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面地重新评价波苏关系的进程,是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开始的。1985年4月,苏共召开全会,预示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仅仅在会后几天,4月27日,戈尔巴乔夫与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在华沙会晤,就波苏两国在经济、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领导人强调两国之间发展多方面联系的必要性。据波兰方面的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有必要解释波苏关  相似文献   

2.
1990年2月26日14时40分,一列牵引着31节车厢,运载着30辆苏军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以及苏军士兵的火车一声长啸,驶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摩拉维亚州的弗伦斯塔特城火车站,揭开了苏联从捷撤军的序幕。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是苏联通向西欧的一条重要走廊,并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和丰富的铀矿,在苏联的欧洲战略中具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3.
1990年3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决议把原国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20日,捷国名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以更好地体现两个民族的平等关系。6月,△当哈韦尔总统到斯洛伐克的科马诺城视察时,斯洛伐克一些群众公开打着“斯洛  相似文献   

4.
卡廷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似乎是一个谜。1988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戈尔巴乔夫告诉他,1939年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时所俘获的15000名波兰军人是根据斯大林命令被处决的。1990年4月初,卡廷事件牺牲者家属联合会在苏联驻华沙使馆面前组织了一次示威,要求了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并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  相似文献   

5.
自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以来,围绕着联邦体制问题,捷联邦政府和两个共和国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尖锐激烈的斗争,酿成了一次次国体危机,联邦国家频临分裂的边缘。这场关系到捷克斯洛伐克前途命运的斗争实质上是这个国家历史上长期潜伏的深刻的民族矛盾在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继续和发展。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每当捷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矛盾都进一步加深,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6.
1968年苏联为什么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极端手段?原因在于苏联认为捷的改革是非社会主义的,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展开,它是由开始的观察到怀疑,由内部指责到公开攻击、公然出兵,我们从68年的苏捷关系中,可以看出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教条认识怎样使得苏联从警告、阻止直到武装干预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是在勃列日涅夫许下他那有名诺言——”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之后才  相似文献   

7.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9年6月对联邦德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国事访问。这是1981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西德,也是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4年来对西德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揭开了苏德关系的新篇章,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联与西德于1955年9月建立外交关系。由于苏德两国分属于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联盟,因此长期来苏德关系一直受到东西方关系尤其是美苏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冷战时期,美苏在欧洲紧张对峙,苏德关系极为冷淡。80年代初期,苏德关系有所缓和,甚至出现过高潮,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仍是飘忽不定,时起时伏。西德对苏联的战略意图颇感疑  相似文献   

8.
自两年前勃列日涅夫去世以来,华沙条约的六个东欧国家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称之为莫斯科最高权力中出现的不稳定和软弱。安德罗波夫为期15个月的短暂执政唤起了具有独立见解的匈牙利在苏联集团中寻求经济自由化的希望。同时,也在强硬路线者(如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中引起了忧虑。安德罗波夫在布达佩斯被看作是对苏联经济模式实行改革感兴趣的人。许多东欧经济学家认为苏联模  相似文献   

9.
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一月1月1日:从1月1日起,捷克斯洛伐克开始改革批发价和收购价,即除运输、邮电、外贸和服务行业以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较大幅度地调整工业品的批发价和农产品的收购价。1月15日:布拉格市上万人举行示威,纪念查理大学学生扬·帕拉赫为抗议苏军入侵捷  相似文献   

10.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此文发表在1983年2月14日《真理报》,作者博伊加罗夫。文章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一直在执行苏联对农业、食品工业各种设备的定货任务,它每年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运往苏联,其中包括四千台葡萄园与温室用  相似文献   

12.
捷克斯洛伐克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国家,历来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七十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向集约化战略转变的需要,捷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一、捷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过程。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解放后,捷废除了旧的教育体系而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九四八年二月革命胜利后,通过了法令,统一了全国的教育体制,实行了免费的八年制义务教育,扩大和新建了一批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一九五八年捷将八年制义务教育改为九制,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材。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底,捷政局剧变。时过3年,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家,联邦国家不复存在。具有70多年历史的统一国家缘何又分道扬镳?这确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一、长期历史积怨,埋下隐患 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邻波兰,东与乌克兰交界,南同匈牙利、奥地利相连,西与德国接壤。西部为捷克高地,东部是喀尔巴阡山地。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2月)前苏联东欧苏联转移艺术珍品大行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吸取苏联剧变教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关于马克思俄国社会思想的几点讨论国外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的对苏政策看冷战的起源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关系的影响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从联邦制国家形式析苏联解体原因就《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访李永全博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界“苏联模式”研究述要季米特洛夫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研究前捷共领导干部谈世界资本主义及欧洲社会主义前景前苏联与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影响我…  相似文献   

15.
(一) 苏联、东欧民主社会主义趋向开始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说更多的社会主义,意味更多的民主,要求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作重新评价,摆脱过去的老框框。1988年苏共中央书记麦德维杰夫在莫斯科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家会议上说:苏联领导人面临一个任务,即要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民主党和他们的具体活动,包括他们在捍卫工人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一般民主成就领域的实践和活动。苏共中央委员会科学研究所还成立了一个跨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的发展全力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现阶段经济战略的核心。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条件下,国民经济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过渡、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及各项工作质量已成为首要任务。加快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进步,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科研工作的任务,或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任务。捷共把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和管理作为一个首要的任务提了出来。其中,最  相似文献   

17.
捷克斯洛伐克是东欧较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其钢铁、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就颇负盛名,在世界工业制成品的输出总额中,捷克占6%。二战期间捷经济遭受的破坏也并非十分严重,所以在战后恢复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捷克所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并非从本国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随意改变原来比较适宜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门类的比例关系,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计划,轻率地改变了过去正常的切合实际的对外贸易关系,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与此同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已是苏联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世界历史上,他在20世纪的政治家中赢得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他着手的改革将改变苏联的性质。由于戈尔巴乔夫的积极主动,才克服了国际关系中的所有障碍并使之和谐。改革世界政治的第一步必然是苏联国内外政策的转轨。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意图当然不是想改变世界的事态,而是将其国家从危机中拉出。他知道,要使苏联摆脱危机,必须在国际关系中摆脱对用制造军事紧张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迷恋。这一认识使他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苏联在世界中若要保持其地位,一定要修改其落后的政治制度并使经济有效运转;二是改善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以保证苏联内部发展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戈尔巴乔夫的思维早在年青时期就已形成,它推动他把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9.
《苏联体育报》8月31日刊载别洛维茨基和鲍古斯拉夫斯基与克格勃某突击队队长卡尔普欣少将的谈话。卡尔普欣说,他的突击队是迄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的经过特殊训练、苏联最精锐的机动应变小分队,队员均为军官,受过高等教育。 8月19日晨4时,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找卡尔普欣去,说军方高层领导要与俄罗斯领导人会晤,要他的突击队去担任保卫任务,地点在离莫斯科不远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叶利钦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努力抬头,要求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已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潮流。这一点在冷战的前沿欧洲尤其引人注目。先是东欧剧变,德国完成统一,而后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冲击下,先后解体。近来,原来被认为东欧国家中最有可能平稳顺利地实现向私有制过渡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也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而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不断的民族危机冲击下,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面临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