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民利益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海燕 《理论研究》2005,(4):19-22
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在人民利益主体、人民利益的内涵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为其丰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贵成 《实事求是》2006,1(2):13-16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一般理论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思想。研究和把握三代领导人的人民利益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琴 《世纪桥》2009,(19):28-30
理论界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创新要点,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特色,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价值和意义,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观。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邓小平的利益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利益观是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提出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内容丰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基本内容,并探讨了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不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线;主权利益第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利益为重,切实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经济利益为核,综合各种利益平衡协调发展;长远利益为本,局部、全部,目标、速度高度统一;世界利益为辐,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有机结合。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和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理解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理好现阶段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不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人民利益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  相似文献   

8.
陈云的人民利益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他认为:共产党员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国策,还必须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陈云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论胡锦涛对党的"人民利益观"的发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萍 《探索》2007,(1):18-22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代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创新我们党的人民利益观,使其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与时俱进的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创新;实现人民利益的科学途径;为人民利益的能力保证;人民利益观的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朱德的人民利益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他认为: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此,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现人民富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朱德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是邓小平在继承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所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作为我党处理各种利益问题的指导思想,曾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当前形势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党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宝库和理论来源。因此.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也便具有了重要的价值。文章拟从利益主体观、利益创造观、利益分配观等几个版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人民的切实利益;维护国家的全局利益,必须注意利益的综合发展;顺应世界的多样发展,必须寻求利益的合作共赢;打破传统的冷战思维,必须确立新的安全利益观.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是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15.
郭爱萍 《求实》2005,1(7):11-12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也带来了社会群体间的复杂的利益关系,重温陈云的群众利益观,即为群众谋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地给人民群众以新的利益的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一复杂的利益关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综观邓小平从政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无论是遭遇坎坷还是位居要职,执政为民的宗旨一直贯穿始终。他提出的完整、鲜明的富有特色的人民利益观,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正邓小平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不仅自觉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而且对群众观点的内容和意义及贯彻的方式方法等问题都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发扬作出了历史贡献。一、利益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的群众观首先体现在关心群众的利益和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心系人  相似文献   

18.
邵士庆  刘文佳 《求实》2012,(10):30-32
"从什么人的利益出发,为什么人的利益奋斗,以什么人的利益为标准",是利益观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观。在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与时俱进地坚持、贯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思想,形成了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不断引导中国走向成功,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析邓小平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中国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稳定是首要的国家政治利益,但国家经济利益应是所要维护的最实质的内容。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强调既维护中日的国家利益,也要尊重并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共同利益。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南,将继续促进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随着时势的变化,邓小平国家利益现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作为一个完整、动态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理论前提和时代背景。本文从理论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层面,对其作一粗浅探讨。期冀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思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