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一、创新德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德育观1、树立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两类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他们在德育过程中均是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相互融洽,是协调和统一的。把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展轨道,更多地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之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主体性德育…  相似文献   

2.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的必然延伸。提升党的服务水平,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服务理念。树立科学服务理念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本途径,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是践行科学服务理念的基本前提,努力满足群众需要是践行科学服务理念的重要目标,多干群众满意的实事是践行科学服务理念的具体途径,群众是否满意是践行科学服务理念效果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普及阶段。学分制的本质要求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求高校德育在思维方法和理念上树立主体专业化与泛化并重的观念,树立德育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并重的观念,树立在德育的方式、方法、载体、途径方面灵活多变的观念。总之,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采取民主型的制度管理和普遍渗透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用以人为本新理念审视高校德育实践,发现存在着德育主体认定的偏失、德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德育定位导向的偏离、德育职能作用的偏虚等不足;高校德育工作应在贯彻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实践中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两山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协调"两山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本遵循在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本途径在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抓手在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根本保障在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两山论"是我国协调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实践逻辑与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  相似文献   

7.
高师生的德育能力影响到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它包括德育目标掌握能力,德育方法把握能力,德育内容选择能力,德育环境控制能力等。高师生具有较强的德育主体意识和反思能力,传统高师院校德育培养模式具有德育方式和渠道过于单一化、德育内容过于政治化和理想化等局限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优化德育环境,强化自我教育,将对高师生德育能力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省机构编制部门树立和践行"三个三"工作理念,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能,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服务全省发展和改革大局。近年来,省机构编制部门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树立和践行"三个三"工作理念,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能,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服务全省发展和改革大局,取得了新成效,展现了新作为。  相似文献   

9.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树立主体性德育观应做好以下几点:推进高职德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努力开拓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0.
金蓓蓓 《世纪桥》2008,(10):109-110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树立主体性德育观应做好以下几点:推进高职德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努力开拓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1.
肖浩 《探索》2005,(3):128-131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的启示是:1、要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认识和定位德育的功能。2、要转变教育的对象观,树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要注重德育中的隐蔽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增强高校德育归属性的实践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的归属性,指高校德育活动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顺应学生心理和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从而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召力的一种特性。要适应大学生的归属需要,高校必须树立新的理念,从主体性、亲和性、互动性、活动性、渗透性、适应性、开放性、导向性等方面,增强德育的归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由于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现状,提出主体性德育建设,目的在于转变原有德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科学内涵,其价值意蕴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其实践逻辑则是在"平等尊重、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和共享共赢"理念的引领下,遵循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工作应树立"大德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树立大德育理念,构建大德育系统,才能落实德育为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伦理学基于价值与存在的二元对立、道德多元论、反道德垄断等理论立场对现代性伦理学的解构使自身面临德育的困难。同时,后现代伦理学的理论对于现代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概要地说,这种意义在于德育本身的目的化、德育领域的扩大化、德育内容的多样化、德育过程的情感化和德育形式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整个思想体系的根基是"人",人的自由理念及其现实化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主题。黑格尔是从人类学、心理学、道德学、法学、艺术、哲学与宗教等多重视角,来全面揭示"人"的本质及其实现规律的。黑格尔人学思想是基于对前人经典理论的系统批判与继承,它又被后世所广为传承。对黑格尔人学思想及其源流的系统探讨,将有助于深度理解与全面践行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现代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 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一是充分认识高校德育的大地位:德育在高校育人事业中居于首要的位置,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与关键。二是明确高校德育的大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树立高校德育的大理念:先进的、科学的和高起点的、宽视野的德育理念。四是建立高校德育的大机制:大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大德育工作制度。五是落实高校德育的大任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建设;搞好"三育人",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途径,实施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实施大学生成才服务工程;加强德育理论和工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