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沃伦 《思想战线》2011,(Z1):33-35
大理白族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自发性文艺团体,还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但通过这些文艺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艺团体对本民族文化和相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文艺队的组织方式及发展模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谢佩霞 《当代广西》2006,(10):49-49
不久前出版的《学习活页文选》,刊登了邓伟志的《和谐社会十二条》,文中提到繁荣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对此,笔者颇有同感。笔者在宣传部门工作多年,在此想从文化角度来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文化越繁荣,经济越发达,政治就越文明,生活就越富裕,环境就越舒适,社会就越安详、和谐。以田东县为例,该县除有县民族艺术团一个专业艺术团体外,还有一些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如离退休老干部“夕阳红”艺术团、武术队及各中小学校文艺队等共50多个。据笔者调查,这5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长年活跃在基层第一线,他们以乡村、厂矿、…  相似文献   

3.
我省已有百分之八十三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社,一百多万青年文盲、半文盲人民校学习。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群众也展开了多方面的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已将近有一千个农村俱乐部,新的图书室、业余剧团、歌咏队、幻灯组、读报组……开始组织起来。在休息日和节日里,有些农业社组织了小型文娱晚会,演出各种短剧、音乐和民族舞蹈。这些多采的文化活动,表明了农村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但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仍然远远落后于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要求不相适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使文化工作有效地为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服务,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群众业余文化活劝,而作好这一工作的纽带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俱乐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农村俱乐部是群众自愿建立起来的农村中综合性的业余文艺活动组织,是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族》2020,(8):19-21
正在2019年12月云南省民族文化"百名人才"专题培训班上,36岁的李建解代表文山州文山市牛头寨纸马舞文艺队参加了培训。近年来,像她一样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出现在"百名人才"专题培训班上。李建解所在的牛头寨纸马舞文艺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2000年以来,在前省级纸马舞非遗传承人何永琼等纸马舞名师的带领下,牛头寨纸马舞文艺队从原本只有两三人逐渐发展成如今拥有中老年队、青年队、少年队共110余人的大队伍,并带动全市发展民间纸马舞文艺队60余支,把原本小众的纸马舞发展成一项群众性的娱乐舞蹈。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8月,张远腾第三次当选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党支部书记。话说张远腾的村干生涯是从妇女主任开始的。2005年8月,新平村开始村"两委"换届选举。当时,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加上村委欠外债12万多元,上门追债的人不断,村里很多人不愿当村干部,更没有人愿意当妇女主任。年轻又有知识的张远腾被村民推选为村里首个男妇女主任。当选后,张远腾就考虑如何丰富全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他借助苗族村寨的各种节日,组织全村妇女以屯为单位开展板鞋、拔河、篮球等文体活动,从此,开启了新平村有组织性的妇女业余文化活动。如今,新平村有了自己的业余文艺队,妇女们有时间就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2005年11月,乐于奉献的张远腾又被推选为新平村村委主任。上任后的张远腾首先想的是如何还清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指引下,广大农民的腰包鼓 了,多数农民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消费条件,但由于农村文 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依旧匮乏。一些 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少之又少,农民的日常娱乐就是看电 视、串门聊天,有些人经常聚在一起打牌,甚至沉迷于迷  相似文献   

7.
"挽起裤腿下田是农民,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我们村的文艺队把周边的四里八乡都走遍了。"提起村里的文艺队,新源县则克台镇阿克西村村民曹上坤一脸自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源县的农民自发组织文艺队、舞狮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的  相似文献   

8.
74岁的黄钰老人写出了1997万字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书稿,其中有近700万字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还有1300多万字的书稿“养在深闺人未知”。黄老是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广西区政协第六届常委。出身于龙胜县过山瑶家庭。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龙胜地下党正确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对龙胜各族人民做了十分出色的、卓有成效的民族统战工作.使龙胜的侗、壮、瑶、苗、汉各族的自然领袖、农民群众、知识分子.在反美蒋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黄任先生起义前是小学教师、校长,起义后是文化教员、政治服务员、中队长;…  相似文献   

9.
既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是为了使生活热闹是元阳县近年来广泛兴起的农村文艺队进行表演的动力机制。多样性的制造热闹的艺术活动,具有重新整合社会生活的社会文化意义。歌舞的表演及创新固然受到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文化现象并非只是社会历史积淀的结果,调动生活积极性、肯定生活的自我意义成为艺术得以存在的理由。理解艺术何以存在并发展必须面向生活,艺术即是以直观的方式绽放生命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工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满足各民族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牧区的文明程度。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许多民族文化沉积于历史当中。几十年来,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中,民族文化已经改变了历史上自然的、渐进的发展进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消失和正濒临…  相似文献   

11.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李林 《当代广西》2005,(3):30-30
为丰富居民和城市建设者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幸福、欢乐、祥和”的社区生活环境,在南宁市民族电影院的大力支持下,久违的露天电影走进了南宁市金湖社区。放映这场免费的露天电影,社区在3天前就已将25张“好消息”张贴到了社区内的宿舍和建设工地。露天电影是过去一种美妙享受的文化生活之一,这场久违的露天电影,吸引了1000多名群众前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8,(11):17-17
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位于毛乌素沙漠北缘,全苏木总土地面积2822平方公里,总人口6030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苏木就率先组建了牧民文艺队,作为全区第一支文艺队进京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文化部命名为“草原文化的灿烂明珠”。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方面,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樊泳湄 《创造》2002,(11):4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消费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体现的是其民族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云南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其重要内容,而在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当地传统文化思想及农村群众固有文化模式的阻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阻碍中,除了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外,来自消费文化的阻力是明显而巨大的。因此,研究云南农村消费文化,探索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波  雷伟 《思想战线》2015,41(3):96-99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作为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非典型话题,已经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群体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在以云南省开远市农民工的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中,凸显出投入时间不够和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单一、品质不高两个问题。如以时间价值为尺度建立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价值函数,可得出政府主导、农民工主体活力激发、统筹兼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女村官是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是党的农村文化政策和民族文化政策的重要宣传者和实施者,是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推动者,是乡风文明、和谐农村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女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需要通过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才库,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分层次、多渠道培训女村官等多种途径,推动女村官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5日,"龙胜初中阶段布局调整暨新(扩)建学校落成庆典"在新建成的县初级中学隆重举行,龙胜民族中学和龙胜初级中学两所学校正式接纳4400多名初中学生到校就读,标志着龙胜各族自治县初中阶段布局调整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程明  万绍芳 《前沿》2012,(9):180-182
傩文化源于群众、源于生活,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民间文化是建设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农村世代传承,渗透于农民的精神世界,构成当地传统文化根基和传统思想道德规范;传承好民间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和谐新农村;通过对赣傩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有力地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广泛传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特色文化专项骨干队伍的组建,培养文化艺术爱好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极大地繁荣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说起乡镇街区文艺队演出,人们也许不屑一顾: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上不了台面,瞎凑热闹。但崇左市江州区的江州社区文艺队却大受欢迎,他们的表演居民群众喜闻乐见,耳濡目染后带动了社区的文明建设,群众亲切地称文艺队为“文明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