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拉丁美洲国家通货膨胀率之高居当今世界之首。通胀率的不断上升不仅制约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政局的稳定。近年来,不少国家制定计划,采取措施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一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50年代末已相当严重。从1957年起该地区的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不断提高,1962—1966年达到30%。但那时只是发生在少数几个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和乌拉圭。1961—1965年在巴西,1965—1970年在乌拉圭,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率已超过60%。从  相似文献   

2.
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拉丁美洲国家已经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经济调整。时至今日,这一调整进程还远未结束。1983~1984年工业国经济的复苏,拉美国家的政策调整和国际商业银行在处理债务问题上采取的某些灵活做法,都有助于缓和当前拉美国家面临的这场经济危机。1986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通货膨胀率为64.6%。但这并不意味着拉美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的困扰。事实上,大多数拉美国家仍在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拉丁美洲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金外逃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同拉美国家高筑的债台紧紧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牵制,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痼疾。在拉美,只要外债负担不减轻,这两个问题就将难以根本解决。外债危机与通货膨胀早在60年代拉美就已开始出现通货膨胀,例如1961~1965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1965~1970年乌拉圭的通货膨胀率,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在上述时期,智利、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通货膨胀率也很高。进入70年代后至1981年,拉美的通货膨胀率更是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4.
进入80年代,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从1982年的123.5%急剧上升到1983年的275.6%,1984年的1281.3%,1985年又猛增至11749.6%,从而使这个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到1985年8月,玻利维亚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外债达4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收入的7倍多;外汇储备仅剩2000多万美元,只够政府一个星期的开支;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达18%,生活费用飞涨,社会矛盾激化。同年8月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袖埃斯登索罗执政后,实行了一套新经济政策,使玻利维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  相似文献   

5.
试论印度通货膨胀的原因唐鹏琪通货膨胀是一个涉及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大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印度自独立后发生过几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同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其通货膨胀率较低,但是印度缓慢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进入90年代,其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好转迹象。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人均产值下降8%,工业生产下降8.9%。1991年虽略有好转,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人均年产值下降1%。恶性通货膨胀有所减缓,从1990年的1795%降至1991年的460%,但仍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失业率1990年为10.3%,1991年上升至11.7%,全国失业人数已达300万。1992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增长,工业仍处于萧条状态,月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以上。由于1992年4月和7月巴西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重新安排和部分减免债务的协议,债务危机有所缓和,但外债总额仍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90年代巴西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巴西经济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国际资本投资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拉美地区由于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汇率不稳,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拉美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1980年拉美地区占60.7%,亚太地区只占29.5%,其他地区占9.8%;1985年亚太地区已占50%,拉美地区占32.9%,其他地区占17.1%;1988年亚太地区所占比重增加到59%,拉美地区的比重却降到23.6%,其他地区占17.4%。拉美国家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和得不到国际商业银行新贷款的情况下,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80年代起,拉美国家都把进  相似文献   

