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毛泽东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本文从他们诗词意境的表现上,赏析与探究他们代表作的异同。二人均有着开阔的胸襟,突显出英雄豪气的伟人气质,词境壮阔,极显崇高美。苏轼的代表作,豪壮奇绝。毛泽东的代表作,雄放高昂。各具魅力的词作,使之成为了各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读此词,都能给人以一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的畅快洒脱的感觉,这就是苏轼词作的豪放本色。如此优美的词作是源自词人的对月“把酒”,在酒的醉意中词人才情进发,催生出驰聘、瑰丽的情思,创造出似醉似醒、朦胧浪漫的意境,使词人的情感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偶然,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这一手法的运用,词人正是借用了酒、醉酒这一情感的催化剂,便更彻底地摆脱了拘束,尽显其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4.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黄州时期的抒怀名作。词作末句谓“人生如梦”,所表达的并非作者已洞穿世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借水、月之精神,表明自己对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之梦积极而坚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黄州时期的抒怀名作.词作末句谓“人生如梦“,所表达的并非作者已洞穿世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借水、月之精神,表明自己对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之梦积极而坚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贬儋诗篇中蕴含的“东坡精神”@李显根$浙江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9.
被贬惠州是谪居黄州生活的继续,苏轼在惠州时期的思想也是黄州时期思想的发展。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一方面他是出世的超脱的,另一方面又是入世的凡俗的,于悲凉中夹杂着释然,"身世两相忘"恰当地表明了他在贬谪期间高洁的志向和坦然的心境。偏远的惠州正因为它的偏远成就了苏轼,政治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窘迫并没有击倒苏轼,偏远反而使他远离了政治漩涡和政治迫害,宁静的生活使他益老弥坚,于青山绿水间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在惠州虽然只有短短3年,却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对惠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坡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试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酹江月”的含义张福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历来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首词中一些语词的含义和用法,如“羽扇纶中”者是周瑜还是请葛亮;“墙橹”,还是“强虏”;“故国”应作何解释;“神游”...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词怍大体可以分为咏物词、恋情词、羁旅行役词和怀人词四类,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颇受历代学者追捧。本文从词作中的标志性字词、意象、主体参与性、时间和空间地点转换的角度四个方面,对清真词的回忆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借以阐明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散文、诗、词三个方面评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学成就,并对照与苏轼同期其他文学名家的作品,突出了苏轼个人在文学上独到的造诣,通过文中对苏轼经典句段的简炼评述,对苏轼个人文学成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词论》是她创作理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分析《词论》论词六条标准,论述了其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从而折射出李清照在词作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后期的词话中对苏轼词颇多批评之意,而南渡前后期词话则对苏轼词发出了褒扬之声,百年之间,态度骤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词体雅化作用,社会风尚作用,逆反心理作用等几方面。这种转变也暗示了词体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历代艺术家和诗人无不怀着浓浓的乡愁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苏轼的四阕中秋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艰难的选择,透过词中执着的挥散不去的浓浓乡愁,我们认识了苏试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李煜素有"词帝"之称,他继承了花间派的词风,但又独树一帜,以独特的手法改变了词的表达方式。以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界,将李煜词分为前、后两期。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其词出现意象变化,本文主要从李煜前后期词作的意象对比来试分析其词创作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06,12(1):121-122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虽然梦窗词确实在文本方面为褒贬者提供了不少口实,对梦窗其人的研究也因资料匮乏而增加了研读梦窗词的难度,但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梦窗词的接受群体也是造成这种跌宕起伏状况的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受众入手,我们会发现,接受群体主观能动性也会有失偏颇,从而形成梦窗词接受过程中人为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8.
梦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大量出现 ,成为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重点对晚唐五代词梦意象的生成背景、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进行了考察 ,梦意象的文本解读为认识晚唐五代词的艺术特性和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王碧山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不容抹煞的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现代人对他却颇有微词,当代人很少注意他.本文从咏物以托意、词中的意象、词的章法结构、典故的运用等方面考察其沉郁深婉的词风特征及形成,以期揭示出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柳永、苏轼词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