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悦 《党政论坛》2006,(6):24-25
自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至今已有六年多了。六年来,国家共在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60个重点工程,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水利枢纽、交通干线、机场建设等,计划投资总规模达8500亿元。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累计投入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其中,中央累计安排西部地区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约2700亿元。在国家财政投资和国债资金的引导下,西部12省区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从1999年到2002年,西部12省区市连续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东…  相似文献   

2.
周琳 《理论导刊》2001,(5):32-33
一、我国财税政策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一)从财政政策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先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采取的办法,虽然在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某些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缺陷。如现行中央政府对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按照“存量不动,增量调节”原则,仍维持“税收返还”的办法。这一办法实际上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地方的谈判能力来确定补助的数额,而不管地方的财政能力及需…  相似文献   

3.
李崴 《团结》2010,(3):41-42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促进了各级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中央为了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前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应急管理》2011,(7):62-64
6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风雹、地震、台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病虫害等灾害。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财政部、民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4.45亿元。其中,旱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05亿元;暴雨洪涝灾害补助资金3.4亿元。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我国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王文华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地方财政平衡,扶持不发达地区,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有待于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6.
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洪晔演  蔡念东 《团结》2008,(6):32-34
北京一不产煤,二不产金,却为何全国各省级,很多地级市,甚至不少县市、企业和高校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原因就在于,北京"盛产"政策和资金。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为5万多亿元,其中1.8万亿元用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但遗憾的是,如此庞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行为至今还未纳入到法律规范下,由此导致财政转移支付所肩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重任,也始终缺乏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特殊的资金流转制度,通过财政性转移支付将较为富裕地区的部分财政收入发生转化,转入相对贫困地区,以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水平,平衡区域间发展。近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系列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整个转移支付体系日益完善,但问题频出。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4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  相似文献   

10.
和学艳 《学理论》2013,(17):111-112,117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又是地域范围广阔的地区。现阶段,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西部民族地区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如下:加大财政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适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的特殊性,对不同时期的政策及效应进行评述,透过其发展及演变历程,提供政策建议:明确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创新,提高转移支付的有效性;体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特殊性,确保政策的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央对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作为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在运行环境与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周 《瞭望》2006,(52)
目前,加大对农村基层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已经形成,但如何用好财政转移支付还没有很好破题伴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如何评价新农村建设一年来的成效,如何确定下一步农村工作重点,成为岁末年初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预算管理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有重要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形式过多,不够规范,仍以“基数法”作为主要确定依据,有条件转移支付种类过多,均等化转移支付部分力度有限等问题。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二元经济结构、地方既得利益刚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够清晰等原因,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和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西部开发中的“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陕西省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在这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中,中国西部地区是否能够重新崛起,不仅取决于各省区本身的努力,而且取决于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众所周知,自“七五”以来,我国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采取了优先并加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政策。此项政策实施的结果,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使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加大,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增长和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维持农村贫困人口的最基本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项制度能否有效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资金的保障,因而通过分析各级财政补助的支持力度及其成效,才能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落实政府分级分担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使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延涛  孙磊 《理论探索》2006,(1):109-111
当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尚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全国各地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根据中央的精神,充分发挥政策创新能力,在建立包括资金筹集、资金管理与监督、医疗费用补助与支付等方面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应予以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双峰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财政困难县,近年来,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基于此,建议上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特别是农业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明确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通过正确度量地方的财政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 ,以确定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办法是各级财政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 ,这对于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及整个财政机制的公平高效运行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财政投入体制的重大转变, 2006年国家首先在西部地区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春季开学,这项惠民政策将覆盖全国农村。为此,中央财政拨付75亿元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拨付17亿元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地方财政也按不同比例出资。另外,中央财政还刚刚预拨了2007年春季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14.25亿元,为3400万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随着中央对农村教育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农村孩子渴盼上学的忧虑减轻了,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又逐渐浮出水面。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教学能力等等,直接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到农村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