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萍 《统一论坛》2008,(5):38-41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为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2008年5月31日,林毅夫告别北大赴世行履新。军旅生涯中神秘“失踪”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2.
肖萍 《黄埔》2008,(4):22-25
军旅生涯和神秘“失踪”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3.
声音     
《台声》2013,(4):14-14
林毅夫:乡愁,就像我潜意识的一部分,年纪越大感觉越强烈。尤其现在清明时节,真的很希望回去祭拜过世的父母、再看看自己生长的地方、品尝台湾小吃。我是一个台湾囝仔,想要回台湾。——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两会”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作出上述表述。  相似文献   

4.
兆福 《两岸关系》2008,(3):64-67
在中国经济学界,能用“传奇”二字形容而决无夸大的学者,莫过于不久前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的林毅夫。台湾人、海归、新农村、世行“首席”,这几个没有内在关联的词汇,在其身上被完美地融合一起,从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到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现年55岁的林毅夫,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他的传奇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机关事务大讲堂——经济学家系列谈”讲座上,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前景”作了演讲,详细阐释了中国与欧美经济新常态的不同之处,并指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林毅夫指出,我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增长速度的变化,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就是经济增长的中高速.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6,(3)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倡导新农村运动1999年,林毅夫提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主张开展“新农村运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期间六项任务之首,指出新农村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筹建设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在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5年最能影响中国经济的25人中,林毅夫成为候选人中惟一的学者。他预言:“未来20~30年中国很可能继续保持8%…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即将赴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先生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了两岸农业合作、台商融资和台湾经济等两岸媒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安》2008,(24):5-5
200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诸多挑战:国际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宣告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失败,油价飞涨、粮食短缺,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警告言犹在耳:在国内,雪灾、地震、毒奶粉等一系列天灾人祸冲淡了这个幸运年的喜庆色彩,林毅夫等主流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模式至少还能增长二十年”、“股市蒙牛会到一万点”的言辞,j  相似文献   

9.
语录     
《创造》2009,(7):24-24
“中国经济可能最早见底,因为中国的财政状况较好,外汇储备较多,我们积极财政政策的干预力度,如果从比例来讲,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相似文献   

10.
阎崑 《台声》2013,(8):78-79
前些天,笔者有幸见到了林毅夫先生。那是在北京饭店的金色大厅,全国台联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举行报告会,请林毅夫和汪毅夫给来自海峡两岸的一千多名青年学生作报告。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报告的内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一位是全国台联会长、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报告的内容是从俗谚俚语看台湾的孔会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2,(10):7-7
中国经济,今后20年是关键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2012年开学典礼上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我们没理由相信中国不能在未来20年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能挖掘出潜力,2030年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50%。“如果我预测正确,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林毅夫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50%的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这表示我国经济规模为美国两倍。”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母体产业,《决议》中“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如何贯彻好这一方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本期发表的《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对策选择》一文中,讲了他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分别从香港、日本转机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带队的是时任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协会理事长)的陈恩泉,与他们一同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其时,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刚开始,而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从那时至今,陈恩泉前后300多次来往大陆,为两岸出版交流奔波了20多年,成为两岸出版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博士在“2004中国IT两会”演讲时说:“中国目前是世界第6大经济体,今年或者明年应该可以跃升至第5位.超过英国。至于超过美国,一个乐观的预测是2030年,这个预测出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  相似文献   

15.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10,(6):115-118
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提法经历了从“台湾回归祖国”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转变。事实上,台湾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已经回归祖国。十三大以前,中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当提法与朝鲜战争后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略与干涉是密切相关的。随着1978年美国对台湾“断交、废约、撤兵”以及中关建交的实现,中共也逐渐注意到“台湾回归祖国”提法不仅不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反对外国势力分离台湾的阴谋。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是中共依据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对台湾问题作出的精准表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讲这番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还不止一次地预测过,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已经有不止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3,(9):34-35
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朱清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张国立: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制片人刘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台声》2008,(12):18-19
改革开放30年,是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是大陆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迅速崛起的30年,是成功发展的30年。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奇迹”,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海峡对岸的台湾来说。则是另一种不平凡的30年,是经历了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到亚洲“四小龙”之尾的30年,更经历了从辉煌发展的20年到失落的10年。在这30年的发展中,海峡两岸的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经济实力与大陆的差距迅速拉大。  相似文献   

19.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20.
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中国政府经济智囊”之称。1952年10月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