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像生离死别.每逢幼儿新入托,"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奶奶.""让我出去,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这种不谋而合的"大合唱"此起彼伏.更有甚者,孩子没哭,旁边的妈妈、奶奶先忍不住哭了起来.其实,大多数孩子被送进幼儿园初期,都会有哭闹的现象,而且接下来,他们还将面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上课、游戏交友等行为习惯,乃至生病等种种不适应的新情况.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减少孩子哭闹现象发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入园新环境呢?孩子哭闹有四种类型,家长和老师可以据此"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正"您好!李校长。最近单位事较多,没能及时和您沟通。听孩子回来说了您给他们上课的事,我听了很欣慰。孩子不是很聪明,学习上也不是很主动,但经过和您的接触,感觉他变化很大,有了理想!自己还树立了目标!让我感到了教育的魅力!曾经一度我为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态度而苦恼,想放弃他。短短的几个月让我看到希望!在这里我向您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我和孩子妈妈会借助这个契机督促孩子沿您们给的正确方向努力!"最近,一位学生家  相似文献   

3.
又到了母亲的忌日,母亲离开已经整整三年了.从来不敢触及心中伤痛的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回忆慈祥可敬的妈妈…… 妈妈的骄傲 在妈妈的眼里,我是她的骄傲,一直都是. 我是幸运的.在我的农村老家,封建思想特别严重,重男轻女是其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家里却不会这样,因为我的妈妈是个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女人.我们家中兄妹五人,成年后有三个孩子离开了农村:大哥毕业后去了保定,不仅过上了城市生活,还转成了商品粮户口;大姐接了爷爷的班到信用社工作,成了月月拿薪水的县城正式工;而我作为兄妹中的老小,没有任何独特之处,却不想成为了一名女军人.  相似文献   

4.
邓笛 《法制博览》2008,(20):32-33
一群孩子看一张家庭合照。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的肤色和其他家庭成员不一样。于是,看照片的孩子中有人说,这个男孩一定是这家人收养的。“什么是收养?”另一个孩子问。“我知道,”一个女孩抢着说,“我就是收养的。收养就是,你不是被妈姆际在肚子里,而是怀在妈妈的心里面。”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用锤子把家里的电视机砸了,就因为他妈妈说他笨,不如邻家的孩子。我们教育孩子大多秉持这样一个道理: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人家"。这道理的根据是,那样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思路不尽相同,因材施教是"我的孩子自有特色,我们坚持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首儿歌里这样唱道:“妈妈、妈妈是一本书,一本很好的书。……”是的,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与不足。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孩子的一生都在读着这本书,妈妈也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写着这本无字的书。那么,本文中所要记述的三位妈妈又是如何书写她们自己的这本书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大班刚刚召开完家长会,就听几个家长在楼道里大声地议论着,听声音还有些激动。我没有急着走上前,只在旁边听着,想了解一下家长的真实想法与困惑。"我邻居的孩子没有上学前班,现在后悔得都快把后槽牙咬断了!小学老师经常把孩子留下来学汉语拼音,急得他妈妈总是掉眼泪。""我们班还找来了一个现在上二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老歌  卢启建 《工会博览》2006,(20):20-22
“当几百个孩子写信和当面称呼我妈妈时,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今年37岁的张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今生会与"艾滋病"三个字结下不解之缘。张颖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她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习了3年外语。  相似文献   

9.
你灸妈妈心中的宝贝 你又妈妈的至爱至亲孩子别伤妈妈的心@汪国真~~  相似文献   

10.
张丽,燕山星城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曾有过这样一则寓言,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着,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一定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 刘建成)公交军都旅游度假村封村已经一个多月了。母亲节期间,度假村里的妈妈们只能把对孩子的思念深藏于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度假村的年轻妈妈马蕾同志是防非小组成  相似文献   

12.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夕阳徐徐地射进办公室,正在低头写判决书的我被一声轻轻的呼唤惊醒。我抬起头,面前站着一位十岁左右的男孩,他胸前鲜艳的红领巾表示着他的身份,我诧异地看着他。“阿姨,我是来向您求情的,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爸爸妈妈离婚……”一语才出,小男孩的眼睛里已蓄满了泪水。他是我一桩案子当事人的孩子,因双方当事人都不想要孩子,无奈之中,我只好让女方找来她正在小学四级读书的儿子,征求意见。“请不要让我的爸爸、妈妈离婚”,“我不愿成为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的确,每当办理离婚案件,看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流泪满面的苦苦哀求,看着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中旬的一天.洛阳市民焦素芸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他对焦素芸说:“你是孟彤同学的妈妈吧?我和孟彤是去云南旅游的团友,你的孩子非常有爱心,品质优秀,感谢他一路上对我和老伴的照顾,欢迎你和孩子有空到我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法制博览》2008,(20):42-42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区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砰”一下摔门出去。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还是那个赖在父母怀里,  相似文献   

15.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18)
《南风窗》2003年9月(上)《赤脚医生今又来》一文,让我感慨良多。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正赶上上山下乡,于是,她跑到苏北农村,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她说,踏在乡间的小路上,身后农屋里的孩子停止了哭闹,看着满天星星,她到现在都忘不了。是赤着脚吗?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16.
正工作重要还是孩子成长重要?生活,难就难在了这里。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职场妈妈"有了"二宝"。身为女人,有天然的母性意识,她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而身处职场,只有职位的不同,没有性别的区分,并且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妈妈是世上最特殊的工作,又到母亲节,"职场妈妈"话题升温。她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特别是家有两个宝宝的"职场妈妈",她们的真实现状又是怎样?本刊记者采访了4位这  相似文献   

17.
正《盖普眼中的世界》作者:[美]约翰·欧文译者:黄贞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4月20日定价:78.00元这是一个叫盖普的男人一生的故事。盖普从出生就没有父亲,因为盖普的妈妈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一个人住,我想要一个孩子,但我不想为此和别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在我2岁时,爸爸和妈妈离婚,我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非常憎恨爸爸,便带着我从九龙坡搬到白市驿,而且妈妈在派出所把我的姓名从王一单改成了谢好,爸爸从此就找不到我了。  相似文献   

19.
吴珮均 《工会博览》2014,(15):48-48
“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春节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平时妈妈不让吃的,过年了也放宽了要求,都可以吃了;平时早早上床睡觉,过年了可以晚点睡;平时妈妈总不在身边,春节也可以天天缠着妈妈了……可春节过完,爸爸妈妈们开始皱眉头了:睡觉没了规律,晚上都要哄半天才能入眠,早晨叫很多次才能起床;为了不让妈妈上班,开始撒娇、大哭大闹;孩子因为吃得太多太杂,产生了积食……"春节综合征"缠上了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