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间文学艺术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上位概念,与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相区别,民间文学艺术还包括了民间文学艺术的母题民间文学艺术素材。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则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上位概念,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只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中具有作品特征的那部分民间文学艺术。因此,法律意义上的民间文学艺术是指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而不是民间文学艺术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这样的定位既避免了将民间文学艺术的母体素材纳入保护范围,使得保护范围过于宽泛且不利于操作,又避免了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范围限定为作品,使得许多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活动形式、民间习俗等)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的冲突,涉及到“个人与社会”、“宗教与权力”的辩证关系。运用禅宗的缘起式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多元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云飞 《人民论坛》2012,(36):156-157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面临诸多困境,如饱受性骚扰的困扰、婚姻家庭面临危机、维权意识淡薄、身心健康受损等;究其根本,留守妇女维权困难、配偶权未被法律明确承认且适用范围窄等是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具体保障上,可以从立法打击性骚扰、承认并保护配偶权等方面来保护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4.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5.
邪教组织的基本特征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所谓第三次“新宗教”热。其中一部分奉行神秘主义和反社会的教义和反传统的伦理道德,打着“消灾驱魔”的旗号,人为制造灾害。大多数国家都已把走向极端的宗教称为邪教。并认为,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的名义,歪曲宗教的教旨、教义、教规,是非法建立的不为国家法律所承认的所谓宗教组织。从世界范围看,邪教组织的基本特征是:1、教主盗用宗教的某些形式,自封为超自然的“神”。正规宗教的信奉对象都是虚幻的、超越人类和自然的神。无论是“上帝”、“真主”或释迦牟尼,都…  相似文献   

6.
曾荇 《求索》2007,(10):102-103
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属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渊源、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如何构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新模式等方面的探讨,以期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不利个人信息是指对公民人格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信息,如犯罪纪录、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纪录等.这类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应否受到法律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在理论上存有争议.探讨这一问题对于保护特定群体的人格利益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专制皇权,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只有依靠专制皇权的承认与推崇方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反之,则会在专制皇权的打压之下日渐没落甚至难以为继。回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发展过程,专制皇权决定着民间信仰的兴废存亡,民间信仰沦为专制皇权的附庸,成为封建帝王除却儒家经义与正统礼教之外教化万民、巩固统治的又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工具。故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建构呈现出鲜明的服从于皇权、服务于皇权的世俗政治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就应该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简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在政治上向宗教宣战,反对用行政命令或粗暴的手段去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目的是团结信教群众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因为宗教信仰自由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既承认公民有宣传和接受科学世界观的自由,也承认宗教信仰者有信教的自由。这两种信仰都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为了尊重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各自的权利,互不伤害,宗教活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和场合进行。一方…  相似文献   

10.
卢家银 《前沿》2014,(3):75-77
与其他国家类似,佛教国家也主张对亵渎宗教的言论进行法律规制。在立法上,泰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三国普遍禁止侮辱宗教领袖、扭曲宗教教义和嘲弄宗教习俗的言论;在司法上,这三个佛教国家均会对亵渎宗教的言论予以较轻的刑事制裁或一定程度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既能保护佛教免受亵渎,也能为其他宗教提供同等保护。出于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三个佛教国家对亵渎宗教言论日渐宽容,亵渎宗教类法律较少被动用,已呈现出一种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8)
藏戏是链接社会情感、宗教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了文化的民间性与传承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有所区别的是,“真实性”与“整体性”意味着不能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社会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整体性取决于其民间传承性。因此,法律在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顺位处理上应优先考虑传承性,以确立族群文化认同来实现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蔡华 《前进》2003,(4):29-31
一、法治的民间基础的涵义及其重建的必要性法制的民间基础是指来自民间的法制力量,具体包括百姓是否有法治的愿望和要求,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是否有护法、用法的精神,对法律的看法和评价,百姓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感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有法治的文化和土壤。从中国的历史看,由于受“人治”、宗法族制、等级观念等的影响,法治的民间基础也是十分脆弱的。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虽然已经写进宪法,但是如果认为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法治就会很快实现,那是幼稚可笑的。要真正地实现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实的法治的民间基础。二、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3.
民间融资作为国家正规金融渠道之外的一种融资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由于法律在民间融资的认定、保护、规范和引导方面存在缺陷甚至冲突,使得民间融资游走在法律边缘,集合法性与违法性于一身,妨碍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正确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4.
道教形成的社会层次,我国学术界几乎都一致认定是从社会下层——劳苦大众阶层兴起,然后才成为官方宗教的。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序言中就断言:“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最初的重要发展阶段,即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的时期。”对此看法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道教作为一种以追求长生久视为主要目的的宗  相似文献   

15.
法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求索》2010,(6):135-137
法与金融理论将法律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及其实施效率作为影响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一国制定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力的问题,而健全法律体系和提高司法独立性需要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其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强化私人产权保护、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政府监管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以替代或补充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最终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根据十六大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绍旺 《求索》2012,(2):138-140
民间高利贷是由于民间藏有大量闲散资金而银行存款利率较低和银行紧缩政策所致,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对民间高利贷不予以保护,但是由于民间高利贷处于国家信用控制和监管当局监管之外,国家金融法律制度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民间高利贷呈现出由个体行为向公司行为的趋势发展。本文从对域外民间高利贷规制考察中发现,虽然域外法系对民间高利贷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其并没有将民间高利贷作为一种"地下性"行为认定。因此对于我国学者提出的民间高利贷是非法经营罪、民间高利贷需要通过在刑法分则中增设"职业放高利贷罪"来规则等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20.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统一战线宗教工作更加有力落实宗教政策,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统一战线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是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和传统节日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各教派、各宗教团体、各宗教活动场所都能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开展各项宗教活动,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