8.
战后,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各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70年代中期,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拉美已成为第三世界中较发达的地区。然而,国家干予过多,国有企业激增和推行高增长的发展计划,使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衡。在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地区经济的深刻矛盾表面化。1982年的债务偿付危机使拉美地区经济陷入战后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中,1989年的外债总额达422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1/3。通货恶性膨胀,1988年国内消费物价增长速度高达760%,1989年猛增到1000%。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9.
一、通货膨胀的现状进入80年代,越南经济每况愈下,通货膨胀成了一个难治的痼疾,愈演愈烈,到了1987年,通货膨胀率已高达80%。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越南经济界于1987年底到1988年初展开了一场辩论。一部份经济学家认为,越南面临的困难是由于缺乏货币所造成的。随着物价的增长,国家要把更多的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人口比重很高,是拉美国家长期存在的现象。按联合国《千年宣言》规定的到2015年将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减少一半的目标来衡量,拉美国家在过去15年完成了51%的任务,今后10年还有将近50%的任务要完成。由于拉美各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不同国家在今后10年实现减贫目标的难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91~2005年期间,对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而言,减贫工作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增加社会开支,降低通货膨胀,侨汇收入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复苏。同期,拉美国家减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分配不公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11.
1982年,随着墨西哥债务危机的爆发,拉美国家经济环境急剧恶化,资金大量外流,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拉美国家从资金净流入地区,变成资金净流出地区,从而严重妨碍了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到1990年,拉美国家初步改变了资金外流的局面。当年的资金净流入额达164亿美元,这是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出现的第1次资金流入大于资金流出的局面;与此同时,外国直接投资显著增加,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1990年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达90.05亿美元,比上年的65.74亿美元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通过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举借外债,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发展中地区。80年代后,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和国际利率的急剧上升,大部分拉美国家陷入了债务危机,并由此引起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使80年代成为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反复,到80年代末,墨西哥、智利等国通过经济调整,其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外债负担是阻碍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解决债务问题,拉美国家在80年代都相继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经济调整,但它们所作的努力除使个别国家的债务有所缓和外,多数国家至今仍没有摆脱债务负荷的困扰。以巴西为例,自80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各届政府虽然进行了付出巨大牺牲的经济调整,但8年后的今天,巴西的债务问题不仅没有相应的缓和,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巴西政府所追求的缓解债务和稳定经济发展两个基本目标均未能实现。外债总额由1982年的750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1210亿美元,增长61.3%;偿债能力下降导致1987年2月和1989年7月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拉丁美洲受到的冲击最为强烈。1982年下半年,沉重的外债负担引起的支付危机席卷许多拉美国家,触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综合症”,使这个地区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截至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百四十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外债高达三千多亿美元,在世界上积欠外债最多的十四个国家中,拉美就有五国(墨西哥、巴西、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拉美国家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各国政府相继采取经济紧缩政策,拉美经济已从石油危机前连续增长的高峰中降了下来,1986年,拉美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增长率还不到1%。如何使经济重新持续增长,是当今拉美国家面临的难题。以前,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外部资金。八十年代前半期由于拉美国家爆发了债务危机,国际资金市场对拉美借款者疑虑重重,不肯放贷,致使外资来源骤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促成的向拉美主要负债国提供的应急性贷款也只能缓解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6.
哥斯达黎加被西方国家视为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的楷模、“美洲的瑞士”。哥斯达黎加的选举被誉为“最公正”和“最自由”的选举。其实,“美好的”哥斯达黎加社会也蕴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首先是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失业严重。1981年通货膨胀率达40%,1983年外债超过30亿美元,当年仅利息支付就达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预期出口收入的58%。其次,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行政开支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8%。政府工作效率不高。第三,国内贫富差别严重。70年代末,大约有17%的人口生活在最低生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消费品的短缺,尤其是食品匮乏迫使人们到别墅去劳作,以补充所需的食品,维持生活。除27%的农业人口之外,俄罗斯城市人口共有3990万(总人口1亿4800万)①。他们仅靠工资买不起足够的消费品。于是,便将从前为休闲而买的别墅变成了生产场所,在那里种植作物;采集山果、野果;捕鱼、打猎。这就是俄罗斯人近年来采用的新词组——“别墅经济”。一、“别墅经济”产生的背景俄罗斯宏观经济严重失控,通货膨胀率一直很高。年通货膨胀率1992年为2500…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持续恶化,调整措施逐渐趋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拉美经济陷于滞胀的严重困扰之中,在经济陷入停滞的同时,通货膨胀持续恶化,形势十分严竣。1989年是拉美3位数高通货膨胀的连续第3个年份,并且有可能创下80年代、甚至战后拉美通货膨胀的最高记录。拉美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的主要特点是:(一)阿根廷、巴西、秘鲁等高通货膨胀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呈恶性发展的趋势。从年初开始,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犹如脱缰之马,处于失控状态。阿根廷的消费物价指数在6月和7月先后上涨114.5%和196.6%。截至8月份,该国当年消费物价指数累计上涨2815.7%,12个月的消  相似文献   

19.
引言经济和政治指标,如同一些现象,经常具有欺骗性。1983年年中,菲律宾共和国似乎踏上了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道路。在不止两年的严重萧条之后,出口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工业生产增加了,通货膨胀率从两位数降到7%,政府开支也削减到只有1982年水平的70%。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冲击,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拉美国家当然难逃此劫.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金融恐慌的传染效应、出口引擎遭受打击、侨汇收入大幅下降等渠道和机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为此,拉美国家采取诸如向金融机构注资、扩大公共投资、抑制汇率波动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拉美国家虽然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许多有利因素,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性使拉美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