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经注》作为一部地书,虽然并非专门记载金石文献,但其著录金石文献极为丰富,其中尤其是于卷二十八《沔水注》、卷三十一《涢水注》、卷三十五《江水注》等卷中收录了汉晋时期荆楚地域七处古碑,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著录荆楚地域汉晋时期七碑予以集录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相似文献   

2.
靳永 《青年论坛》2005,(2):134-136
金石之学奠基于宋而复兴于清 ,影响清代学术和艺术者甚巨。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原因有三 :统治者文武并用的文化政策引导、统治者个人情趣的刺激 ,考据学发展的刺激。清代金石学研究的对象广泛 ,程度深入 ,方法缜密 ,分科细致。就目前看 ,其著述可分三大类 :刻石、吉金、其它(如钱币、玉器等 )。清代金石学对书法学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傅元琼 《求索》2012,(6):118-120
《曹全碑》题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对碑刻文字的笔画特点及书法艺术的考察,一是将其视作补证经史的工具。对《曹全碑》题跋最多的翁方纲将其"鉴赏之考订"的主张置于题跋中。翁方纲研究金石,立足于金石学本位,重视考订,但并不将其视为经史之学附庸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它也反映出"鉴赏之考订"的提出与实践在促进乾嘉时期学术兴盛多元化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行旅可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余处,在地域范围上包罗南北,甚至涉及域外,其中于卷二十八《沔水注》中集中收录了汉魏时期荆襄地域十一处石刻文献,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所徵引荆襄地域十一处石刻文献分上、下两篇予以逐一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相似文献   

5.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4,(20):60-60
正(1881—1955年)马衡原西泠印社社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浙江鄞县人,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书法篆刻家,毕生致力于经史、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推动了中国金石学向考古学的过渡,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马衡的书法实际是其考古金石学的一种延伸,因为在传统学问中书画金石、史学经学都相互浸染渗透。相对于马衡的学识而言,书法实在可说是治学之余的  相似文献   

6.
《春秋》2018,(2)
正近日,由日照市岚山区政协编辑的《岚山金石集》一书出版发行。岚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石刻如粒粒珍珠。为保护留存这些珍贵的石刻艺术,岚山区政协组织专业力量对区域内现存的重要古碑石刻进行了发掘、收集、抢救、整理,共拓碑80余通,形成拓片120余幅,又精选"北方学者君第一"许瀚的部分金石题跋,整理编纂了《岚山金石集》一书。该书分为摩崖画像石刻、铜器砖瓦铭文、人物先茔碑志、寺庙庵观碑刻  相似文献   

7.
汉孝子董永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汉代,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1987年4月。由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数十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董永论证委员会,经过缜密论证,确认汉孝子董永故里在山东博兴。有关董永的最早记载,见于山东省嘉样县武翟山东汉武氏墓群武梁祠石刻。石刻画面上董父坐于一轮车上指点董永劳作,董永则手执农具,回首观望其父,身旁刻有“董永,千乘人也”。这就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千乘城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  相似文献   

8.
《春秋》2021,(5)
正近日,昌邑市博物馆编、昌邑市博物馆客座研究馆员吕金成主编的《封万年砖跋文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封万年砖跋文集》以考古学与金石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汉封万年砖的著录、年代、形制、功用、"封万年"印式、含义等进行了综合考证,是当前对汉封万年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6,(3)
正清宣统元年年初,署山东提学使湘潭罗正钧奉学部令,倡建山东图书馆并附设山东金石保存所。正如罗正钧所言,"山东乃圣人桑梓之邦,为我国数千年文物所自出。经师之传注,衣被士林;金石之留遗,甲于寰宇"。12月16日金石所落成。自此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山东金石保存所一直附设在山东图书馆内,由坐办或馆长兼理,承担调查、搜集、收藏、展览等功能。在近半个世纪中,为山东金石文物的收集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王献唐(1896-1960),号凤笙,山东日照人。幼承家学于山左名贤许瀚,先后就读于青岛礼贤书院和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建国前,曾先后  相似文献   

