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6):54-59,53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社区闲散青少年产生的原因及他们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对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但是,对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相比较分析显示,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南市区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处理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36.4%;1998年1-6月,同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仅次于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而1997年处理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仅为7.5%;1998年上半年又降至5.2%。因此,加强社会闲散青少…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有效参与为特征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适合犯罪青少年的有效行刑方式,这已被国外司法实践所证明。但我国的社区矫正青少年在接受矫正期间遭遇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排斥,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惯有的人际互动模式、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立法缺失及基于“污名化”的歧视与偏见。欲提高社区矫正效果,减少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排斥需耍为他们提供有效资源供给并基于增权理念加强能动性培养。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区较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统筹下建立了许多专职的青少年服务机构,每所学校均有专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人员,在学生中经常组织讲座、野营和心理训练活动,在公共场所则有“外展社工人员”负责帮助闲散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各具特色的治理闲散青少年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的一批学生,在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综治办的安排下,就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上海市四个区进行了专题社会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四个区对治理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都作了大量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市区闲散青少年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市区37个街道的调查表明,目前在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侵蚀和危害特别突出,建议必须高度重视对闲散青少年的工作,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社会团体的参与作用,落实过渡性的职业培训措施,对闲散青少年的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虚拟性严重影响着现实社会中青少年的社会角色,从而引起角色冲突,甚至导致角色失败,使得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人格变异和心态扭曲,在具体行为的选择上经常处于二难境地,因而极易产生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因此,树立网络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努力减少和避免这种角色冲突,就成为广大青少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综治办联合发文,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意见。这项计划立足社区,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力量资源,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重视做好流动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的服务教育工作,重视做好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防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影响研究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文学对读者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文学作品中的色情、暴力等内容属于不良的文化,特别现代许多作品都打着法制的旗号,很容易迷惑人,这些不恰当的描写会对青少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属于文学影响中的“易感人群”,他们的认知心理还不太成熟,文学艺术中的不恰当描写会在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身心健康、人生行为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多会求助于自己的非制度性的社会网络,并且青少年社会网络的结构要素如网络规模、角色类别次数等也是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生成性因素。在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社会网络承担的是“守门人”角色,围家应当承担的是“守夜人”角色。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视之,不仅可以看出青少年维权的缺失面,也可为其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