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想斌 《工友》2013,(10):1-1
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双轨制、以房养老……随着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这些问题逐渐升温。退休年龄调整是项复杂的公共政策,涉及人口结构、社保基金可持续性、劳动力市场、代际关系等诸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究竟是否可行?社会对延迟退休的争论,关键是在养老就业问题还是社会整体公平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厘清,必须明确的是,当我们谈及延迟退休时,应该关注什么?  相似文献   

2.
比利时作为典型的欧洲发达国家,在养老体系和长期照护制度建设上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本研究归纳和分析比利时养老模式、相关养老法规政策、养老经费筹集以及服务提供方的资质等,意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提供参考。当前,比利时形成了居家养老、短期照护、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和老年病房等6种养老模式,并具有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来指导照护床位数设置、养老经费使用、社会保险缴纳以及服务提供者的资质确定。借鉴比利时经验,研究认为,我国可以加强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促进多元养老模式和谐发展,并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培养老年健康专业人才,以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让就业者退休后"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美国也不例外。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不同,美国的养老责任由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承担。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谭子 《工友》2011,(7):4-10
在武汉,一位女工达到了退休年龄,但社保费却只缴纳了6年,因其未连续缴费满15年,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她将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在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下,在法官的调解下,社保部门将死政策活用,这位退休女工不久即可享受退休待遇。这位女工是幸运的,但还有太多因达到退休年龄而又缴费不满15年的职工,他们的养老如何实现呢?  相似文献   

5.
邱萧芜  于松 《工友》2013,(4):19-23
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3600万。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日后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6.
失独家庭的产生使得传统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失独家庭养老堪忧且面临诸多困境,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应体现政府责任,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可以预料,延迟退休之后,很多事情将会改变。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美国和德国在今后几年内将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技术型、管理型人员退而不休是常态,但对很多体力劳动者来说,在岗却有些力不从心,政策不宜"一刀切"。一个老龄化的中国正在走来。当"养老"成为社会热点时,"延迟退休"也迫在眉睫。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一决定看作延迟退休即将正式开始推行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摘     
国家鼓励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健伦透露,我国将大力发展规范企业年金制度,把它作为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健伦介绍说,目前国务院已经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和鼓励实行企业年金制度,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计入成本。企业年金制度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企业退休金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企业年金不具有强制性,实行市场化运营,没有社会统筹部分,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目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制度的职工人数有5…  相似文献   

9.
工会在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工会不仅成为推动美国企业年金制度迅速扩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工会为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成为美国老年人退休收入保障的第二支柱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实践基础,从而使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真正具有了社会公共性质。  相似文献   

10.
促进家庭代际赡养,营造适合老年人互动的社会环境,激励老年人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以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年的数据,探讨代际支持、社会网络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从老化态度层面分析代际支持、社会网络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其中尤以精神慰藉支持更为重要;老年人积极的社会参与和互动也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子女的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老年人的社会互动还有助于老年人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进而间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退休政策通过影响劳动力的投入和养老负担对社会产出和就业人口、退休人口的福利水平产生影响,因此要对退休政策进行调整须进行较为充分的经济论证。研究对单人经济的退休年龄分析显示:存在一个基于个人一生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退休年龄,可合理平衡一生总产出和退休后的休闲。同理,一个多人经济社会也存在一个平均的“最佳”退休年龄。研究的结论如下:现有的退休年龄政策背景下,中国将面临日益沉重的养老负担,说明中国的退休年龄政策亟须调整;延迟退休年龄至少在长期对就业无负面影响,且可增加GDP:将暂时多余的社保基金用于金融投资无助于社会养老负担的缓解,养老金空账运行并无问题。为完善中国的退休政策,研究提出适时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标准和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对职工上缴的养老保险实施记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挖掘老年人口红利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但老年人口实际就业率并不高。影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既有社会观念、强制的退休年龄制度等宏观因素,也有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微观因素。促进老年人就业,实现老有所为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转变社会观念,营造老年人力资源价值观念;重点开发低龄健康老年人力资源;加强对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重视对老年就业的法律保护;改革现有的强制退休年龄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3.
《时代风采》2012,(7):22-2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称,中国拟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200亿元。固然应当承认,退休年龄相应延长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以"延迟退休"作为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猛药",对症中国当前的虚弱身体,不仅不能药到病除,甚至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遭受巨大冲击。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格局,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的责任。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规范的养老产业,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美国先进的养老社区建设经验,进行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失独家庭的产生使得传统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赡养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受到损害。北京市现有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及措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但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及体系,建立分层级、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及风险规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家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智燕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家庭文化的形成是受一定的经济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所制约。在人的文化生成与发展完善过程中,家庭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孝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立身、处世和报国的人生追求的实施和实现。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孝道的家庭、人际和国家价值有充分认识,同时发现大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孝道观提升中的薄弱和影响也是有较客观的认知。文化模式视角探究了家庭内部成员的代际观念的重塑路径,宣传视角探究了生活文化熏染、孝道入网和孝道入法的路径,教育视角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校园文化营造中的孝道元素路径。  相似文献   

19.
老一辈农民工为了儿女,忽略了自己的养老;中年农民工家庭负担重,无暇顾及自己的将来;青年一代农民工,还没往养老方面想。第一代农民工:传统养老模式仍占主导河南省每年都有1700多万农民工长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 21 世纪的基本国情。从 2006 年养老服务业这一概念首次在政府层面提 出至今,我国养老服务业在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逐步成长,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养老服务 业改革上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明确属性上“事业”与“产 业”的合理边界、政府职能上“有限权利”与“有效权利”的合理边界、体系构架上“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 的合理边界、宏观政策上“动态调整”与“连续性”的合理边界,是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业改革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面对新趋势和新要求,我国必须立足现实基础、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以改革为主线,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 体系上加快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