10.
隋唐五代时期石刻的发展空前繁荣,从铭文内容上看,多引经据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自其产生之日起,对中国文学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五代石刻中亦大量引用《诗经》。从石刻铭文的内容看,风格多庄重典雅,行文中引经据典。识读这些材料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语言文字、词汇使用状况等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巴蜀学人的文字学研究,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肇始于西汉时代的司马相如、扬雄,著述内容摹仿秦代的《苍颉》而成文。此后历代绵延不绝,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唐五代两宋时较有成就,在石经文字、《说文》六书、隶体文字诸方面都有涉及;而在元明时代却处于相对低落状态,仅杨慎一人对《说文》、金石古文、经籍文献文字进行较广泛的探究,其成果值得称道,其余学者则无甚建树。  相似文献   

12.
一、昆明鸣凤山金殿《云南金石目略初稿》卷二著录:“《鼎建太和宫记铭》,云南巡抚晋江陈用宾撰,经历施善教书。高一丈二尺,广四尺,文三十九行,行七十字,正书。万历甲辰岁(三十二年、公元一六○四年)春正月立。今在昆明县鸣凤山金殿。见拓片。用宾所铸铜殿规制宏丽,重可数十百万斤。《志》载: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巡按张凤翮移之鸡足山,此为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年)重铸。愚意如此重器,何能迁动运之,历十余日程,登数  相似文献   

13.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又字风笙,晚年号蓼园。山东胶州人,因避捻军之乱,于咸丰十一年(1861)随父母迁到潍县定居。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仕途顺利,曾任编修、湖南学政、侍讲、侍读、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职,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近代著名的元史学家。擅长写人物评传的作家王森然先生评价柯劭忞:“凡经、史、词章、小学、天文、历算、金石,无不精通”。柯劭忞一生著述很多,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元史》、《春秋谷粱传注》、《蓼园诗钞》、《续诗钞》等,还总纂了《清史稿》,而其最大的学术成就是他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弯长乡的博什瓦黑地方,于1958年发现一组石刻画像。1982年4月凉山州文化部门组织本州以及北京方面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往调查,基本弄清了这一组面积达440平方米石刻的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总第4期上,发表了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组(黎家芳执笔):《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在凉山彝族聚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书法家钱泳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书画家顿长彬先生通真、草、隶、篆、行各书体,精于行草和楷书,尤精小楷。竖看中国千年书法史,书法名家如群星耀于河汉,数不胜数。而小楷大家却寥若晨星。顿先生的小楷精品脱颖而出,为世人瞩目,几与古人比肩,被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誉为"中国现代第一楷",中央电视台书画家协会和"印象中国"也表示赞同,并在《印象中国》收藏版刊出,我认为顿先生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阮元(1764-1849)在《泰山志》序言中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登泰山如登天,登天的路也是一条石刻的长廊。参差错落的石刻,或记载泰山的庙宇,盘路的兴废,或记载帝王祭祀  相似文献   

17.
征订启事     
正《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37-1481/D,国际刊号:ISSN1008-7605,双月刊,国际标准16开,148页码,四封彩色印刷。《学报》发展于1985年创刊的《青年工作论坛》,199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在全国公开发行。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报》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青年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端方是满洲正白旗人,出身好、血统纯,其位也爬得高、升得快。由工部主事官至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再任南北洋大臣——这样的从政简历本无甚可奇,奇的是他还是个“学者型领导”:在官界他是学者,在学界他是官人,人物辞典里称:“精金石学,收藏甚富,有《甸斋金石记》。”  相似文献   

19.
沈德理 《新东方》2014,(2):77-79
<正>2013年即将过去的时候,读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张朔人厚重大著《明代海南文化研究》,前看后看,深感其分量。取其《结语》部分中的"文化自信"一语,谈一点学习体会。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中国文化经典《易经》中解析的文化是这样的:贲卦,山火贲。"贲"含有白色,以及日光的意思,引申义即是"光明",还有"大"的意思,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20.
征订启事     
<正>《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37-1481/D,国际刊号:ISSN 1008-7605,双月刊,国际标准16开,148页码,四封彩色印刷。《学报》发展于1985年创刊的《青年工作论坛》,199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在全国公开发行。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