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07,22(2):38-43
欧洲公共领域是一个欧洲范围内超越民族国家边界就欧洲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意见交流、沟通、讨论、辩论的空间。伴随着欧盟的制宪过程,欧洲公共领域建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制宪不仅仅是宪法的制定与表决,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理解,它是包括了一系列议题的复杂过程,涉及到的欧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培育欧洲的公共领域和欧洲公民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展鹏 《欧洲研究》2005,23(5):113-128
宪法爱国主义是理解欧洲认同的主要理论模式之一,但也有许多人批评其为哲学家头脑中的空想方案。欧盟当前的制宪进程为我们认识这一理论提供了初步的经验事实。研究表明,欧盟制宪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促进欧洲认同的潜力。但欧盟宪法进程在法荷公决中遭受的挫折也表明,欧洲民众与政治精英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尽管如此,作者仍认为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应被理解为对欧盟现有政体提供有益补充的、以价值正义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长期对话与协商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在对欧洲民众的利益诉求给予充分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欧洲多层次、多领域的有效协商,建立起整个欧洲范围的公共政治领域,宪法爱国主义才能成为一条实现欧洲认同的可行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3.
解读欧洲宪法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3,18(3):13-17
新出台的宪法草案在欧盟决策体制、机构改革和法律体制等几个方面对欧盟以往的众多条约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修改和整合 ,以期使欧盟在东扩后更有行动能力、更透明、更民主。宪法草案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但它仍是典型的各国政治利益平衡和妥协的产物 ,欧洲前途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一制宪实践充分显示欧盟有制宪能力 ,但制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7,22(1):4-11
本文旨在论述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重新推动欧盟制宪进程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首先阐述对法荷拒宪原因的不同解读,继而分析目前讨论中的各种解决制宪危机的方案及其各自的束缚和代价,在此基础上,剖析德国政府的"拯救计划"及其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斡旋余地.鉴于德国争取在2007年6月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达成制宪进程表,以便最终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前通过一部宪法,但由于法国2007年5月将举行总统选举,德国政府的斡旋行动在时间上的余地极不乐观.更重要的是,即使此后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斡旋下,能为欧盟制宪危机找到出路,但这并不能克服欧盟公民对欧盟政治的信任危机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民主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组织取得成绩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扩大带来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来自制度发展的“适应效率”。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被看做是复杂开放系统的演进。其中,利益偏好不同的行为者选择和执行不同的一体化策略,通过博弈产生一体化的制度。所谓经济宪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和机构安排的总和。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实体,欧盟已经具备了在经济领域制宪的能力,但欧盟经济宪法不可能完全取代其成员国的经济宪法,欧盟还不得不在辅助原则的基础上同其成员国分权。  相似文献   

6.
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5月和6月,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欧洲一体化遭遇严重危机。究竟如何解读欧盟宪法的本质及其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意义,如何理解这场危机所揭示的问题,并且评判它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本刊特此刊登国内欧洲学界专家在山东大学举办的“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借此论坛进一步推动欧盟制宪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此次扩大对欧盟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它为"欧洲大厦"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安全环境.欧盟的规模扩大,将会加快制宪过程.制宪要求成员国超越国家认同,在欧盟范围内实现共同治理,这将进一步深化欧洲政治一体化,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经济宪法"概念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用于整合其秩序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工具,它对"欧洲经济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欧盟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市场",法律在对市场的规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在欧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经济宪法"也愈益完善,并以自由竞争与自由流动这两个原则为核心,建构了一系列规范共同市场、成员国与私人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宪法性原则,从而在保障欧洲市场统一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保护个人自由等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10.
