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在一人的一生中不可置否十分重要.2013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粗离婚率为2.6‰,比上年增加0.3个千分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81.5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8.5万对.而在2006年粗离婚率仅有1.56‰.所以当代结婚要时刻为着离婚打算,婚前协议可不是为了结婚,而是准备更好的离婚.  相似文献   

2.
随着"离婚"在人们心目中由贬义词成为中性词,离婚率也在逐年上升,便催生了"离婚经济",以经营婚姻危机业务为主的"离婚公司"在各地相继出现。在人们的非议声中成长起来的"离婚公司",是否真正实践它们的理念——"了结一桩痛苦的婚姻,缔造两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离婚率:持续上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目前的离婚率为50%左右,这个数字的含义是在每100对新人结婚的同时,就有50对婚姻解体。因而,美国有离婚王国之称。以重视家庭闻名的中国,离婚率情况如何呢?因为修改《婚姻法》的需要,有关人员曾在重庆市做过随机调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离婚率也是50%。这表明,在我国一些地区,离婚率已高得惊人。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其中婚姻家庭篇第1077条规定了一个月的冷静期,该政策引发了广大群众的争议.该政策在不损害离婚自由的前提下,给冲动型离婚双方当事人客观冷静的做出更加全面的现实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离婚率,维护了社会婚姻家庭稳定.近年来结婚率的不断下降和离婚率的持续...  相似文献   

5.
付琳  王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3,(31):280-281
随着现代人价值现和道德观的不断转变,婚姻家庭的传统思想观念遭到了猛烈的冲击,离婚已经演化为一种不可小视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从意思自治的角度来说,离婚是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公权力不应过多的介入.然而婚姻绝非仅是当事人之间的事情,其稳定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稳.我国目前的离婚制度尚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离婚率,因此从婚姻法的视角出发研究降低我国离婚率的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每个家庭都希望有美满幸福的婚姻。但现 实生活却不尽人意:有的蜜月未过,就反 目成仇,有的十年夫妻仍劳燕分飞。离婚率直线上升,因离婚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行的《婚姻法》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离婚的法定条件在司法实践中难于操作,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 离婚率上升的现实 据社会学者对中国婚姻状况的调查研究,从1980年开始,中国离婚率直线上升,以下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90年代后期,全国的离婚率仍然继续上升,1997年全国结离婚对比率高达13%左右。 据分析离婚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因移情别恋、第三者插…  相似文献   

7.
冯国川 《政府法制》2014,(23):21-21
据韩国统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平均初婚年龄再创新高,男性平均为32.3岁,女性平均为29.6岁。韩国的离婚率也居高不下,去年共有11.53万对夫妇离婚,特别是新婚离婚率和黄昏离婚率呈明显增加态势。目前,结婚不足4年即离婚的夫妇,占韩国离婚总数的1/4。如何让年轻人做好结婚准备,学习维持婚姻的技巧,成为韩国社会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钟新 《政府法制》2011,(21):26-27
据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较去年同期增长17.1%;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其中一线大城市的离婚率更是遥遥领先,有关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及深圳位列离婚率前三甲。 专家认为,快节奏生活下夫妻交流匮乏、婚姻观念变化以及离婚成本偏低等因素,对婚姻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挽救"中国式离婚",需要一系列的婚姻家庭社会救疗机制。  相似文献   

9.
罗冠男 《法学杂志》2016,(1):102-110
“离婚自由”和“离婚谨慎”是当代各国离婚法的普遍原则.在意大利离婚法中,分居作为离婚的前置条件,其法定的期限一再地缩短.意大利2014年和2015年离婚法的改革,进一步简化了离婚的程序,缩短了分居的期限,实际上是向“离婚自由”更加靠近了一步.意大利现行的分居制度可分为合意分居和裁判分居,其制度因其特定的社会原因而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目前面临着离婚率飙升的问题,过于简单的离婚程序受到诟病.我们可以借鉴意大利的分居制度,在我国构建作为离婚前置程序的分居制度,作为离婚的缓冲器以降低我国离婚率.  相似文献   

10.
方奎宁 《法制与社会》2014,(14):232-23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像离婚率问题。根据近几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0后"这个群体的离婚率非常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的寻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玉 《法制与社会》2013,(10):40-41
离婚不仅意味着家庭的破裂,更意味着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近几年来离婚率节节攀升,且在离婚人群中,"80后"逐步上升为离婚的主要群体,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导致"80后"离婚率高升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朋友见面打招呼常用一句话是"离了吗?",这句近似调侃的问话说明近年来,中国离婚率的上升和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法定的婚姻关系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里,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上一次婚姻法修改前的1978年,离婚率是3.4%,而从现行婚姻法开始实施的1981年起,离婚率持续上扬,到1995年,结婚总数为930万对,离婚总数为105万对,离婚率达到了11.3%。2000年10月下旬,在广州召开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婚姻家庭”研讨会上,有专家预测,进入2001年以后,离婚人数将以每年200万对的速度递增,离婚率仍将不断攀升。 此外,当初“宜粗不宜细”修订原则造成的天然缺陷开始暴露。由于现行婚姻法全文只有37条,很多规定过于笼统,遇到问题就用司法解释弥补,以致到目前为止,司  相似文献   

1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2021年已经成为过去时。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离婚登记96.6万对,离婚率为23.18%,该离婚率与2020年上半年的41.1%相比有了大幅下降。这些数据不禁引发公众的思考:这是否与2021年离婚冷静期的出台有--定关联性呢?是否意味着离婚冷静期对挽救婚姻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胡洁人 《检察风云》2014,(20):64-65
今年6月国家民政部发布了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有281.5万对,法院办理离婚的有68.5万对。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2004年,我国的离婚率仅为1.28‰,2010年突破2‰,而到2013年,已经高达2.6‰。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婚姻看似坚强,实则很脆弱,如果不维护,不检修,不审视,婚姻会生病,离婚便成了最终结局。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共有350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比上年增长12.8%,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十年递增。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合肥  相似文献   

17.
梁晓 《法庭内外》2007,(4):42-43
婚姻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它为繁衍人类、发展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冲击,这种冲击首先发生在西方社会,而后逐步扩展到全世界范围。西方国家离婚率居高不下和发展中国家离婚率逐步上扬。是当今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是一个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国家,与西方社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  相似文献   

18.
唉!离婚学校     
结婚、离婚,无疑都是人生大事。无数“离合”,几多曲折。据笔者了解,因为“非典”,四五月间的离婚人群数量少得可怜,但到了7月,离婚率开始一路攀升,仅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就受理了近百宗离婚诉讼。上海统计年鉴表明:2002年上海有6万多人拿到离婚证书,上海的离婚率比全国平均离婚率高约一倍。而对离婚者的宽容,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调整,保护弱者权益、鼓励他们再次走向婚姻殿堂,已是这个城市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离婚学校10岁了面对逐渐扩大的离婚人群,缓解因贸然离婚以及离婚后心理准备不足而引发矛盾,一家由法院、妇联和民政部门联办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里,社会经济正飞速发展,但同时,社会的变革,经济的腾飞也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离婚率这个角度,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技术,以10个省、市的具体情况作为样本,构建了一套离婚率计量模型,以期能揭示经济与婚姻的内在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人们看待离婚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自愿办理协议解除婚姻关系手续.协议离婚也已慢慢成为损害妇女权益的另一种形式:妇女一直以弱势群体的身份存在于社会群体中,在协议离婚中.她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妥协于另一方.怎样去维护离婚中妇女的合法权益,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