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影片《金刚川》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创作的,它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湍急的川流之上,那座横跨金刚川岩里渡口,能够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支援金城主战场,赢得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关键胜利的那座木桥,一次又一次被工兵连修好又被炸毁而后再度修好……在旁白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一个屹立不倒、令美军费解的战争奇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美军""桥"三个视点还原呈现在幕布前。  相似文献   

2.
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新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电影的情节轰轰烈烈、让人感动,实际上却属虚构。那么,历史上的这一段史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3.
1944年意大利某地,一处露天银幕上正在放映战地纪录片。黑白的画面上闪过的是1943年12月美军在意大利战役中的艰苦战斗。这部影片的拍摄者是美国陆军中尉约翰·休斯顿。休斯顿战前就是一位好莱坞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和电影导演,他在1941年导演的侦探片《马耳他猎鹰》曾是当年的经典影片。1942年,休斯顿参加了陆军信号部队,在那里,他继续用摄影机记录战争。而此时陆军部正好需要他为新兵拍摄一部战争的纪实片,有些大人物希望他用影片向国内解释为什么在意大利战事进展如此缓慢。于是,休斯顿就将圣皮特罗之战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但影片的效果却是他所不曾料到的。  相似文献   

4.
王同书 《法制博览》2008,(11):31-35
以“重塑赵云,侧览三国”为看点的动作影片《见龙卸甲》4月起在全国上映。本片由李仁港导演,刘德华、洪金宝等影星联袂主演。电影《见龙卸甲》是一部被誉为“一个人的史诗传奇”的三国题材电影,这部由天王巨星刘德华挑大梁的影片,取自《三国演义》第92回赵子龙兵困凤鸣山一节。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6)
正《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一时激起千层浪。《人民日报》11月24日刊发访谈文章称,这不是关于一个妇女个人冤屈的电影,而是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28日,湖北省代省长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五问为什么,警醒领导干部"不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我们这期刊发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文章,透视电影背后讲述的故事。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已于11月18日上映。本来对于这部片子没有报多大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老舍名著《我这一辈子》在方旭手里变成了独角戏,方旭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独角戏《我这一辈子》,这很像著名话剧演员曾被人们称为“话剧皇帝”的石挥,1950年,石挥也是自编自演自导了电影《我这一辈子》.方旭说,这版黑白片《我这一辈子》他很喜欢,石挥的表演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尽管这部电影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改编得很不成功.“《我这一辈子》小说中很多极其重要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觉得那是艺术家的遗憾.”方旭说.  相似文献   

7.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94-95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再一次让"南京大屠杀"成为国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商品。当以挣钱为最大诉求的导演和文化商人们遭遇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灾难时,无论如何呈现,争议一定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上讲,从《色戒》、《南京!南京!》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在观众层面激起的争论,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影片本身的价值,因为这背后或许藏着大众文化思潮变迁的密码。本刊编选两位作者的短文,一位观影后对《金陵十三钗》进行电影文本分析,一位则是"大屠杀影像恐惧症"患者,观点迥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总工会为劳模和职工代表放映了电影《铁人》,并与剧组人员亲切交流。影片将上世纪60年代那个物质贫乏、环境艰苦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所再现的老一代石油工人那种朴素的爱国精神和忘我拼搏、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9.
多种形式,团结职工队伍"回放""现在我已经是工会会员了,我也是北京人了。"东华门街道辖区内袁姑妈餐馆的一位打工妹兴奋不已。2002年,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2)
《大卖空》这部电影2015年底上演,这部电影回顾2008年的次贷危机,除了让人们通过电影了解次贷危机是什么,也警醒美国民众:一场新的金融危机,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而其中人物蒋泰德的原型、德银分析师徐幼于,是预测金融危机的第一人,也是一位华人金融专家。  相似文献   

