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匡利民 《学理论》2009,(19):60-61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是错误的。我们既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体化关系、对象性关系,对自然的过分攫取会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遵循客观规律等重要观点的同时,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和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等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3.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刘媛媛 《学理论》2010,(22):42-4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建立的标志。在这部著作中,确立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并对此前提和出发点进行了分析。此著作基本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把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且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为唯物史观的最终创立奠定了基础,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人"的论述,对中国的现代性构建,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对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文玉 《学理论》2012,(28):29-30
马克思和王海明对国家是什么都作了比较明确的分析论述,两者在观点上大相径庭。马克思强调国家的阶级性,而王海明则强调国家的社会性,两者的观点各有侧重,却都有失偏颇。本文意在找出两者的不足,重新整合论述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功利主义的历史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物质利益的基点上来把握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嵌入了历史前提;对功利主义的理论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物质生产来把握人的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现实基础;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造成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分离的视角来把握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明晰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就是人们对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建设,是创立新的生产关系,完善适时的生产关系,淘汰过时的生产关系的一个过程。社会建设的主体是国家,是集体,但更是社会自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建设也可以理解为全社会进行的建设。根据社会包含的三个关系,社会建设也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即,人与人关系的建设,人与自然关系的建设,人与自身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集体主义原则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集体主义原则创新的内容有:在价值取向上应强调集体与个体权利义务的均衡对应;在集体与个体关系上应重视集体对个体的责任和人文关怀;在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应增添集体对社会的应有责任的内容;在实现方式上应肯定利益调节式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唉米尔·杜尔克姆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他这里强调的是集体意识的作用.他认为,在传统社会里,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两种意识,即每个人的个性和全社会所共有的集体意识.一旦社会的集体意识建立不起来,就会出现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社会解组",即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而使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指通过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以及行为规范的实行而进行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蒋一苇在著名的《经济民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的两次解放。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把劳动者从封建的人身依附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的第一次解放”;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集体组织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人由“个体人”转化为“集体人”,将是“人的第二次解放”。今年3月,他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如果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是否由于生产、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发展为以集体为本位的新的人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变迁的总体趋势是,在价值取向上,从注重理想向注重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社会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这些变化中,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成为社会运作的重要驱动力和中心,这一特点在民营企业青年就业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民营企业,青年员工的公平意识、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9)
人的主体性发挥推动社会的发展,反过来,社会在其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对人的主体性发挥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主体性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主体性的关系,重点论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双重影响:一是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对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促进功能;二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异化与社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人的主体性发挥;三是在结尾处对如何将社会发展对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影响转化为再前进的动力源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5)
芝加哥学派提出符号互动理论,错误地把传播看成是人类关系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需要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动力之源,交往动机的本质是生产,交往首先是生产活动的前提,同时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交往,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如何交往,又是由生产决定的。交往和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归根结底人类关系的本质,就归结于人的经济交往动机。研究人类关系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厘清"传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展对"传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中飞 《学理论》2009,(24):1-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思辨的人的超越,通过对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问题,为科学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学者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系统地阐述了阶级意识在历史进步与当代社会有效发展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延续与发展,卢卡奇基于阶级意识的视角来消解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及共产党人将阶级意识形成一种道义的力量。从对卢卡奇阶级意识下的物化对人的生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与分析。人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思想层面多角度的被技术物化,深刻剖析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消解解放人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社会这一论点,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澜 《学理论》2013,(30):43-45,52
人类诞生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依存到矛盾对立的演变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把环境问题上升到社会高度,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三重本性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人在实践中将自身展现为三重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他从人的本性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两方面,把个人看作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把社会看作是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无限趋升的过程,这样,就由人的本性伸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深层觉解。人之谜、历史之谜在更深层本质上得到了澄明。  相似文献   

19.
从“人本主义”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为马克思确立科学的人学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对人性、人的本质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界定,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导致的是人的片面发展,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沈健 《学理论》2010,(5):39-40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对人自身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以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脱离了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变,这使马克思深化了对人的认识,把“人”“从天国拉到人世”,从而阐述其与众不同的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