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2.
鄞州区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从政策保障系列化、传承保护多元化、宣传展示社会化三方面入手,在全市率先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基地、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传承基地星级评定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建立非遗保护名录、发展教学传承基地、发展生产性传承保护、政府贴息保护、举办培训班普及性传承、组建非遗联络员队伍和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等措施,切实有效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目前,该区已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秀     
喻湘泉 《当代广西》2014,(12):56-56
正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广西文化部门在南宁民族广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扣人心弦的非遗展演、传统民族体育竞技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让观众零距离学习和感受民族非遗文化,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王淼  朱馨 《今日浙江》2012,(4):56-57
2012年1月31日,文化部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授牌,浙江东阳木雕企业陆光正创作室和青田石雕企业青田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入围。2月5日至15日,中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全国188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人展,其中包括我省的东阳木雕、  相似文献   

5.
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传承人的匮乏、生存环境堪忧、重开发缺保护的困境。因此,要全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工作,创建非遗项目文化生态区,激发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各地都面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的困境。如何抢救性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探出了一条立法保护的新路径。从单项的闽菜技艺文化保护到整体福州非遗保护,再到闽剧、软木画等亟待抢救的福州特色非遗保护,地方立法为非遗保护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尹萌萌 《新东方》2013,(5):49-53
作为文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代表。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非遗的重要,并对其开展了保护工作。东亚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主导力量。中国有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发展。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立法体系的对比,笔者试提出改进行政体系、完善认定传承人标准、合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与培养公众意识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全社会提高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意识,我省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为此建议:一、完善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发展保障。目前,我省虽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如金融、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具体扶持办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应  相似文献   

9.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8):16-17
记者:从第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议案已有15件。从议案的提出到这次法律草案提交审议,请您谈谈这一立法过程。白克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一部规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第一类项目。2006年9月,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该法草案送审稿。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和沪上一帮摄影同好,前往西北郊某镇(注:嘉定区徐行镇)采风,适值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非遗嘉年华群众民俗文化活动。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源远流长,黄草草编工艺闻名遐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此外,风筝扎制、蒸糕制作等也已入选区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现场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引发了对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特大型城市郊区如何实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世居民族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加强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就是保护贵州人的精神家园,保护贵州人的未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为基础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体现了学界公认的整体性保护原则与活态性保护原则。但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过少、知名品牌少等问题制约了对其的生产性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可能路径包括推动《贵州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品牌等。  相似文献   

12.
郝晓静 《求索》2013,(8):232-234
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本文通过对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越南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价值与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借鉴其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及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士坚 《乡音》2012,(3):32-32
位于冀南的磁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磁州窑烧制技艺、纸扎技艺、磁县迓鼓、磁县怀调等,均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委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非常重视。围绕"非遗"议题,2009年秋天磁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我自始至终随委员参加了这次调研。一天上午八点半...  相似文献   

14.
<正>川南渝西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和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川剧、蜀锦、羌绣、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研究建设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近年来,川南渝西地区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促进了川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有效支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川南渝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主要成就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民族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除具有自身特点外还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点.由于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原因,传统手工艺等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树立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识,明确保护和开发的范围,加强立法保护与发展创新,采取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相似文献   

17.
走近委员     
<正>陈金屏,省政协第十、十一届委员,南通市文化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术研究,主持博物苑现当代文物总帐建立工作,组织实施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申报及项目保护等。先后参与策划、执笔《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承担张謇纪念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展览  相似文献   

18.
梁家铭  杨苓妍 《台声》2023,(7):78-7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各界关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表示,非遗的传承,既要有匠人之心,又要有创新之志,期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文化,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在秦淮河不远处,就坐落着一座以传承、保护、创新非遗文化为特色的南京云锦博物馆。自从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南京云锦博物馆就不断依托云锦艺术品及文创品突破创新、跨界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刘魁立 《中国人大》2012,(11):27-3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大背景下,品牌化是用生产性商业手段保护非遗文化的有效机制。目前国外陶瓷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内陶瓷品牌建设乏力,为了改善国家级非遗贵州牙舟陶器品牌意识薄弱及缺乏科学规划的现状。采用Time-Honored Brand Value (简称THBV)品牌价值模型分析牙舟陶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阐述牙舟陶器在非遗与品牌双向加持下的发展策略,从文化基因协同创新意识的品牌架构;体验性和数字化双轨的品牌传播;基于外延合作模式的品牌营销三个方面构建品牌路径。品牌开发是牙舟陶器兼顾文化性和商业性行之有效的手段,生产性保护和创新性传承促进品牌价值相互转化,使牙舟陶器传统烧制技艺的当代文化精神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