11.
谭兵最喜欢看有关案件侦破的电影和小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长大后要成为中国的福尔姆斯”.有一天,他在看一部破案电影时,感到影片中所描绘的作案手段实在太愚蠢了,如果是自己作案就不会采用那种落后的手法,也不会被公安机关察觉.原来,这部电影是讲一个从农村到城市里打工的外来人员,开始在老乡的商店里做工,后被老乡辞退,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12.
正踏着春天的步伐,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于3月初登陆各大影院,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为丰富党员教育形式,清华大学机关党委包场组织校机关党员在大礼堂集体观看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影片。  相似文献   

13.
张慧瑜 《南风窗》2014,(12):92-94
<正>值得追问的是,这种痛彻肺腑的爱为何最终无法化解冯婉瑜内心的郁结呢?这恐怕与去历史化的历史书写建立在对历史的刻意拒绝和规避上有关,使得这部看似涉及"历史"的电影却像患上了一种文化失忆症。很多年后,陆焉识依然陪着冯婉瑜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火车站,等待右派分子"陆焉识"从大西北归来,陆焉识举着"陆焉识"的牌子,出站口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就是张艺谋新片《归来》  相似文献   

14.
3月3日,日本和蒙古首度合作,耗资甚巨的大制作电影《苍狼》在两国同时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诚一的同名小说,集合了日本影视圈的知名导演和演员,可谓阵容强大,其志不小。而蒙方人员却只限于配角和2.5万群众演员。区区250万人口的蒙古竟然动用了2.5万人参演,可见蒙古对影片寄予了何等的厚望。  相似文献   

15.
齐宏伟 《南风窗》2010,(9):91-92
这部电影没有拍成所谓消除种族主义歧视的片子,根本也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其立意比这个要高远得多。正因其深刻内涵,还有真人奥赫的传奇经历,加之桑德拉·布洛克的精湛演技,这部影片才捕获了美国观众和奥斯卡评委的心。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德国)维姆·文德斯著李宏宇译这是一位电影大师和另一位电影大师共同创作的记录,也是一部经典影片的诞生过程。1994年,经历过中风,82岁的老导演重新开始创作,在文德斯的协助下执导《云上的日子》。本书即为文德斯在影片拍摄期间所写的日记,字里行间蕴藏着深厚的感情和对电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人都会记得有关"脑白金" 的一则广告:众男女演员冲着镜头轮番 狂吼"脑白金"三个字,其情状有如白痴。 这是"国民愚化效应"的一个范例,它向 我们演示了广告商对受众智力的公然蔑 视。而由于张艺谋的非凡努力,这一愚化 效应终于达到了盛况空前的高潮。 《十面埋伏》果然没有出乎我的意 料。这部"假、大、空"的影片重蹈了《英 雄》的覆辙:一方面滥用好莱坞的华丽电 影修辞,一方面制造了各种叙事上的低 级错误,从而在影院里引出阵阵哂笑。但 这部"民族大片"甚至连《英雄》的水准 都未达到。因为《英雄》虽然在放声讴歌  相似文献   

18.
张慧瑜 《南风窗》2013,(9):92-94
在新片《厨子·戏子·痞子》里,管虎对革命者作为"超级英雄"的想象,最终落地在被涂以浪漫主义色彩、被想象为去政治化的多元自由空间的"民国话语"中。新型流感病毒H7N9的流行,恐怕不是为了配合管虎新片《厨子·戏子·痞子》的上映。这部影片讲述了民国31年瘟疫"虎烈拉"肆虐北平城,有4位豪杰冒死绑架日本细菌专家并"智取"解药救万民于水火的故事。这台由3位实力派演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20)
正只要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不解决,希特勒就会阴魂不散,就会不断地从历史中返回。这部电影表达了当下德国中产阶级的内心不安和恐惧。对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来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去年有一部德国电影叫《希特勒回来了》,与通常流行电影中恶魔化、非人化、僵尸化的希特勒不同,电影一开始,希特勒从草丛中醒来,这位"真实的"元首来到21世纪的德国,他发现德国人并没有比过去生活得更好,反而在全球化、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的时代里变得伤痕累累。希特勒的荒诞归来,不是为了给恶贯满盈的纳粹"洗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2,(19):68-69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