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贤则  宋明  李阳 《学习月刊》2013,(6):104-105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湖泊变得越来越稀缺。武汉市位于长江和汉水的汇流处,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拥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我们看到资源优势的同时,也看到武汉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填湖造地、水质污染等等,都成为湖泊的致命要害。2008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  相似文献   

2.
桥梁村巨变     
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桥梁村,地处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北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磨山风景区,南以喻家山、峰竽山、南望山为屏障,东西两侧面向宽阔的东湖.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村东一片700亩的综合开发区已初具规模.紧靠东湖沿岸,是由一幢幢园林式建筑的豪华别墅区.周围是青草绿树、繁花似锦,中间是房隽院秀,赤瓦玉墙,28幢别墅错落有致,相映成景.别墅区的旁边是全国首届名人杯钓鱼大赛的举办地——渔父村东湖钓鱼台.在别墅区和钓鱼台的东北方,依序分布着高尔夫球场、水上餐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李四光像。闻一多像) 与东湖宾馆隔湖相望,是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 这座已有11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原址并不在这里。 1928年,后来成为新中国地质部长的李四光受命担任 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长,选定东湖南 岸的罗家山作为新校址。后来,担任文学院院长的著 名诗人闻一多又将"罗家山"改为"珞珈山"。于是,东 湖之滨就有了这座中国乃至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4.
在大武汉西南的长江之滨,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八座湖泊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19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秀美的大军山、小军山与现代新城浑然一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自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诞生,她便  相似文献   

5.
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武昌东湖之畔的中共湖北省委招待所——东湖客舍,是一座庭院式的别墅。上个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毛泽东生前巡视南方、视察湖北的驻跸之地。 1955年5月31日,毛泽东从广州经长沙来武汉首次畅游长江时,王任重就将毛泽东从汉口花桥的武汉市委招待所接到新建成的巨树参天、浓荫蔽日的东湖客舍。自此后,直到1974年9月,在这前后漫长的18年中,毛泽东每次来鄂就下榻于此。  相似文献   

6.
东湖位于武汉市内环和中环之间,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达88万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独特的区位优势、完整的湖泊生态、巧妙的山水组合、丰富的植被群落、浓郁的楚地文化,为东湖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东湖已由最初的风景型公园发展为集观光、休闲、游乐于一体的著名湖泊风景区,成为武汉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正像所有的老景区一样,东湖也面临着景点老化、功能单一、环境恶化、管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和影响着东湖旅游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第二集 思接千载 (东湖。放鹰台。放鹰台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这尊座落在东湖之滨的雕像,正向游人们讲述着 一个古老的故事。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东湖之 滨,在这里发现一只被猎人设置的圈套套住的小鹰。 平生爱鹰并以"大鹏"自许的诗人既怜悯又愤慨,立即 上前解开圈套,放飞了小鹰。后来,人们便将这座平地 突兀的土台叫作放鹰台。 直到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才发现这里竟是 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这些文物表明,在距今 4800年到4600年前的蛮荒时代,东湖文明已从这座普 通的土台冉冉升起。 (祝融像、鬻熊像、鄂王饮马池、庄子出征像、楚史 雕塑群、楚城、楚市等反映楚国历史文化的遗迹和雕 塑、省博物馆陈列的楚文物。) 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这一座座生动的雕塑,向 人们展示着名列"春秋五霸"、位居"战国七雄"的强大 楚国的煌煌风采。 (采访石仲泉--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 究员) 石仲泉: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和湖北两湖,实际 上是一家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可以说是很难分的。 在古代,在春秋时候,那都是楚国,楚国的都城是在湖 北这边。长沙、湖南的很大一片属于楚国管辖。  相似文献   

8.
有两个和尚住隔壁,所谓“隔壁”就是相邻两座山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9.
星海湖情思     
严龙宁 《共产党人》2004,(17):53-54
从小便听过“洪湖水呀浪打浪”这首歌。那婉转悠扬情深意切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弦,使我油然而生出对碧波荡漾的湖的向往。后来参加工作,我到过青海湖、西湖、东湖、沙湖……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湖还是与湖有缘,只是渐渐地觉得那一个个湖是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亲,越来越令我神往,越来越让我激动不已。美丽的湖哟,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占据了我的心房。  相似文献   

10.
正行走黔境,常感叹这层峦叠嶂身后的鬼斧神工。大自然为这里塑造了独特的气质,但得峰回路转,方见柳暗花明。凡起伏处,便有哲理。贵州山多,自山脚到山顶、从这山到那山,绵延不绝的弯道常浮现面前。而对前行者来说,是顺着弯道慢慢走,还是弯道取直大步行,效果自然不同。将这质朴的感悟化作坚定的行动,或许就是这座内陆省份最值得标  相似文献   

