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美昆曲     
吴心 《黄埔》2011,(5):60-61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名录中,出现了中国的昆曲。昆曲是中国第一个上此名录的项目。昆曲之入选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而又现状堪忧。当时,昆曲的现状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唱戏。掌声、鲜花和眼泪,都是来自干昆曲。此生我从事昆曲,是我最甜美的梦……”  相似文献   

3.
陆军等观看演出为庆祝昆曲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六周年,由省政协昆评与地方戏曲保护办公室、省戏剧家协会、省文化馆联合举办的2007′南京昆曲票  相似文献   

4.
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法国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这也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又一批获此殊荣的艺术种类。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昆曲列入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1周年,5月8日晚7时30分,省政协昆评室、省人民广播电台、省昆剧研究会联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大话剧院,主办第二届南京昆曲曲友演唱会。南京航  相似文献   

6.
我们变了     
本期的杂志有了变化:开本变了,纸张也变了。一切变化都是为了让杂志变得更好看,而不变的是我们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就像我们对待昆曲的态度一样,有人选择变化,为它加入现代时尚的元素;有人选择更顽强地保持传统,执著于它的纯粹,他们的目的都是让昆曲能够绵延下去。本期《<长生殿>:不只是昆曲》和《传统将引领我们进入未来》中的昆曲守护者顾笃璜和《长生殿》的舞美设计叶锦添选择了保持传统,因为他们认为传统才是最时尚和前卫的。  相似文献   

7.
苏婧 《前沿》2013,(16):177-178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是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兴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其静谧雅致的意境营造令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从时间上来看,昆曲与园林作为苏州精神与物质文化的典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昆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所以在聆听昆曲悠扬婉转的曲调与唯美优雅的唱词的时候,总让人犹如置身于一扇虚掩着的园门前,推开吱呀作响的园门,看见的正是满园春色如许。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作为第三个“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全人类所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充分展  相似文献   

10.
王寅 《统一论坛》2004,(3):50-52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有极高的技巧,戏曲的表现手段为  相似文献   

11.
宁国铭  闭磊  唐昆 《当代广西》2012,(12):42-42
他是当代中国著名文学家。怎样的生活历练,形成了其作品文化乡愁的特质?他是一名超级昆曲迷,怎样的付出,让他实现从昆曲义工到昆曲复兴倡导者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2):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月决定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简称“非物质遗产”),将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并制定了10年完备拯救计划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该组织公布了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第一批19项“非物质遗产”。2003年,该组织公布了包括中国“古琴艺术”在内的第二批28项“非物质遗产”。2005年,该组织公布了包括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内的第三批43个项目。除了韩国申报“江…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寻求复活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法国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这也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又一批获此殊荣的艺术种类。在此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中,新疆维吾尔木  相似文献   

14.
台湾校园昆曲热昆曲可谓中国民族高雅艺术。今年5月,台中中山堂和基隆高中、板桥中学、嘉义中学、高雄文藻语文专科学校等,相继举办昆曲示范演出和讲座,邀请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巡回传艺。这项命名为“昆曲美之旅”的活动,由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和新象基金会共同组织...  相似文献   

15.
许蓉 《群众》2006,(2):59-59
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经典艺术形式该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考察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当前的演出状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经典艺术在“展示传统”与“感召现代”  相似文献   

16.
艺仁 《今日浙江》2008,(16):60-60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8月8日晚上,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的4句优美的昆曲唱段揭开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华礼乐”的大篇章,作为开幕式唯一的昆曲表演者,浙江昆剧团演员曾杰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昆曲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 剪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年,《世界遗产公约》启动三十周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启动一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藏传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1000年。2002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土耳其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定2002年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并拨专款由中国文化部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同年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论证、评选工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承担。经该院设立的"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昆曲和2004年申报的古琴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蒙古长调和川剧艺术进入预备名单,中国政府每年将在预备名单中选择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4月正式启动的,每两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地域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会泽县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特别是流传于会泽民间的民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源流,蕴藏着极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昆曲是我国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剧种;俄罗斯的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也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这两个伟大民族最古老的艺术瑰宝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璀璨的火花呢?日前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的昆剧《图雅雷玛》为人们揭晓了答案。该剧是2015年中俄文化交流年的合作项目之一,即用中国的昆曲演绎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民间故事,由北方昆曲剧院制作。全剧角色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现了昆剧的艺术魅力,是演员利用昆曲程式化的表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1,(9):104-107
园林版《牡丹亭》并非张军在昆曲创新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个在现实中演歌剧、唱Rap的"昆曲王子",这些年常因"跨界""、商业化"遭受质疑。但张军说,自己终究是一个昆曲人,无论从何种渠道接收何种资讯,最后都会回头思考昆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