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春荣  林卓然 《国际展望》2024,(2):24-46+161-162
德国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大战略、机会主义、风险管理三种制定战略的政治逻辑为视角,系统检视德国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目前仍属于一种较为模糊的原则性规划,其详细行动计划还有待观察。同时,从长期的历史角度看,德国国家安全战略还存在有限的机会主义特征。此外,德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以防范风险为主,重点是对军事、经济和制度的风险管理。在这种混合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引导下,未来德国外交中克制文化的约束力将进一步弱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巩固,欧洲战略自主也将在北约框架下艰难推进,但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将受到其失稳的内政和美国大战略变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也显著增加。无论是经贸关系还是境外投资,抑或是人员往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都日益凸显,周边地区在中国海外利益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但是,周边地区海外利益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四大风险,而且在海外利益维护方面面临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影响的"原则困境"、安全问题频发与海外军事支援受限的"力量困境"、依法保护与法律缺失的"法律困境"。对于周边海外利益的维护,要划分海外利益的层次与领域。总体上,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同时可以区分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大领域。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海外利益,要针对性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五大手段,积极建立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海外利益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中东战略出现诸多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现象。以2011年美军撤出伊拉克为标志,美国中东战略进入转型期。美国中东战略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回到"离岸平衡"的"常态",诸如大规模军事干预、输出民主等以往战略行动被搁置。过去十年,美国在中东的几大利益重要性发生变化,导致其中东战略目标发生漂移。随着中东形势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美国实现中东战略目标的军事威慑、结盟援助与和平谈判三大手段明显乏力失灵。然而,美国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减少在中东的投入,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对中东最有影响的外部国家。  相似文献   

4.
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更侧重从战略和军事意义上讨论"公域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但客观上,在其所界定的海洋、大气空间、外空和网络空间等四个全球战略公域中,美国都拥有重大甚至全面优势。因此,美国对全球战略公域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想象。一方面,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已经由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转向预防新兴大国崛起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总体实力持续下降、战略资源日益紧张,全球战略公域逐渐成为美国新的战略聚焦,并被其视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由此而来的,美国认为中国在海洋、大气空间、外空以及网络空间等全球战略公域的全面发展有可能动摇其垄断和统治地位,进而加大了在上述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力度。中国应在深入认识美国的战略矛盾和焦虑心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塑造中美全球战略公域关系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全球战略公域秩序向正义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多极化世界日益成型的时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形成冲击。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其构成了威胁,这种战略误判导致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关系持消极态度,患上了"中国综合征",走上了遏制"假想敌"中国的隘路。然而,过去40年形成的中美合作基于一种"共生"模式,即经济互补与激烈竞争共存。事实证明,美国政府掀起的"贸易战"不利于中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反对此胜彼负、零和博弈的观念,不希望看到"修昔底德陷阱",在"贸易战"中依然保持必要的冷静克制,极力避免冲突升级,不让矛盾超出理性和平对话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亚太南部的同盟关系现在面临着新的、复杂的发展态势。菲律宾逐渐淡化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澳大利亚则正在反思对美国的认识,寻求更独立的空间,对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逐渐认识到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虽然美国不会放弃对同盟国的安全承诺,但前几年美国亚太同盟战略出现的南北并重趋势将出现变化,美国的亚太盟友体系整体强化的趋势也将出现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印美积极发展军事合作,频繁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双方的关系似乎已经十分亲密,但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美印在各种联合军演中实际上也是各有所图。美要实现其领导世界的目的,必然要求控制欧亚大陆。印度是南亚地区的最大国家,又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因此美国认为有必要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来扩大对该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影响,巩固其对欧亚大陆的战略控制。同时,与印加强军事合作也是美国反恐战争的需要。而印度为谋取大国地位,达到称雄南亚的目的,同样也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通过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将为印美战略关系奠定更为可靠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同美国的军事合作有利  相似文献   

8.
与小布什政府的"利益攸关者"定位相比,"战略保证"并不具有十足的新意,但该构想表明奥巴马政府愿意赋予中国更为显赫的国际地位,并把中国视为应对诸多最紧迫全球性挑战的伙伴。该构想是一种以适应中国为核心取向的方针,而非纯粹维护美国优先地位或遏制中国的政策。但是,战略保证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遭到美国国内部分人士的反对。考虑到对台军售、经贸争端、不稳定的军事接触等问题仍对美中关系构成威胁,"战略保证"短期内不会使美中战略互信获得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2017年底至2018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连续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防务战略报告》《国情咨文》和《核态势评估》报告,基调一脉相承,即强调"美国第一",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修正主义者",并要与之进行"战略性竞争"。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恐怖主义、地区核问题构成对美国直接、现实挑战,但未来真正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则是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必须把国家战略重心转向大国战略竞争。美国新一轮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必将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和国际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政策思想和行为的"大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反映现代世界的总体战和"总体冷战"的特性和要求,具有内在的扩张性、综合性和政治性。大战略的关键意义既在于协调和统御军事和非军事因素,也在于平衡和整合政策和制度的对内和对外的方面。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不仅是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统御性理念,也连带着国内政府组织改造、国家扩张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突显以往受到忽略的美国冷战大战略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也提示美国冷战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根源、国家风格和复杂多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与东盟的交往中一贯遵循"双赢原则"。在美国的战略行动变得越来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使其在几乎所有的地区事务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和不断巩固硬实力的做法正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不制定一项将经济、外交和军事因素都考虑在内的全面战略,就有可能因中国的外交策略而失去在亚洲的战略和外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始于特朗普政府,它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持续调整的产物。"印太战略"的推进主要包括三大层面,即军事层面的力量建设、政治层面的盟友与伙伴关系发展以及制度层面的地区网络化结构的形成。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全领域、全政府、全方位的方式来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但其前景受到美国政治经济状况、"印太战略"内在矛盾的协调、美国"印太战略"与域内国家地区战略的融合度、中国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地区安全形势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想象是特定民族和国家对不同地理区域政治—战略重要性的总体判断,在特定国家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在多位地缘政治学家的阐发下逐渐成形,并迅速构成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精神线索。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呈现出连贯一致的逻辑,即"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西太平洋天然拥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西太平洋的边缘海尤其是离岸岛屿(岛链)具有异乎寻常的战略价值,对美国控制西太平洋至关重要;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安全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允许亚洲大陆强国挑战其控制权,但对亚洲大陆的介入尤其是军事介入因形势不同而需慎重考虑。目前,随着"印太"战略的推出,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正处于一个延续与变形交融的关键阶段,这对美国区域政策乃至全球战略缔造的影响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方晓志 《当代世界》2013,(11):61-64
作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南锚",澳大利亚对美国全球战略部署,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正在将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希望通过强化与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保持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而澳大利亚为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影响力,加强与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合作。美澳扩大军事合作已经成为影响亚太安全格局变化的一个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18.
正自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推动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其遇到的各类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多,加强中资企业海外安保机制建设刻不容缓。"企业是主体、员工是基础、行业是关键、国家是保障、国际合作是助力"的"五位一体"的海外安保机制,有利于切实保障海外中资企业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9.
美台军事关系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有历史的因素,有世界格局的因素,有国家实力的因素,但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障碍却来自于美国的军事干预,尤其是美国与台湾当局结成的官方和准官方的军事关系。正如邓小平所说,“台湾问题说到底是美国问题”。 从美国的动机看,战略上,台湾是美国在太平洋上靠近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失去对台湾的控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将因此减去大半,政治上,台湾是美国分化和遏  相似文献   

20.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