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毒无国界,合作是根本。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高高举起一把火炬,在"至暗时刻"为全球抗疫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着眼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是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和整体健康福祉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共同方案。全球治理危机凸显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破解新冠疫情威胁的科学指引与强大武器,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诠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着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最广阔的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以国际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为重点,以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首要并以共同发展为长远导向。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东盟关系。疫情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安全合作加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但东盟国家民间对华认知明显分化,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广阔。区域治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非传统安全合作地位提高,卫生合作带动多领域合作;在产业链、价值链优化重塑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捆绑加深;双方公共外交、民间交流成果不断扩大。同时,双方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必将更好地推进同东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4.
王勤 《当代世界》2021,(12):64-6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东盟国家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多重考验,百年大流疫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使东盟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普遍深陷发展困境.面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国与东盟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双方经贸合作逆势而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5.
"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一直在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回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严峻考验.同时,疫情增强了各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动力,拓展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也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优势,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向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多边合作、政策协调、联防联控等举措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过程中,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样本和中国倡议。  相似文献   

7.
在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全球资源配置,加剧了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和东亚产业链发生断裂的风险。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日韩与东盟等东亚经济体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后疫情时代,东亚经济体需加强政治互信和互动,降低外部因素对东亚合作的干扰;基于各自经济社会利益的内生性需求,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实现互利共赢;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提高互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水平;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扩大东亚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安全是中日非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双方通过全球、区域、双边层面的合作路径,在卫生制度建设、技术交流等方面合作成果丰富,对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扩散等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应对与治理。虽然两国还未能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合作主体相对单一,内在动力有待提升,而且双方主要以相互援助为合作内容,对疫情的预警、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的联合研制和开发、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等尚缺乏实质有效的合作内容,但是双方应秉持"共享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理念,通过公共卫生安全合作进一步建立战略互信,实现"多元一体"的主体间合作,建立"联防联控"的安全合作机制和疫情信息共享以及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预警机制,在疫苗和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以及联合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发展等领域建立联合协调机制,并进一步构建"多元一体"的中日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体系。双方应通过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充实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为建构中日公共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缅甸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2020年初,习近平主席开年首访缅甸,明确提出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缅传统友谊是中缅新老政治家精心培育的结果,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利益交汇点;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是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道义基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中缅守望相助、深化合作,生动诠释了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以"胞波"情谊为标志的中缅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给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无论是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还是克服经济危机,疫情使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全球团结。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依靠人民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根本力量,使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受到最小冲击,为全球抗疫赢得了时间并提供了经验。后疫情时代,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卫生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克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为人类社会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型和国际秩序重塑.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并已成为彼此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富内涵的合作伙伴、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同时,美国联合亚太盟友加大对华遏制,对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造成影响,使得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中国可从国际制度创新切入,处理好与东盟和域外大国关系,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2020年适逢中意建交50周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着国际局势。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加强中欧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理论框架探讨伙伴关系的深化,就是以巩固伙伴关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为目标,以发掘和拓展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高合作水平为手段,探讨持续增进共同利益和促进互利共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不断深化,同时也面临挑战。中意双方应在政治上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提高双边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在经济上拓展合作领域,加强竞争管控,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文领域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与偏见;在地区层面注重协调中国、欧盟和意大利三边关系,防止中欧关系波动影响中意双边合作;在全球层面,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等改革、环境与经济治理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协调,深化全球战略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成为当前国际舆论场的焦点,中国多层面全力抗疫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赞赏。与此同时,美西方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国际竞争考虑,对中国抗疫举措进行政治化、标签化和污名化,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在这场"疫情舆论战"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为此,在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中国可促进多主体多领域全球合作,着力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在维护好国家形象的同时,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抗疫。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全球卫生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产品工具。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新冠肺炎疫苗供给困境集中体现在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严重失衡、产业链分布不均、美国供给意愿与能力弱化三个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从国内层面积极研发疫苗、区域层面主动展开合作及全球层面加入疫苗多边机制三大路径向国际社会供给新冠肺炎疫苗产品。但随着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失序、失衡,中国新冠肺炎疫苗产品的全球供给面临着疫苗的安全性、政治化与国内外需求平衡等挑战。当下,中国应坚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立足国内疫苗研发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多边卫生机制为主要平台,强化国际卫生合作,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了民族主义倾向和逆全球化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复杂深远影响。同时,全球贫富分化态势在疫情之下更加严峻,传统多边合作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诸多全球性问题。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构建"有序全球化"和现代化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多边主义,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始终。全球性大国也应在特殊时期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强化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被认为是21世纪迄今为止全球公共卫生遭遇的最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在疫情冲击下受到重创,凸显出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人类共同挑战中独善其身。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国家还是作为整体的国际社会,都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与零和思维,深化合作,共克时艰。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变革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中国助力国际社会走出公共卫生治理困境、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转型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世界疫情的防控不仅需要每个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全人类同舟共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国际政治经济走向将发生何种转变?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如何?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将对国际格局、国际合作和全球化产生哪些影响?经过此次疫情,世界各国能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更进一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逸舟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的对外工作以为人民谋幸福为逻辑起点,服务于为民族谋复兴,争取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实现这一目标仰赖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对外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机制体系,即价值机制、制度机制和组织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具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抗击疫情,也通过党的对外工作为世界人民提供帮助;党的对外工作以及新型政党关系为政党适应新型现代文明形态提供了范例,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年轻的大陆,非洲国家的青年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也是中非合作的未来,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非洲青年发展与中非青年合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无限机遇.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中非青年合作,双方应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指引下,以培养培训为基础助推非洲青年职业能力建设,以复工复产为动力促进中非新业态合作,以创新创业为引擎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以文明文化为纽带传承中非友谊,推动中非青年共同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中以人类安全为价值基点的理念缺失造成治理低效、滞后和错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进一步凸显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脆弱性。全球卫生治理面临着挑战的全球性与治理的国别性、普遍性与机制的非均衡性、紧迫性与行动的迟缓性、严峻性与治理理念的欠缺性四个现实困境。中国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实践中,以人类安全理念为引领,发展与保护维度并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基于此,全球卫生治理需要在三个方面升级,即形成治理共识,推动国际社会在危机中形成共同体意识;改革治理机制,充分释放各个治理主体的平台优势;优化治理方式,注重综合性全链条治理。由此可以形成理念、机制、行动一体的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