11.
神游普者黑     
普者黑,高原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星罗棋布。落水洞湖、仙人洞湖、普者黑湖相依相连,连成了曲曲弯弯的"四十里水路",其间"五里荷路"着实铺排张扬。每至夏季,叶绿花红,泛舟平湖,水乡采莲,满目的粉灿好似天边的片片云霞……普者黑风景区500多个似翡翠的如镜湖泊滋养生长着数百座俊秀孤峰,这里水中有山,山中有洞,景色秀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广阳坝     
正权 《红岩春秋》2006,(1):56-56
重庆两江环绕,江心每有小岛伏卧,如珊瑚坝、小南海等。面积最大的是离城东去40余华里的广阳坝。说起广阳坝,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古时候,长江在涂山脚下接纳了嘉陵江,浩浩荡荡继续东下。行了不到30华里,便被一座大山挡住去路,江水只能翻过山梁东下。天长日久,那从山梁上飞泻而下的江水,把那山脚冲成一个很大很大的水凼凼。有一年,长江发大水,洪水滔天,老百姓被淹死不少,活着的人纷纷爬到山顶去避难。那时,大禹刚和涂山氏成亲。看到老百姓受苦受难,大禹决心要把江水治好。新婚刚过三天,大禹便告别涂山氏,提起他老汉留下的那抓山神钯,匆匆赶到那大山前。大禹在江水里一扳,变成一只大黑熊。那大黑熊几跃几耸,便长得比大山还要高。只见他运足力气,一钯,两钯,三钯,便将那大山挖开一个缺口。那缺口就是如今的铜锣峡。那大山被分成两段,江北的那一段叫铁山坪,江南的那一段叫放牛坪,隔江相望,一样高低。峡里怪石狰狞,仔细看,现而今都还有那抓山神钯挖山的印痕呢。大禹挖的那三钯土,甩在江水冲成的大水凼里,堆成一座岛,就是现在的广阳坝。第一钯土是下坝,第二钯土是上坝,第三钯土落在前两钯土的上面,就是广阳坝上的高峰山。大禹挖山时用力很大,在江两岸留下了很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7):56-56
正勇攀科学发展高峰当前,我们正面临发展模式上的转折,也就是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这是一个渐进、艰难的过程,用"坎理论"来描绘,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这好比爬山越岭,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然后又要面对另一个高度,过更高的坎。经济社会的发展,何止一座山一道坎,恰如宋人杨万里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不畏艰难险阻,登上科学发展这座山。  相似文献   

14.
正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这是对重庆地形最为形象的描述。虽然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有着天然的港口优势,但山高谷深、地势崎岖,严重制约了除水运以外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这也是导致重庆从古代到近代一直  相似文献   

15.
感情龚滩     
何瑛 《思考与运用》2006,(11):61-63
千里乌江,从云贵高原倾泄而下,一路奔腾咆哮,下乌蒙,越娄山,断武陵,向着四川盆地,直奔长江而去。武陵山被乌江由南向北切割成一条长长的陡峭峡谷。阿蓬江也从鄂西向西南穿山而来,在此与乌江汇流。龚滩便隐藏在这两江汇流的逼仄峡谷之中。  相似文献   

16.
梅洁 《党建》2012,(1):57-58
在鄂西北我诞生的那座具有3000年古老文明的小城脚下,有一条被称为"中国多瑙河"的大河——汉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引这条大河的水解救中原、华北、北京和天津的水危机。数次回故乡,和朋友们站在堵河口,远眺静躺在汉水中央的韩家洲,心中便每每升起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忧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登过中华大地数不尽的山峰,也游过中华大地无数的江河。在湖南,他游过湘江;在广州,他游过珠江;在广西南宁,他游过邕江;在浙江杭州,他游过钱塘江;在江西南昌,他游过赣江;在湖北武汉和安徽安庆,他游过长江……在没有大江大河可游的时候,他就游北京的十三陵水库、江西的庐山水库、湖南的韶山水库、武昌的东湖……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毛泽东敢于向任何江河挑战,就是不愿游黄河,因为他不能藐视这条母亲河。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听听他1959年9月在济南黄河岸边同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一段对话吧!毛泽东:“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没有游过黄…  相似文献   

18.
我省潜山县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天柱山。春秋后期,潜山县地方被周王朝封为皖国,派大夫皖伯在这里担任行政长官。皖伯宽厚仁慈,治理有方,地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皖伯,便把境内的山称为“皖山”,把境内的水称为“皖水”。所以,天柱山又名“皖山”。后来,强大的楚国吞并了皖国,并在此建立了皖城。正是因为有了这“皖国”、“皖山”、“皖水”和“皖城”,后来才有了安徽省的简称——皖。  相似文献   

19.
<正>古时,萧太后河南侧地势低洼,聚水成湖,通州台湖因此得名。千年后,曾经的湖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活水聚水成湖。随着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入驻,一批老旧厂房改造成演艺新空间,郎朗、陈敏正等文化名人入驻创作,“演艺”逐渐变成台湖新的名片。这座原本宁静的农业小镇,如今正奏响悠扬的文化新乐章。  相似文献   

20.
[剧情梗概] 1953年春节刚过,毛泽东来到阔别26年的江城武汉。在游人如织的蛇山顶上,他回首大革命时期在这里的历历往事,不禁心潮澎湃。就在这时,一个小姑娘认出了他,于是发生了一个“下不来的黄鹤楼”的动人故事。此后,他便同武汉市委书记谈起了“三大改造”,同汉口交易街街长谈起了街道工作,同长江规划办公室主任谈起了长江治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三年后,他在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以后,纵身激流,首次畅游长江,写下了那首豪壮奔放的《水调歌头·游泳》。在那火红的年代,在那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来到湖北,在荆楚大地留下了一串串不倦的足印。他乘轮东下,“即从巴峡穿巫峡”,察看了三峡坝址,视察了荆江大堤。他风尘仆仆,奔走在武钢的炉前、大冶的矿山、鄂城农村的棉田、武汉大学的操场……1958年初秋,正当他热情赞扬荆楚大地一派热气腾腾的时候,老朋友李达泼来一瓢冷水,为一句口号同他发生了不愉快的争论。就在这次争论发生两个月后,他再次来到湖北,主持召开了继续纠“左”的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爱气势磅礴的长江,也爱风光旖旎的东湖。他在东湖客舍同干部群众畅谈国事家事,同国际友人纵论世界风云。只要他来到这里,梅岭一号那扇绿树掩映的窗户,就亮起彻夜不灭的灯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