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向民,2006年获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具体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史、社会组织治理、公共事件与中国政治社会转型,近年来研究兴趣集中于中西政治学史;  相似文献   

2.
正1969年11月生,山西闻喜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天津市政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天津市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中国政治》编委,2019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审稿专家,2020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外国政治)、农村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系改革开放后较早进行"三农"问题研究的政治学学者。发表论文190余篇(CSSCI期刊论文55篇),其中:《政治学研究》2篇、《世界经济与政治》1篇、《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共5篇。发表的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新华文摘》摘编3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34篇、求是网转载7篇。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既有对现当代政治学发展的追踪、回应与超越,更具有中国视野与中国基因的学术自觉和致用导向。2019年11月3~5日,由中国政治学会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政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郑州大学等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治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兴成出席大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和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共同主办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这一主题,从中国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性需求、中国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和方法、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经验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设,2019年11月23~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在成都主办了“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教学与研究》和《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相似文献   

6.
<正>《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反映学科的发展动态;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5,(1):101
<正>《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反映学科的发展动态;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  相似文献   

8.
<正>由《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暨《政治学研究》2019年东北地区中青年作者座谈会于2019年8月17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及吉林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主编房宁  相似文献   

9.
<正>《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反映学科的发展动态;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公共行政》(月刊):精选行政学理论、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组织、行政改革、行政文化、公务员制度和MPA教育等优秀研究成果;关注理论研究热点和前沿,注重应用性和对策性课题;汇集  相似文献   

10.
曹沛霖     
个人简历曹沛霖,男,1933年6月生。江苏泰兴人。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财经学院合作经济系,1952年院系调整,随系科合并到上海财经学院(现为上海财经大学)继续就读。1954年毕业,分配到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后来,虽然教研室几经变化,从教研室发展成马列主义政治教育系、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直到今日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但曹沛霖先生始终在政治学理论和比较政治这个领域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聘为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点,同时曹沛霖教授也被批准为该点的博士生导师。1995年春,为了  相似文献   

11.
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孙关宏和胡雨春两位教授主编的《政治学》已于2 0 0 2年5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该教材的研究方法体现着继承与创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并注意吸收现代政治学的最新理论、方法与知识;对各种政治现象既进行历史发展的研究,又进行各国比较的探讨;既有概念的、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又有个案的、实践的、历史的解剖。二、该教材的体系结构体现着继承与创新。该教材在国家、政府、政党、国际政治等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加进了政治团体、政治民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辉教授汉族,1963年2月生,辽宁盖县人,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辽宁大学历史学学士(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1992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2006年)。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人事管理理论与政治哲学,主要从事人事管理理性化与制度哲学研究。作为行政哲学研究团队重要成员,所进行的行政哲学研究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与肯定。近年来出版的著作有《管理学新论》、《人事管理研究》。在《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中国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学者进行政治学研究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部分。因而破除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迷信,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方法论,系统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重新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经验和教训,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叶娟丽的著作《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正好回应了这一重大的理论课题。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为我们重新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从总体上说,《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著作。该书有三个主要贡献: 第一,作者从廓清"政治行为"这一概念着手,指出行为主义政治学把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当  相似文献   

14.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学学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政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全面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对该期刊自1985年创刊至2015年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信息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概括出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的互动关系,把握学科主题、范式和方法在时空的分布以及学术生态的基本面貌,从而判断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水平。近四十年以来,中国政治学人在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为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望历史,彼时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解释中国政治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而且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专业智慧。展望未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更精致的理论、更严谨的方法以及更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论文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刊》2015,(4):114
<正>连续六届国内中文(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政治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理论导刊》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月刊,1979年6月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理论导刊》是中国西北五省(区)唯一的连续六届国内中文(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陕西省确定的"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重点组织推荐单位。《理论导刊》围绕大政方针,突出理论指导;关注改革实践,透视时代热点;立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比较政治学发展可以分为"制度—行为主义"和"理论与方法自觉"两个时期。近年来,专业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研究刊物建设的长足发展和相关学术会议的不断召开,使得比较政治学出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然而,这当中也存在行业组织缺乏、原创性成果薄弱、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中国比较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亟须厘清议题、价值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比较政治学的议题设置应以国家治理为核心,并在与其相关的具体问题领域上逐步展开;其次,在价值定位上,中国比较政治学界要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超越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极化争论;最后,在方法创新上,中国比较政治研究要致力于具体方法创新、文献学建设和指数化等内容。总之,比较政治研究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水平与目前中国日益崛起的国际影响力已不相符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内涵性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暨面向未来的中国政治学:学科融合与方法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的召开之际,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与会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政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全国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3日—15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本次理论研讨会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一、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总结与会者共同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亲身经历过新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的老专家和老学者,回顾了政治学在新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感慨地指出,政治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便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等院校设立政治学专业。但1952年在…  相似文献   

20.
沈荣华 ,194 8年 7月生 ,江苏苏州市人。 197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 ,现为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行政管专业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全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 ,江苏省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近十我年来 ,主要从事行政法与政府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主编与参编了《中国实用行政法概论》、《行政学概论》、《社会主义政治学》、《行政决策个案研究———江苏吴江行政纪实》等教材与著作。先后在《中国法学》、《政治学法律》、《中国行政管理》、《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江海学刊》、《行政法学研究》、《苏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