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对农业增产增收,对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对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启动,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撇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一局限性,很难深刻理解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局限性是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动因;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局限性的弥补。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所设想的个人所有制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一是个人所有 ,二是自由联合 ,组成一个个联合协会 ,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即以个人所有为基础 ,以联合协会为形式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和前进方向 ,是一种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动态所有制。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理论应引导我国的所有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以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废除人民公社和统购统销制度,使农村一步一步地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走上国家协调的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江泽民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改革向城市发展的结果,又为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对"三农"问题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是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制,而不仅仅是指生产资料.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都是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生活资料的所有制.《资本论》中所讲的“否定的否定”是这三种所有制的先后否定.“联合起来的个人”、“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不再是个人,而是联合体或社会.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就是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和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并详细说明了重建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手段和过程.恩格斯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作出了准确的解读,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本意指的是重新建立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也为我国经济改革开了路。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已退渐显露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和缺陷。探索一条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已是历史的客观要求。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实践探索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农村经济发展实行股份合作制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现实对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提出了若干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要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特别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体制,在现阶段仍然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完善这种体制。它具有不完善之处,存在着阻碍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改革,改革其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黔南州农村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前期制度绩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探索创新和完善这一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的土地规模经营,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是农村土地多种市场流转机制中较好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而不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它把实物形态的土地均包转变为价值形态的土地均包,仍然坚持了地权均等原则,从而把维护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和土地规模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农村土地基本制度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具有生命力。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如何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第三形态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的科学内涵既包括物质资料的公共占有,又包括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而且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制的核心内容,具有首要的能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规模农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从探讨我国农业经营模式曲折历程入手,着力阐述建构在小农经济根基上的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认为其兼备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经营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式规模化管理的双重优势,是现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升和完善,其出现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需要创新政策环境大力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相统一,讲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从社会整体即"共同体"着眼;讲个人所有制,则是从组成为"共同体"的每个劳动者个人着眼。每个劳动者都是所有者集体中的一分子,都是与公有制利益相关的主人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共同利益不能实现为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就不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有制。如果国家所有制名为全民所有制,但与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无关,国有经济的发展不能惠及广大劳动者个人,就徒有"全民所有"其名。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制度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和对策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控制面临新的困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大量非公有经济的出现,使我国的社会层面从“国家——单位——个人”的三层次体系转化为“国家——个人”的二层次体系。旧有的社会控制链条出现断点和空白。河南警务机制改革填补了社会控制的断点,是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创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飞跃发展,使农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逐步富裕起来.但农村交通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和维修,医疗保障,赡养孤寡老人,创办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还要靠集体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农业与农村问题的基本理论出发 ,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作者认为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上是在中国封闭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创造了一个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细胞。它突破了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思想框框 ,突破了僵化的单一公有制 ,取得了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决定性胜利 ,形成了改革的一种利益主体和依靠力量 ,成为农村乃至全国此后一系列变革和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是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所有制结构不能单一化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经济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政治上推行村民自治,使乡村经济和基层民主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动力释放完之后,未被打破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土地制度日趋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桎梏,造成了村庄治理、农村发展的内卷化。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乡村民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出台允许土地流转和发展村民自治的政策。笔者试图以土地流转的视角,通过对山西省N村实地土地流转的情况和村民委员会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分析,来阐述土地流转给村民自治正常运转和权威的建立带来契机和挑战,为村庄治理者如何实施土地流转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在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应运而生。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员。从职业角度讲,他们是工人,但从户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三次革命 我国民营企业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萌生阶段和发展阶段.(1)萌生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三大前),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个体、私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