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岁末年初之际,记者乘火车出行,卧铺车厢里人不多,但是却接连遇到了身份很有意思的“三大员”:打假员、订货员、要帐员。打假员这是某著名电池品牌企业的两名男性员工,看上去他俩相当精明,聊天中我得知他们供职于企业专设的“打假办公室”,就奇怪地问:“企业有必要专设一个打假办公室吗?”他们马上说:“当然。像我们本来是市场部的营销骨干,也正是在我们几年的努力下,使品牌的认知度大幅度提升,而各地假冒产品也随之而生,以致有的时候打假倒比营销更为紧迫,于是老总又把我们调来专职打假。”我问:“这次出来是做什么?有具体目标吗?”他们说:…  相似文献   

2.
生与死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意大利故事。一位神父走到三位正在烈日下工作的石匠面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4.
放学后看到当天值日生都在认真做值日,只有小王同学在走廊上看英语书。我问他“:你怎么不值日?”正在擦窗户的值日组长马上说“:小王做值日要么什么也不干,要么提上一桶水就回家了。”我问小王是否有这回事,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志在扫除天下,要做就做大事,扫地擦桌子这么小的事  相似文献   

5.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6.
1993年底,北京大学的学生成立了爱心社。他们提出“奉献爱心,社会温馨”的口号;他们奉行“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的准则;他们强调踏踏实实做实事;他们提出的“自爱、爱人、爱环境、爱国家”的倡议已形成了统一的志愿者行动计划。在爱的传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由70名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最高的需要是积极性。因此,激励是一种鼓动,是学会如何让别人去做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它是你每天都有动机又有行动保持高水平内在动力的能力。“一个经理人必须是一个能激发起员工动力的人,这样他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感觉、行为和需求。经理人需要了解人们的优点差异,并针对每个人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做出最佳  相似文献   

8.
互动平台     
<正>金钱难买员工心编辑同志:你好。一位私营企业老板前些天向我叹苦说:“如今的员工不好管,个个跟钱过不去,再多的钱他们也没满足感。”我问他为何发出如此感叹,他向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企业订单交货期很急,我让员工每天加班8小时,并给予3倍的加班工资,可员工们不仅不肯干,并向有关部门告状,你看看,这些员工真不知好歹!人们常说,员工要把企业当家,要爱厂如家,这些员工根本就不把企业当家看!”  相似文献   

9.
一次去广播电台做“耳聋防治”的节目佳宾。主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那里半年也见不上妈妈一面的聋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一回答。主持人突然问:“您说聋孩子和健全孩子相比您更爱哪一类孩子?”虽然当时做了回答,而且我也确实认为聋孩子更让我挂念、喜爱,但爱他们什么?为什么爱他们?确实没理出个头绪。回到家,又想了很长时间,和聋孩子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天,我去看望一个刚3岁的聋儿。当我站在马路对面正准备穿过时,无意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管理能力低下的领导者约占管理层总数的60%到75%。很多领导人不但不能激励员工,当发现员工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时也不能帮助他们改正,更无法让员工同心协力做好工作。还有很多高级领导者相当“自恋”,他们不屑于任何批评,还看不起提出批评意见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与其坐在老饭椅上运筹帷幄,我更喜欢到现场与员工们一起工作。如果每个人都参与进去,一定能大大加快进度。看着他们做事我就着急,恨不得亲自动手帮助他们。我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妥吗?  相似文献   

12.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有一天,建筑老板到工地上去,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两个工人在搬砖块,一个工人表情呆板、动作机械;另一个工人吹着口哨、干得起劲。他就上去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在做什么?”,头一个没好气地说:“我还能干什么?我在搬砖头啊。”  相似文献   

14.
在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厦门工地,如果你问:工会是什么?大多数已经加入项目部工会组织的农民工都会告诉你:工会就是我的家。观念的转变:“我要入会”厦门纳潮口大桥项目部是个管理型项目部,有正式员工52人,外来协作人员却有五百多人,施工高峰期近千人。这些外来人员大多数来自河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农村,其中与项目部业务关系相对固定的作业队伍有三个,相对稳定的农民工二百多人。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农民工,与项目部员工一起长年奔波在外,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对工会来说,首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鲜词,新鲜事。因为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缘故,我一直关注这个群体,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生存发展。去年,我曾经独自一人列枫桥、浣东街道等地做了一次走访,平静地与“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和地与他们对话,希望从简单的沟通中,走进、走近他们的心灵,解读、品味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做点什么。事实上我身单力薄,能力有限,自然做不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次“调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来宾市兴宾区以"一迎双争"为主题,自觉践行"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时间为节点,在全区组织系统建立"日、周、月、季、年"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标兵队伍"和"模范部门"。"每日问思"常态化,理清思路。按照"内修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在组织系统内部创新开展清晨"六问"静夜"六思"活动。清晨"六问":一问昨天的工作完成了吗?二问今天的任务是什么?三问今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四问今天的工作如何安排?五问今天的工作如何高效运转?六问今天的工作如何避免出差错。静夜"六思":一思今天工作完成了吗?二思今天工作完成不了的原  相似文献   

17.
从壬午进入癸未 ,我虚岁也进八十九了。再过一年就是九十。四书五经中的“一经”———《礼记》的“王制”篇中有这么一句 :“五十杖于家 ,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 ,八十杖于朝。”“杖于朝”就是可以拿着手杖到周天子那里去。人到八十 ,就有另外一个说法 ,“杖朝之年”。在《礼记》中接着的一句是讲九十岁人的。“九十者 ,天子欲有问焉 ,则就其室 ,以珍从。”这就是说 ,这时候他不用出门上朝廷。周天子想问他什么问题 ,向他请教 ,就要到他的房间里去 ,而且还要随身带着珍贵的礼品。再过一年 ,进入甲申 ,如果领导人想找我问什么的时候 ,我就…  相似文献   

18.
每事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教学工作大有好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用的是“三问”,即直问、追问、补问。直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主要讲的是基本概念,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如,什么是宪法,什么是法律,等等。追问,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追根问底,说明道理,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有哪些基本特征,等等。补问,就是对没有说到“底”的问题补充提问,  相似文献   

19.
窦铮 《前进论坛》2010,(3):33-34
今年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0周年华诞。回想八年前,我进入农工党四川省委会机关工作,有朋友问我:“参政议政是做什么的?”我虽做了回答,可他仍似懂非懂。如今,数千个参政议政的日日夜夜已经过去,而那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情景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同志问我,你做了几年组织部长,有什么交代没有?我说有一点。今后我不做这个工作了,彭真同志做这个工作。他问过我,你有什么交代?我说:有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党表,多少小册子。这是在少奇同志房子里交代了的。现在不讲这个,讲另外一个交代。我感到我有责任,把我所看到的一点,在这个代表大会上向各位代表讲一讲。 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就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