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一直想看看重庆渣滓洞,早年在看了《红岩》小说以后,特别是又读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后更是希望亲眼目睹这个著名的“魔窟”。这一愿望直到新世纪才得以实现。江姐、小萝卜头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了,我这里要感叹的是一个烈士和他的母亲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我想,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2.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17,(10):44-46
市里要起引领作用,出思路,出举措,给各县区一个交流的平台,方便他们做好具体工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九江市残联工作7年的时间,应该对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有很深的了解,您上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刘芸:(以下简称刘)我们的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最直接的一个就是人员少,事情多.我想在无法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必须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3.
作家白桦曾因其作品《苦恋》受批评,白桦接受了,但认为某些指责是误会。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白桦说:“最后怎么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说是一个不爱国的呢?这个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误会。比如说,当时最有名的一句话叫做‘你爱祖国祖国爱你吗’这样一句话,这样一句话应该说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从那篇评论员文章开始,然后特别是黄钢的那篇文章加以阐述,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说这样的话,这是一个误会……我是写一个很痴迷的爱国主义者,他女儿下面有一段很激动的话:爸爸,我知道您,我太知道您了,您苦苦留恋地这个国家,但是这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我这次来是重访信阳。听说这里有一个河南省人大干部培训中心.我想来看一下,同大家见见面,谈谈心。现在有句话讲,"天下人大是一家",我这是回家了,向家里人讲讲我当人大代表的一点体会。我从1987年起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人大工作,到今年有10年了。从我自己的年龄算,是我78岁到88岁这一段。一生当中的最后一段为国家做工作的日于光.就花在当人大代表、做人大工作这件事情上边。在这10年的人大工作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就是要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加强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实际学习,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人民的实际生产和生活。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一个人大代表,怎么才能代表人民呢?首先要知道民情,了解人民的生活实情,他们有什么困难,什么问题,什么希望,什么要求,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加强学习的一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某大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对这个对外联系比较广泛的高等学府来说,收到一封海外来信是很平常的事,但这封信却非同一般。写信者自称是“尼日利亚国立石油公司的会计”,信中说:‘俄认可靠的商业交易信息簿中得知,您是一个守信誉的人、可靠的人、值得信赖的人,与您交往我是很放心的,放找与您联系。这是个可令我们双方都受益的紧急商业交易。”“我写信给您的意图是请求您帮助我将2600万美元转移到你的帐户上。这笔钱是NNPC公司一直无人领取的奖金,一直在我们的帐户上,也无人过问,只有我和我的同事知道。我和我的同事想得到…  相似文献   

6.
加入知识分子联谊会应具备哪些条件编辑同志:我在一所大专院校供职。最近我到重庆出差,得知重庆有一个统战部门主管下的知识分子联谊会。我很想知道,我省有没有这样的组织?如果有,加入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南充市顺庆区读者王诚平王诚平同志:编辑部转来了您的信...  相似文献   

7.
问:您是一位高级干部,我们很想知道您担任民间组织的主要考虑是什幺? 答:我担任文促会主席,其实并没有改行。因为无论是在团中央,河北省委、文化部,还是在中国文联,我基本上是在作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我是党、政、群、团都做过。民间组织兴起时间不长,如何发展,如何管理,很需要有人下功夫。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领域,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考虑一点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很听话     
《小康》2021,(10)
正我一直都很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也没有对组织、对同志隐瞒过自己的错误,问心无愧,心中坦然无负担,落了个一身轻松。有人认为我的想法太书生气了。无奈呀,我就是这样想的,而且"禀性难移"。回想起来,我这一生都是很听话的。小时候,听父母亲的话、老师的话。刚懂事,父母说不可以做的事,  相似文献   

9.
平等的爱     
杨如雷 《人民公安》2006,(23):58-59
有一个好心的女富翁,一直想做点善事。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昨天她在百忙之中,特意来找我,告诉我她很想资助几个孤儿。她说她是做生意的,想积点阴功,不是有“明里去暗里来”这句话吗?她在报纸上看到慈善排行榜上的富翁,都是越往外捐越发大财,她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条件合适  相似文献   

10.
正张颖溢说,自己进入NGO是比较巧合的事。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读博士期间,张颖溢一直待在广西做白头叶猴的野外研究和保护。2002年毕业的时候,她有两个方向选择:要么出国做研究,要么留下来做保护。当时,正好有一个国际NGO在"招兵买马",找到她时,她只知道对方是全球有名的机构,但NGO究竟是什么她却并不清楚。"当时也没多想就进了这一行",可进了这一行以后,张颖溢发现,自己原来竟然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