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相似文献   

2.
1973年,周晓沛进入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有着“马拉松式谈判”之称的中苏边界谈判,成为周晓沛外交生涯的起点,从那时起到1991年苏联解体,周晓沛见证了中苏外交破镜重圆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3.
正1969年3月,中苏双方曾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最坏准备。据说,毛泽东这一战略决定,源于同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的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召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基辛格第二天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他把苏  相似文献   

4.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7,(10):32-35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至1991年末苏联解体,42年间中国与前苏联保持了"同志"称呼.两党、两国关系曾由友好变成敌对,1989年后逐渐恢复了国家正常关系.在双方关系恶化时期,"同志"称呼经受了"严重考验",但基本上是勉强维持了这一称呼.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中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人员之间的称呼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5.
1973年,周晓沛进入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有着马拉松式谈判之称的中苏边界谈判,成为周晓沛外交生涯的起点,从那时起到1991年苏联解体,周晓沛见证了中苏外交破镜重圆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6.
1969年中苏边界摩擦不断,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它给中苏两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珍宝岛战斗是中苏矛盾在地区的具体表现,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破坏边界现状,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必然结果。一、珍宝岛战斗概述(一)珍宝岛地理位置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坐落于中俄交界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间线中方一侧,由于其位于我国最东端,故人们常称珍宝岛为东方第一岛。岛长2300米宽500米。涨水时,此岛被水隔离,距我岸100米,距俄岸300米。枯水期,沙滩  相似文献   

7.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的协议,苏联空军曾先后派出十几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执行防空任务,并带领和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战争中,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采取了“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等积极而稳妥的方法,由不会打仗到学会打仗,由打小仗到打大仗,不失时初土咝目织大批新建部队轮番担负作战任务,实现了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相似文献   

8.
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藏族)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攀登,克服不计其数、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终于安全登上海拔8848米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顶峰。至此,中国人在世界登山史上首次创造了从北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壮举!但是,在这一重大事件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1969年3月,苏联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美国情报部门最初认为这场冲突是由中苏双方长期以来角逐对珍宝岛的控制权所致,并且判断是由中方引发了最初的冲突。但随着中苏边界冲突的加剧,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苏联解体后苏联哲学是否终结了?会上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已经终结了,另一种认为没有终结,还有一种认为是否终结目前还不能作简单地判断。关于俄国哲学当前状况的问题,有人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后俄国哲学的主流是宗教哲学,他认为理性主义也是当前的主流。俄国哲学界目前正对苏联时期的哲学进行反思,并努力挖掘俄国哲学文化资源。而中国哲学界则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之年。因为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进行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遭到毛泽东的严词拒绝。恰在这时,中国海军提出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远洋潜艇,苏  相似文献   

13.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4.
苏丹红 《党建文汇》2009,(11):38-38
据俄罗斯《观点报》等媒体披露,苏联解体后,俄首任总统叶利钦曾试图与日本进行“领土交易”,给了日本前所未有的契机,但在俄军方和远东居民的强烈反对下。该计划最终流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远东联邦区地区边防局局长瓦列里·普托夫上将称,阿穆尔河(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和半个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已完成勘界工作,今年8月即可移交中国。  相似文献   

16.
17.
寻找列宁     
李忱 《新湘评论》2013,(2):56-56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帮助下,越南终于在越共手中获得独立。但是,独立后的越南心情始终十分复杂,既对历史上曾长期属于中国而对中国充满疑虑,又对印支联邦的“大越南”充满渴望。于是,在中苏交恶的历史大背景下,在苏联的引诱和拉拢下,在胡志明去世后,越南迅速转向苏联,尾随苏联同中国尖锐对抗。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进驻中国东北的苏军未与中国政府商议,即以"战利品"名义,擅自拆迁了东北主要的工矿设施,搬运了大批物资财物,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多番交涉,但苏联一直坚持"战利品"的说法。1946年2月中国出现反苏运动,苏联在东北的劫掠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苏联依然拒不归还东北的日资设备,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影响了日后中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明 《党的文献》2006,(2):65-70
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灵活应对,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对苏政策,显示了他高超的外交谋略和斗争艺术。在1979年中苏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在他的指导下,成功扭转了中苏两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对抗之后积怨甚深、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双方在国家关系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在“正常化”这一主导性前提下逐步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