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时事报告》2014,(1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行政扫描     
正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是高度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发展进入一种新常态,法治建设打开新局面。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在路上,我们有理由高唱法治中国的舂天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韦瑾 《中国人大》2014,(21):51-5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人大要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作为重要任务,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7.
袁曙宏 《当代广西》2014,(22):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相似文献   

8.
吕忠梅 《世纪行》2014,(11):13-1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系统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思想和重要理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集结号,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以"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相似文献   

9.
洪鸿  章涟漪 《台声》2014,(11):20-2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4,(23):19-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的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治思维的基本趋势是通过法律增进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公共福利,消除不平等、歧视、贫困,保障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报告均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以史为鉴,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汪习根 《当代广西》2014,(22):14-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表明,我们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宪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缘起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出现了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分野。从历史上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和法治体系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3.
涂崇禹 《政协天地》2014,(12):37-38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随后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吹响了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号角。那么,何谓"法治",又该如何以史为鉴、以它山之石为鉴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呢?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并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监督、确保宪法法律实施的重大任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监督就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法律文本真正变成社会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此意义上,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的根本保障。而法治监督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去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出台贯彻落实《决定》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法治江苏作出了全面部署。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方向和路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所在。检察机关要找准突破口,做到有的放矢,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依宪治国。《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  相似文献   

17.
詹立风 《群众》2015,(1):38-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一体建设”。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县情,紧贴民需,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夯实法治中国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8.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汪道胜 《政策》2015,(2):30-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着普法依法治理、推进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能,担负着政府和社会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必须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新战略、新部署,准确把握法治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报》2014,(24):20-22
一、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精神是什么?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