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注重源头治理,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平安贵州建设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实现了连续多年"双提升"。政法系统是国家的"免疫系统",是营血卫  相似文献   

2.
铜仁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政法机关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降刑事发案“三升一降”为目标,奋力创建更加安全更加满意更高水平的平安铜仁. 2013年至2016年,铜仁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政法机关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降刑事发案“三升一降”为目标,着力把数字平安智能平安智慧平安新理念转化为工作实践,奋力创建更加安全更加满意更高水平的平安铜仁,为全市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姚远 《当代贵州》2016,(5):14-15
正百姓心安才有社会平安,平安贵州建设没有终点,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2015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较2010年提升10.14个百分点;对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较2010年提升9.5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政法部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群众的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群众的评价是平安建设的‘试金石'。"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所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每上升一个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7,(7)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2006年池州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96.73%,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22%,进入全省前3名;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池州"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2.8%。  相似文献   

5.
王恬 《当代贵州》2020,(17):28-29
2019年,全省政法机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工作,在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法治贵州建设再上新台阶。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出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力举措,积极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再创新高……去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册亨县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以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手段,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切实履行"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职责。在创建活动实践中,发挥好基层社会平安创建活动的内生动力、提升平安创建活动的社会参与力度,形成内外合力推进平安创建活  相似文献   

7.
正雷山县大力开展平安和谐城区、平安和谐林区、平安和谐景区"三区"创建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雷山县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平安和谐城区、平安和谐林区、平安和谐景区"三区"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群众安全感为99.47%,排名全省第二位;2015年群众安全感为99%,排名全省第一位。荣获全省"2013—2015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黔南州地方税务局始终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紧紧围绕"收好税,带好队"的总体要求,结合黔南地税实际,明确提出了"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全州地税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彭德全 《当代贵州》2016,(30):38-39
正贵州坚持把安全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底线,把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省社会大局稳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8年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0.
正黔南州委、州政府加大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强基础、补短板、抓创新,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州卫生计生事业实现长足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健康黔南,护航全面小康,这是黔南州卫计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大对卫生  相似文献   

11.
<正>盘县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盘县着力化解纠纷、抓严打整治、震慑犯罪,抓治安防控,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五年来,黔南州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黔南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司法基础。2012年到2016年黔南州两级法院受理案件157 717件,审结、执结156633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58.39%和53.13%,黔南中院绩效考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中院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3.
正黔南州工商局始终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作风正党、纪律严党、制度治党,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业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黔南经济社会繁荣贡献了力量。在波光鳞鳞的剑江河畔,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黔南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这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和顾全大局的队伍,州局党组按照"转作风、强队伍、促业绩"工作理念,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以及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市为目标,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开展平安桂林建设为载体,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标准,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平安桂林"建设成效明显。桂林市自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平安蚌埠建设工作现状2010年,全省组织开展了群众安全感调查,旨在了解我省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的真实感受,为进一步推进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调查情况来看,蚌埠市群众安全感认同度91.8%,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违法犯罪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事故概率呈线性增长趋势。就当前情况来看,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最  相似文献   

16.
正黔南州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线,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有力推进组织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2016年,对黔南州各级组织部门而言,是忙碌的一年。他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州县乡村换届工作,从严从实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育人才、聚贤能,转作风、树形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迈上新台阶。这一年,黔南组织工作与全州奋  相似文献   

17.
奚进  王飞平 《唯实》2005,(12):51-52
泰州市高港区组建于1997年4月,地处苏中大地,濒临长江,是泰州市的“南大门”。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一年率先建成、二年巩固提高、三年跻身全国先进”的创建目标,积极推进“平安高港”建设,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吴胜华 《当代贵州》2016,(31):44-45
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职责使命。"其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居于三大职责使命之首。为履行这一首要之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瓮安,有这样一组数据的变化引人关注:2007年至2013年期间,全县群众安全感由59.09%提升到98.84%,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前四名;对政法公安机关满意度由67.57%提升到98.02%,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在2008年,瓮安是戴着打黑除恶一票否决县、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县、全省毒情重点整治县、全国假币问题重点整治县、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末尾县等"帽子"的县;到现在,因工作成效显著,在相继"摘帽"后,瓮安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县委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是评判政法机关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毕节市两级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落实,推动司法为民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为民宗旨。全市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今年1至5月累计结案42838件,同比上升66.92%。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511件,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妥善化解教育、就业、医疗、人身伤害、追索劳动报酬等民生领域矛盾纠纷案件3011件;审结涉企纠纷13996件,营造安全稳定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