和先导作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气候,从而将新型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发展观逐渐落实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现象并不是一场虚热,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政府和民众共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已进入了现代社会所有的、主要的、正规的社会主体,政府、媒体、学校、社会组织、社区、职场等社会主体弘扬和复兴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为各有不同。不过,当前的传统文化复兴还没有达到"创造性转换的高度",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9.
徐学福 《理论视野》2004,(5):43-44,46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指导方针。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要真正把这项方针贯彻到底,不仅要求各项具体文化事业紧密围绕“先进”二字作文章,多出具有社会发展导向性的催人向上的文化精品,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有机体中着力营造先进文化生态系统,建立先进文化生态链环,造就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导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一、营造先进文化生态系统的理论假定 生态本是生物学概念,是指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互补互摄、对立统一的有机自然系统。生态的形成既是一种适应,更是一种选择。把生态概念上升为哲学,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