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3,18(3):18-23
本文从欧盟及其条约的性质以及宪法的概念出发 ,从与国家挂钩的宪法概念以及与国家脱钩的宪法概念这两个视角探讨了欧盟是否具备制宪能力 ,指出欧盟制宪已经跳出了传统宪法概念 ,其目的是利用宪法之名来或多或少地解决欧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介了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建构主义一体化理论旨在研究欧洲一体化所引起的行为体之行为、偏好和身份的变革性变化。从其社会本体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点出发,建构主义建立了自身对一体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欧洲一体化:欧盟制度的作用;身份的变化和政治共同体;交往和话语的作用。建构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研究不仅为解释和分析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移民潮带来的社会支出不断增加以及新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持续冲突正侵蚀福利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回顾欧洲移民潮的四个阶段,对于移民是"排斥"还是"同化",是赋予完整还是部分公民权利,取决于基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公民身份界定以及构成福利分配基础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当前移民潮正对原有的"公民身份"层级和福利国家产生冲击,使其权利分配中的福利政治难以实现诸多价值的平衡和统一。未来的福利政治既非沿着自由主义的逻辑发展,也非按照公民身份的发展轨迹递进,而是随着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运作的自主性波动,呈现出面向实践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3.
2000年至2008年期间,欧洲联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正式推进宪政化进程。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成员国在谈判《尼斯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的最后阶段首次提出了制宪这一议题,从而开启了所谓的莱肯进程:就欧洲的未来展开正式而公开的辩论、设立制宪大会,以及谈判起草一部《欧洲宪法条约》。然而,《欧洲宪法条约》遭遇否决使得整个改革计划受到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重新谈判,各国政府就一部新条约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再使用一些象征性用语。这次条约修改的成果《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生效。本文详尽列举了2000至2008年期间条约改革进程中的曲折起伏,提出应将欧盟的宪政化视为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即使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提通过一部欧盟宪法的正式计划,这一过程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14.
《欧盟宪法条约》在法理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欧盟宪法已经具备了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属性,其功能超越了国际组织的章程,更接近主权国家的宪法;其形成过程带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形式和内容都具有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欧盟宪法本质上仍然没有脱离国家间条约的范畴,欧盟制宪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新型的主权国家,宪法产生的基础和程序仍然是国家间的合意,具体内容也更多地体现了国际组织章程的性质。欧盟宪法的两重性是由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是欧盟在面对主权障碍时妥协折中的产物。欧盟条约的宪法化对国际组织法、区域国际法乃至整个国际法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国际组织宪章宪法化之先河,为国际组织法律化提供了思路和模式;其规定大大超出了一般区域国际法的基本规范,为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区域国际法的发展和创新;欧盟宪法的产生开创了一个民族国家体系与超国家治理并存的新时代,对走向全球治理的国际法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欧洲和国际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AndrewMoravcsik)教授于去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宪法的本质”的学术演讲。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代表人物,莫劳夫奇克教授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对去年6月份欧盟理事会所通过的新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作了自己的、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解读。至今,他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制宪和欧盟政体的本质仍然颇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国公投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法国研究》2007,(1):82-88
就在跨入21世纪,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之后,正当人们高唱"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凯歌时,法国公民却在2005年5月29日的全民公决中对"欧洲宪法"无情地说了"Non",它不仅使具有象征和标志意义的"欧洲宪法"招受重创,给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整个欧洲的未来的期望,使人们重新思考过去一系列乐观的价值取向,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民族、经济、文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中亚发展援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中亚的发展援助,经历了应急性援助、应急性与中长期发展并重以及强化中长期发展援助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塔西斯计划、民主与人权指导计划、食品安全计划以及人道主义灾害预防计划等实施。欧盟对中亚的高度关注根源于冷战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易扩散机制的形成,经济援助"政治化"运作的战略目标在于,推动中亚国家融入欧盟主导的民主政治空间与市场经济体系,即实现中亚的欧洲化。  相似文献   

18.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的民主与政党政治理论可以在适当调整后应用于欧盟政治研究的方法论假定,文章对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欧洲政党之一的欧洲绿党进行了个例研究。在对其政治纲领、组织结构和政治参与等的量化分析后认为,欧洲绿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欧洲政党,但这更多是其成员绿党适应日益制度化的欧盟政治比如欧洲议会选举而不断欧洲化的结果,它在欧盟政体民主转型中的促动性角色依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